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青皮
药材名称:青皮
采收加工: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化青皮”,又称“四花青皮。”
药用部位: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产地:广东 等
科:芸香科
原植物:橘
青皮药材性状:
(1)四化青皮果皮多剖成四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1-0.2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窑生多数油点(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点l-2列。气香,味苦、辛。以外皮青、内白、皮厚者为佳。
(2)个青皮幼果类球形,直径0.5-2cm。表面发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点,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1-2mm,外缘有油点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以个匀、质硬、体重、肉厚、瓤小、香气浓者为佳。
青皮药性:
【各家论述】1.《珍珠囊》:青皮主气滞,破积结,少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2.李杲: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又破滞削坚积,皆治在下者效。引药至厥阴之分,下食入太阴之仓。
3.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敌人多怒,有滞气,胁下有郁积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若二经虚者,当先补而后用之。又疏肝气加青皮,炒黑则入血分也。
4.《本草纲目》: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5.《本草经疏》: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
6.《本草汇言》: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凡病郁怒气逆而胁肋刺痛,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或小儿食疳诸积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
7.《本草通玄》:橘之小者为青皮,功用悉同,但性较猛耳。青皮入肝,究竟主肺、脾之症居多。疟脉自弦,肝风之祟,青皮入肝散邪,入脾涤痰,故疟家必需之品。
8.《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9.《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有气。
10.《本草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11.《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12.《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注意】
1.气虚者慎服。
2.《仁斋直指方》:有汗者不可用。
3.《本草蒙筌》:老弱虚赢,尤宜全戒。
4.《本草经疏》:肝脾气虚者,概勿使用。
【炮制】 青皮: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或丝,晒干。
醋青皮:取青皮片或丝,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每100kg青皮 ,用醋15kg。
【性味】 苦、辛,温。
【归经】 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