“力由脊发” 在打拳时如何做到
人体要能够更好的发劲,至少得具备几个要素:
1.胯要能弹,不是单纯的拧转;
2.背要能串,背部肌肉跟骨骼的一种分离状态;
3.肩要能夹,肩不夹,则身劲散,无法形成合劲,前提是,肩缝开!
脊柱”是上下肢之间的桥梁,依靠“脊柱”崩弹之功实现对接,令打击一气呵成。我们在练习过程中的“压肩,收尾闾”目的就是拉背,或者称“开弓”也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使其充满“弹力”。使用时,用脊柱带动两“端点”同步崩弹发劲,将劲力传递至上下“节点”,共同攻击,手脚齐到,多点同时攻击,这在实际运用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五弓合一”的核心体现,也是传统拳区别于现代搏击的重要环节。
“脊柱”又称“大龙”,人体开合崩弹,回转盘旋皆赖与此。“胯”是人体运动的核心,与“脊”相连接,构成运动组合,两者相互作用,如同一体。脊柱是多关节连接,每个关节之间皆由“大筋”相连,既可以撑拔拉伸,又可以压缩成弓,能够有“皮筋”般的纵向崩弹劲力,又具备如竹竿般的压弹,可铸就四面八方之势,是人体起落纵横的关键元素,其连接于“胯肩”之间,是胯劲延伸的必备条件。看动物奔跑,内脏的前后冲撞与脊柱一起拉伸收缩,从而将劲力传递至四梢,能够快速窜进,实质是“胯脊”之动,以根带梢,是根节劲力,更是整体劲力。无“压”不成功,平时要善于借助肩压、胯升使脊能弹,模仿动物捕捉之势,必有所得!
“身备五张弓”,两臂,两腿加身弓。从生理结构上来讲,臂与腿跟身体躯干之间,存在着众多不同点。两臂、两腿的弓,是由“肘与膝”关节的撑拔,通过大筋崩起实现的,脊柱由多节脊椎构成的,所以整个脊柱都是“弹簧”。
身备五张弓,两臂,两腿,带身弓!手指,脚趾是筋之末梢,指(趾)崩紧,大筋自然崩起!关节缝开,则连接关节的大筋自然紧起,如弓上之弦,经常练习,会出现砰砰的声音,称之为“筋骨齐鸣”!人身有两处必须要练,一是胯,二是脊柱。胯之翻转,脊之崩弹,合称龙虎之劲!圈劲是连接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重要线索,可使关节环环相扣,整体如弹簧!
如果把肘、膝关节比作发动机,则脊柱则是由若干台发动机组成,可见,脊柱的潜力非同一般!古谱有云“尾閭升气”,从道家学说任督二脉来讲,任为阴,督为阳,由督脉升,由任脉降。从功夫的层面讲,是“尾閭升劲”而非“气”!
“尾閭”就是尾巴椎,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命门外凸,谷道上提,说到底,也就是为脊柱拉成弓服务的。尾閭前收而上拔,两肩压而沉,脊自然能撑,节节挣开,如蓄势之弓!
