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数落孩子太懒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那次和一个家长交流,她无奈地说了好多次——“这个孩子太懒了。”
我说:“你不要说孩子懒。”
她似乎明白了,知道了不能给孩子贴标签,如果一个孩子把懒惰当做了自己的标签,他更难以勤奋起来。
孩子会把父母对他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特质,父母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会从中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样子,从而形成扭曲的自我认知。
所以,有句话叫做:“孩子慢慢就长成了父母讨厌的样子”,就是这个道理,是因为父母经常把那些讨厌的标签挂在口头上:
“你就是太懒,不知道努力。”
“一看就知道你不是那块料”
“还有比你笨的吗”
“你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更厉害,几乎是包罗万象,她说什么呢?
每当我一件事做不好,她就用这句百说不厌的话:“你除去学习还行,啥都不行。”
于是,每当遇到学习之外的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我就会在放弃尝试后原谅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擅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路,我因此错过了太多本该可以抓住的人生机会。
其实,不应给孩子贴上懒惰的标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一旦把问题归结到懒惰,家长和孩子便封住了思维往深处延伸,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我们来演示一下:
“孩子为什么不愿学习?”
“这个孩子太懒了”
这个答案堵住了进一步探索的通道,因为很显然,要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要改变他的懒惰,让他勤奋起来。然而,孩子由懒惰到勤奋谈何容易!
一般来说,当我们说孩子懒惰的时候,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无奈和无助,因为我们不知道从何做起,很有可能会陷入逼迫孩子努力的陷阱。
当我们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改变懒惰毛病的时候,孩子就会心生叛逆。这就像逼着一个双腿无力的人,让他赶紧跑起来一样,他怎么能做到呢?
此时,孩子会把家长看做是自己的对立面,因为他实在是跑不动。
现在我们再来演示另一种问答:
“这个孩子为什么不愿学习?”
“因为他暂时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
“如何让他找到学习的动力?”
“让他从学习中获得愉悦感”。
“如何从学习中获得愉悦感?”
“需要让他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成就感会带来愉悦。”
“怎么让他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降低对他的要求,降低思维难度,从简单的做起,多对孩子进行鼓励。”
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就逐步清晰,我们会给孩子的进步设置台阶,不让他一下子上一个根本上不去的大台阶,让他一个小台阶一个小台阶地走上去,这样来一点点到达高处。
这当然需要耐心和教育智慧。作为一个有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请相信我,有太多这样的成功案例。
如果把孩子不愿学习归结到懒惰,解决的办法就是直接让他勤奋,这就好比让孩子一步迈上数米高的台阶,孩子只能望而却步,或者在攀缘中被摔得鼻青脸肿。不仅无效,还会让他增加了挫败感,失去了进一步尝试的勇气。
还有一种最糟糕的情况:
有的老师会对家长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懒,不学习。
为什么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呢?
家长会把老师的话转述给孩子:“你们老师都承认你聪明,就是太懒,如果你好好学习,一定能进步。”
我们的本意是,你有这个能力,只要用功,你就有美好的未来。
那么,接下来,孩子应该知道用功了吧?
实际上,很多孩子听到这句话之后,根本不会去改变。
为什么?
因为他脑子里会出现这样的逻辑:
现在我学习成绩差,但是,还有人因为我懒而认为我是聪明的,如果我努力了,成绩还是落后(可能性很大),那么,我连被认为聪明这点优越感和自信都没有了。
注意,这个逻辑是潜藏于孩子内心的,属于潜意识。他可能不会承认这么想,因为潜意识中的东西,他自己也意识不到,然而,却是真实存在的。
老师和家长的一厢情愿,却起到了有悖于我们初衷的负面效果。
不管怎样,我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没找到动力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指责孩子的懒惰,而是与孩子一起想办法,找到他开启自己新生活的动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