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总督在奏折里自称奴才 雍正皇帝:你还是称臣吧

清宫戏里,有的大臣在奏折里自称“臣”,有的大臣则自称“奴才”。看起来只是称呼的不同,其实体现了满汉之别,两者之间不能混淆。
那么,什么人在奏折里自称“奴才”,什么人在奏折里自称“臣”呢?
这要看情况。
在清朝入关之初,满人大臣在皇帝面前多自称“臣”,而是本旗主子面前多自称“奴才”。汉人大臣在清朝皇帝面前一般自称“臣”,有时甚至自称“我”。
雍正皇帝还没有当皇帝之前,曾经跟年羹尧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的说法是:“况在朝廷称君臣,在本门称主仆,故自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至公等莫不皆称主子、奴才,此通行常例也。”这就是说,满人大臣在朝廷里是君臣关系,在本旗是主仆关系。是自称“臣”,还是自称“奴才”,存在微妙的区别。
雍正皇帝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对大臣在奏折里的自称进行规范,统一为“臣”:“凡奏章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槩书写臣字。”按照这个意思,不管满人大臣还是汉人大臣,均在奏折里自称“臣”。
不过,雍正时期,内务府的满人大臣在上奏折时,还是爱自称“奴才”。雍正皇帝也并没有及时进行纠正。
有的汉人大臣,来用自称“奴才”的方式,向雍正皇帝套近乎。
雍正年间,有一个湖广总督叫杨宗仁。杨宗仁是汉军正白旗人,生于1661年,监生出身,历任湖广慈利知县、甘肃西宁道、浙江按察使、广西按察使、广西巡抚、广东巡抚等职。雍正皇帝继位后,杨宗仁授任湖广总督。
有一年,杨宗仁给雍正皇帝上了一道请安奏折。在奏折的结尾处,杨宗仁自称“奴才”。雍正皇帝在批阅这道请安奏折时,很认真地用朱笔划去“奴才”两个字,在旁边写了个“臣”字,并批示了4个字:“称臣得体。”
显而易见,雍正皇帝认为,汉人大臣还是称臣更为得体。
如今,杨宗仁还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如果大家到了台湾旅游,不妨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瞧一瞧这份可爱的奏折。
雍正皇帝还算比较客气,乾隆皇帝就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了。
乾隆皇帝继位后,专门颁发一道上谕规定:“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这是说,满人大臣在公事奏折里自称“臣”,在请安折、谢恩折以及寻常奏折里,仍然自称“奴才”。
不久,满人大臣天保和汉人大臣马人龙一起上了一道奏折。天保排名在前,马人龙排名在后,他们便一起自称为“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皇帝看了,大光其火,以严厉的口吻指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
为此,乾隆皇帝还专门下了一道奏折,再次强调:“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