如何可以做到:“力由脊发”呢?大家都知道“翻背劲”非常厉害,这把劲力离不开脊柱的作用。力由胯起,上提腰,下压腿,将劲力对撑发出。
要使脊柱发劲,必须首先让其具备发劲的因素,大脊跟古代用的弓的构造非常相似,且同样具备弹性,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好这张弓。
打比方讲,尾椎骨跟大椎骨是“弓”的两个端头,那么,我们首先得固定好这两个点的形态,才可以将弓拉开。脊柱这张弓,我们无法借助外力,将弓拉满,那么,我们就利用自身的对撑劲力来达到拉开弓的要求。
打个比方,我们将一根竹片置于两手掌之间,然后,两手掌相向用力,则竹片会被撑弯,此时的竹片,也就具备了动能。
身体脊柱一样,我们将肩压好,胯持续上顶,迫使脊柱压弯,就如同我们挑重担时,起不来的感觉,腿在蹬,胯在顶,脊柱被压弯,此时的脊柱,也就具备了发力的状态。
我们在练拳时,要充分地运动好以上的力学原理,压肩、顶胯,将脊柱压弯。出手时,肩不能松,松了以后,则会出现了劲力上窜的现象,长此以往,头部会产生晕厥的现象,更甚者,会出现脑震荡的迹象。
劲力自来水管道中的水流,一个支流堵住了,它会流向其它的方向。劲力也一样,当胯部的劲力,通过腰背,传递到肩的时候,压肩扣肩,劲力自然窜向两手臂。
所谓“打人不费力”,并不是不用力,而是充分运用了大筋崩弹所产生的动能,达到发劲的目的。有很多人跟我讲,我年纪偏大了一些,是不是练心意拳不太适合,其实我们的训练体系采用了筋骨发劲,在正确掌握发劲方式以后,可以很轻松完成训练的,根本就不存在吃不消,练不好的说法!反而年龄偏大一些,筋骨更加老道,劲力会更加通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些老前辈,老宗师,即使到了残余之年,一样可以一掌将人打飞的道理!
以前总是在讲“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很多人把这个归属于练丹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丹田本不存在,只是一个假想,如何又能练得了呢,真正需要我们盘练的,是你的大筋,关节,跟内脏,这些的强大,才是你骄傲的本钱。
我认为在健身房练肌肉的人是最勤奋的,他们一周不练,肌肉的质感立刻会发生变化,所以每周都得坚持训练,以保持好原有的肌肉质量。练拳,我觉得倒是最省事的,因为大筋一旦练开以后,哪怕吃饭拿筷子,走路散步,都在用着它了,所以功夫到了,你即使五年不去盘练,它都不会退!
练拳,就是练回动物的本能,让我们自身在速度、力度、敏感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打实战需要“术”但这些并不需要多,就像老虎、狮子,包括猫、狗,它们的绝招也就三两下,凭借的就是那份与生俱来的灵动性。《心意拳》讲,灵劲上身天地翻,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一个“灵”。
我们在实战中,能够做到单个弓发劲,也可以多个弓一起发劲,甚至还可以几张弓产生合劲,打出一股霸道的劲力,当然这需要手脚,大脊的筋骨跟神经反射的高度结合。“惊起四梢永无惧,灵劲上身天地翻”。
什么是功夫?功夫就是速度、劲力、技术,如果我们已经有了技术,最缺乏的就是速度与劲力,传统拳的速度劲力来自于“撑筋拔骨”,这是成就功夫的基石,逐一开发好每个关节,使筋骨能够崩弹,当所有的大关节开发好了,我们再整合,一部强大的“人体机器”就出现了!历代功夫的盘练,都是以基本功为核心,所谓的基本功,不是压肩,拉胯,压腿,踢腿……而是“筋骨”的训练,让每个关节装上一个“弹簧”,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中国拳种繁多,每种拳都有其擅长,被历史丢失的,就是使“攻击力”斗增的“基础训练”,所以说传统拳不缺少技术,需要的是为她加上一对翅膀!
“胯与脊”是主宰人体运动的顶梁柱,人体的运动构架主要来自于这两者,是运动的核心。“胯与脊”之间有着特殊的生理连接,既可以独立运动,又可以联合发劲。“胯”主横向的劲力,“脊”主纵向的劲力,两者合成“螺旋劲”。要使胯的运动跟脊柱的劲力相整合,关键在于“命门”,说到这个穴位,大家一定觉得非常神秘,充满幻想。所谓“命门后顶”,“两肾后逼”,其实质是调整“腰椎”段的状态,使“腰椎”后移,令整个脊柱成“弓”,与“胯”一起,变成一张“大弓”,此时则可以借助“胯”动来主宰脊柱崩弹的时机,说到底,“胯”实际上是“脊柱”发动的根源!
