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荣|| 花环簇拥着的常青树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树海南山中,苍翠松柏下,一位让人魂牵梦绕的英灵,长眠于花环掩映的绿水青山间,深藏于岢岚人民的心目中。他就是我们永远怀念的护林英雄白廉同志。

几十年前的岢岚南山,山高风大石头硬,荒山秃岭少茅草。解放之初始植树,年年植树少见树。一九六八年,县领导痛下决心改变童山秃岭的面貌,起石垫土,担水浇树。特别是选定了一心为公,认真负责的老革命白廉同志当护林员。二十五年如一日,不管赤日炎炎的盛夏,或雷雨交加的雨天,还是大雪纷飞冰冻三尺的数九寒天,他总像一颗顶风冒雪的常青树,毫不动摇地坚守在护林的岗位上。

他了解到,那几年植树成活率低,主要是牛羊啃或打柴的人连柴带树一起砍。他和东西大队共同制定了护林公约,让护林员发现谁的羊进树地一次,发款10元。老白是铁面无私,谁让他发现了,每天到你家里要,不给钱见甚拿甚。同样抓住谁砍一苗树,也是罚款10元,跟着他搓绳绳不转。那时是农业社,做一个工值几毛钱,赔不起。算下来比买柴也贵。再不给吿到大队部批斗你,谁也不敢。他在树地边上到处栽了禁止人、畜进树地的牌子,当然有违禁罚款数目。同时他加强树地的巡视,成天不停地在树地跑,每天在跌宕坎坷的树坡上,要跑到几十里山路。晚上腿脚肿得脱不下鞋。中午回家怕人们偷砍,他背一壶凉水,带一个玉茭窝就是他的美餐。有时遇上个别不好说话的人,给他讲道理他死皮赖脸不走,想绕开你进去砍“死树”。老白比他还有耐心。你坐我陪你坐,你绕着弯儿走,我紧跟在你身后。我也不骂你,更不打你。直至那人看到实在没想望了,灰溜溜地离开。老白看树,除认真负责外,还特别有辛苦。遇上天旱,他怕刚刚换过苗的嫩树受损,从几百米下的河里担水浇树。那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用大桶担水上不了高坡,专门用铁皮制作了小水桶担着浇。为了山坡保水,他从上至下把植树时挖的鱼鳞坑一段一段地改成倒折梯田。在他的带动下,五百多亩树坡机关干部齐动员,全部修成了梯田。

认识老白的人都说,关键在于白廉同志有一颗认真负责的红心。他把树看成他的命根子,像爱护他的子孙一样爱护树。谁要损坏了一苗树,就像动着了他的心嘴子,甚至敢和你拚命。护树看作是党交给他的使命。他要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全部献给岢岚的护林植树事业。

老白的心血没有白费,二十五年来,他看护的500多亩一万多株松柏,株株笔直挺拨,枝繁叶茂,青翠欲滴。长成了主干都在十几米高,直径三十厘米以上的栋梁之材。还有白桦、青杨,株株长成穿天大树。松涛滚滚,无风自啸,推波助澜,盛为壮观。荣获县、市、省直至国家“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每当双休日,或早晚工余时间,人们成群结伴或携儿带女,游乐在南山森林公园的青松翠柏绿柳百花间,舒心惬意,美不胜收。流连忘返之际,不少人总会绕行在西山峙下苍松翠柏间,花环簇拥下的“白廉同志千古”的墓前,或注目行礼,或敬献花圈,或瞻仰墓碑上的英雄业迹。

含泪缅怀:英名千古,松柏不老,青山常绿。

作者简介:吕志荣,山西岢岚人。1964年7月五寨高中毕业教书,2001年退休至2015年后开始学写作,前二年在岢岚、五寨报刊、微信平台刊发二三十篇,今年在市级以上发小说、散文十余篇。

留言之窗

*吕志荣||杀鬼子英雄——武继祖
*吕志荣||血债血偿
*吕志荣||长兄为父  小嫂作母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