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和日本追崇百年老店?机器人国产化从口号到落地长路漫漫
不说话,先给大家看两段数据。
日本
东京商工调查公司曾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万家之多,2017年新增4850家,而几年后将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而企业长寿的秘诀就是诚信和不上市。
德国
据统计,德国企业中员工数不足250人的企业在德国企业中占88%,超过1000名员工的大企业仅占2%。尽管规模小,但企业实力雄厚,注重创新,超过100年历史的企业比比皆是。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项产品,有很多“小公司”、“慢公司”,渐渐成为拥有百年以上历史、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称之为“隐形冠军”。
再看看看中国企业的情况。
在我国,存活15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5家。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
说了以上这么多,并非刻意对比中国和日本以及德国的企业现状,而是有意识的陈述事实,并警醒国产化企业,要做百年老字号,是难事,坚持的最后,就是品牌。
与很多人一样,认同一句话,商业模式应该在很小的规模下就能验证。
显然,很多企业多是从热闹中诞生,于浮华处退场。
特别有针对性的,就是当前的国产机器人市场。
我们高喊着实现机器人国产化的口号已经多年,从最初的国家制定多个扶持、鼓励政策到各地政府多种渠道的招商、补贴机器人公司,再到国家又重新规范行业发展,种种路径表明,实现国产化是长远目标,而这条路同样漫漫长远。
机器人要实现国产化的目的非常明确。
业内曾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将机器人国产化?》
文中提到:为什么要机器人国产化?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仍然是典型的丛林法则。任何时候,只有你能造的出来,别人才和你谈自由市场。当你造不出来,面对的或者是高价倾销,或者是彻底禁运。国产化不能保证所有国产化的产品最低价,但是能保证一揽子产品最低价。
的确如此,国产化是每一个国产机器人公司的梦想和初衷,我们知道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太难造,也知道我们缺钱缺人缺技术,但是我们不能缺少理想,不能缺少目标。
做生意要算账,但是怎么算是个大问题。造机器人,造减速机要花钱,没错,甚至花冤枉钱。没错。因噎废食吗?所有的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国家一定不吝投入。
坚定了国产化的目标,似乎有了进入这个行业的理由,有了开辟机器人事业的噱头。事务都有双面性,难道国产化就一定要从一颗螺丝钉开始造起吗?国产化就可以畅谈赶超国外公司、动辄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吗?国产化就能轻松规划未来远大图景、随意提高公司市值、大肆宣扬机器人概念吗?
答案肯定不是的。
日前采访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的时候,他多次表示拓斯达的企业理念在于一以贯之,无论上市与否,拓斯达坚持在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并且愿意倾其全力维护行业。
说老实话,拓斯达的话语权明显大过一般企业,但若有更多无论是财大气粗还是小而美的企业,都能有同样的认识,并且用实际践行,国产化的口号绝非喊喊而已。
在国产化的道路上,企业你需要经历的远比你能想象的要难得多,诱惑也更多。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一家企业仅仅是靠着跟风、追随、模仿起家,尚未系统地建构自身的核心优势,也许一时半会会解决相关的温饱,市场检验过后,企业究竟是被风吹跑还是扎进土里,立见分晓。
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会平白让企业难堪。
机器人国产化的道路虽长,大家一路同行,每家企业从最擅长的市场做起,终有一天,也能有所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