练拳时主“松”还是主“紧”,还是“松紧变化”呢?“松”是松的肌肉,“紧”是紧的大筋,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可能又同时存在,或者说,我们在练习“大筋”时,忽略肌肉的存在,只在意“关节的开合,大筋的崩弹”。反之,如果我们将“关节”放松,那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呢?那就如同一幢没有“钢筋”的房子,摇摇欲坠,更别谈发劲了。如果我们可以在“撑筋拔骨”的基础上,做到“以意领劲”,这又到了另一个层次,可以达到“化”境,所谓“一羽不能加”,丝毫的外来影响,都可以做到自动化的“开弓放箭”,在这样的状态下,从外表来看,人又是“松”的,所以说,“松与紧”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客观存在着!
当我们能够用身体发劲,尤其是“脊柱”发劲的时候,要避免“震头”,或者说“力上头”,打多了会有晕噘感,此时要注意“气不过喉”。其实跟“气”没有关系,气也到不了头部,关键问题在于“劲力引导”,所谓“引导”,我们在发劲的瞬间,如果能够“压肩、合肩夹肘”,劲力顺肩而出,直达手梢节,则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打击。劲力的发放如水管通道中的水流,堵住一个口,则顺势而行,由其它出口涌出。我们在讲述劲力的时候,用“管道论”同样可以说明问题。当我们将一个管道的“口子”堵住,管道内的压力不断增大,水压驱使推开堵塞物,喷射而出,这就是我们所求的“劲力”。“压肩、磨臂、扣肩、合肘、磨胫”……则是“堵塞物”,是产生“劲力”的前提。所以练拳时,“阻与发”是不相矛盾的,是一对随影而行的伙伴!
【在意不在力】“在意不在力”,粗一看,似乎要我们将肌肉全部放松,用意念去引
导的意思,实际上用意是一个产生“阻力”的过程,我们练就“身备五弓”,就必须要懂得如何去“开弓”,这是关键,但肌肉用力又会阻碍关节缝隙的撑开,使大筋无法撑拔,所以就得用意识去协调,而意识的根源必须建立在身体关节的“锁”与身体自身的“磨”上面,在肌肉不参与工作的情况下,使关节能够撑拔,大筋能够产生“劲”。因此变主动用力为被动用力,借助自身身体的“磨”产生阻力,达到“开弓”的目的!
练拳的根本目地是增强实战能力,根本的改变是对人体的深度开发,家里养的猫、狗,他们天生有速度有劲力,反应迅猛……。从根本来讲,不是它们拳打得好,而是它们身体的开发程度比人高很多,“筋骨、关节、内脏”都很强,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锻炼自己,伸一个懒腰,追逐嬉戏……,无不透露着对自身潜力的最大化表现。如果说,我们人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开发身体,并且融入生活,坐、立、行、走间都能够用筋骨去带动,用整体去运动,用内脏去主宰,我相信,即使我们啥拳也不练,也会比一般人厉害。人用智慧创造了拳,可以使攻击变得科学,环环相套,紧锣密鼓,与此同时,如果能注重自身潜能的开发,必定如鱼得水,有所建树!
传统武术讲“撑筋拔骨”,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大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关节之间,用于固定骨关节,并且保持关节有一定弹力的肌腱韧带。另一类连接“肌肉”与骨关节之间的,区别于肌肉,但又跟肌肉连为一体的物质,如“跟腱”就是其中一种。有骨节的地方就有“大筋”,所以整个人体被大筋所连接着。人们在运动时,一般很难分清到底使用的“大筋还是肌肉”,所以比较含糊。健美运动员,就是通过不断刺激肌肉,使其变得发达而有线条,而我们练拳又恰恰相反,我们要尽量避免肌肉用力,使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借助各种阻力使大筋拉紧,而后能够崩弹,产生更快的速度和劲力。一个好的武者,一定是对自己的身体结构非常熟悉的,这样先区分而后盘练,才可以有质的改变!图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