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国之功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犹还记得,2019年9月17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2018年11月18日,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仪式,袁隆平获得生命科学奖的奖项。

袁隆平院士讲到:

杂交水稻的发展得益于“让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一政策,使得每年粮食产量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的中国人口。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发展超级杂交稻,并且已经取得了较良好的成绩。

科学研究无止境,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贡献不仅是对于中国,更是造福全人类。为了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

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奖,泰国国王金镰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以色列总统亲自为他颁发沃尔夫奖等等。他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甚至浩瀚无垠的宇宙当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院士那双颤抖不停的双手,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在那一刻,大家终于意识到——

这位优秀的科学家,

这位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人,

这位“养育”了亿万人口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

这位一生朴实无华的老人,

他真的老了。

11天前,袁老才刚刚又为祖国献上了一份大礼:“袁隆平”团队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在三亚验收,平均亩产高达1004.83公斤!

5月9日,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超优千号”测产

“超优千号”,是袁老指导研发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又称作“湘两优900”,是高品质软米。目前已顺利通过了海南低温寡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三亚连续几年亩产量不断攀升!

还记得2020年9月7日,袁隆平90岁生日。

他的生日愿望是: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

还记得2019年,联合国发布《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全球面临食物不足困境的人数达8.216亿。

这样的数字触目惊心。

曾几何时,饥饿也曾是中国的一大隐患。

在国人漫长的饱腹之路上,袁隆平有盖世之功。

他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往小了说,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让全国人都能有饭吃,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往大了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能稳民心,安天下,是国之发展的基础。

之后有人采访袁隆平,90岁的袁老说: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老人连说两个“不可能了”后,长舒了口气。

这位瘦弱的中国老人,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是他流淌在血液中的爱和梦。

华静怀抱1岁的袁隆平,旁边是哥哥隆津

1905年,袁隆平院士的父亲袁兴烈出生于江西德安书香门第。

当时的袁家开始弃农经商,迁居县城发展。因经营有方,家道日盛。大家族分家,袁老爷子的祖父袁盛鉴在县城北门建宅,取名“颐园”。

袁隆平的童年,似乎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的“美好”。

出生后的第二年,他就开始了长达5年的“动荡迁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很少享受到“家的安稳”。

在这样的“动荡”之中,袁隆平得以健康茁壮的成长,他的母亲功不可没。

9岁的时候,袁隆平结束了“流浪式”的成长环境,在重庆过了7年的“安稳”日子,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1946年8月,去到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的暑假,正在读高一的袁隆平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以及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在田里操劳大半生”的农业专家,竟然还是游泳健将,不仅如此,他曾经还是一名“空军苗子”。

1951年7月,因受院系调整影响,在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的袁隆平,报名参加空军,政审和体检均合格。

● 青年袁隆平

因为响应当时的经济建设,选择继续留校学习,未入伍。

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袁隆平的全面发展。

● 身材矫健的袁隆平

袁隆平的童年、青年时光,正值国家风雨飘摇的艰难时刻,那是一段“狂轰滥炸、弹片纷飞”的岁月,也是一段“饥寒交迫、生存艰难”的时光。

正是那时候的经历,让袁隆平立下志愿——要让中国人吃饱。

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的袁隆平,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袁隆平母校

在那里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杂交水稻研究。

在得到了国家科委的支持后,

他和助手们开始培育雄性不孕株。

1968年春天,

他们把精心培育的700颗雄性不孕株种子撒在试验田里,

这些种子也不负众望,

长出了嫩嫩的幼苗,

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

● 袁隆平早年在实验室进行水稻研究

然而,意外发生了:

袁隆平的700棵秧苗,

一夜之间,被人拔了个精光!

这可是袁隆平1964年以来一期又一期,

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

就意味着,这四年来的研究成果全都泡了汤!

袁隆平跌跌撞撞地回到家,

一头便晕倒在了妻子邓则怀里,

晚上噩梦不断,一直念叨着“秧苗啊秧苗”。

这个乐观的男人第一次感到绝望。

面对莫名而来的骚扰,

袁隆平十分后怕:再有人来捣乱怎么办?

更何况,要寻找优质且合适的雄性不孕株,

单靠这一亩三分地远远不够,

必须撒开大网才能捕到大鱼。

● 1967年,袁隆平在试验田介绍雄性不育水稻

袁隆平和助手带着从枯井捞上来的5棵幸存秧苗,

离开安江农校,离开妻儿老小,

他们跑遍了:湖南、云南、海南、广东、广西。

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找到雄性不孕株。

闲言碎语也来了,

很多人认为袁隆平他们就是骗子团伙,

骗取国家经费。

舆论也是一边倒,

认为他们的研究毫无起色,

简直就是在浪费经费。

“袁隆平们”依旧苦苦支撑着。

● 1976年12月,袁隆平(右)和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在云南,他们遭遇了里氏7.2级的滇南大地震,

别人忙着逃命,

他们却一次次冲到危房中,抢救珍贵的种子。

“种子都要下田了,我们怎么能离开?”

路上,为了催芽,

袁隆平把种子绑在了腰间,用体温温暖种子,

长此以往,落下了腰疾。

然而,这些努力,仍不见一点成效。

执拗的袁隆平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经过一次又一次讨论,

大家仿佛悟到了问题的所在:

他们寻找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稻之间的杂交,

基因相近。

这会不会就是找不到合适雄性不孕株的原因呢?

袁隆平决定改变策略,寻找野生的稻谷,

转机在此刻出现了。

● 1970年11月23日,冯克珊、李必湖(当时为袁隆平助手)在海南岛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命名为“野败”

1970年11月23日,

他们终于在海南南湖农场发现了一株非常合适的稻谷。

通过检测,

袁隆平确定这就是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袁隆平把它命名为“野败”。

“野败”后来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大部分人是因为发现所以去相信,

而“袁隆平们”是因为相信所以去发现。

“有人讲李必湖等发现'野败’只是靠运气,

这里有一定偶然性,

但必然性往往寓于偶然性之中。

一是李必湖是有心人,是专门来找野生稻的;

二是他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当时全国研究水稻雄性不育性时间比较长的,

只有李必湖、尹华奇和我,

所以宝贵的材料只要触到我们手里,

就能一眼识破!

别人即使身在宝山,也不见得识宝。

这就是李必湖发现'野败’的必然性。”

●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西方国家听闻中国人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先是震惊、质疑,

等确认后,赶紧打听是谁,

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名乡村老师。

“日本人是很骄傲的,但是在水稻面前他折服了,不如我们。”

很多人不明白取得这一成就有多难,要知道,在当时,农业行业的的传统经典理论是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袁隆平当时的做法,践行的理论,是在向“经典理论”发出挑战和质疑。

“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发现也远不是字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1965年,袁隆平发现的6株不育株,是在14000多个稻穗当中,逐一挨个检查出来的,在此后两年的播种中,也仅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

青年袁隆平

“杂交水稻”的发现、创造过程极其艰难,但幸运的是有袁隆平及其团队这样“学者、痴人”的努力与坚持。

这位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水稻研究,先后发明“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他成功了实现了自己当初的宏愿:

让中国人吃饱。

除了让中国人吃饱,袁隆平更是努力让中国人吃好。

2014年,袁隆平团队成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究发明“耐碱水稻”,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里进行试验。

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

就在2018年5月28日,“青岛造”海水稻开始全国试种,在青岛城阳、黑龙江大庆、陕西南泥湾、新疆喀什和浙江温州5个实验基地同时举行了海水稻插秧活动。

也就是说,“海水稻”一旦研发成功,并成功大量培育种植,将能多养活8000万的人口。

是的,这个世上总是有些人毕生都在为人类事业做贡献,我们很庆幸世上有他们那么好的人。

今日袁老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和中华民族融在一起了,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最后让我们为袁隆平先生默哀!

送别袁老

今天长沙的天空格外阴沉,袁爷爷,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

这是袁老从湘雅医院出来的情景!百姓爰戴英雄!袁老走好!我们永遠怀念您!

百姓自发送别袁爷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致敬袁隆平,国士无双!

袁老,走好![合十][合十][合十]

袁爷爷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奉献了毕生精力,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愿他一路走好!

也愿大家: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后续分享𠄌

这是袁隆平的全家福照,三个儿子,三个孙女,今年春节在海南三亚合影。长子是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次子是农业科技上市公司副总裁,小儿子子承父业,是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中央电视塔首次专为纪念一个人打的灯光

饱食者,应常忆袁公⬆️

抢救袁隆平医生之一李小鹰说:

袁老病危数日了,今天心衰垂危,心脏曾停跳两次,目前尚有血压心率,仍在抢救中。

他是肺癌晚期,心脑血管病,左股骨粗隆骨折,在我院海南医院抢救,病情一度平稳,应本人要求于四月六日转长沙湘雅二院继续治疗的。

我一直是他的医疗组成员,直到医疗组平安把他送到长沙。

这次他的整个抢救历时数月,受到国家,301医院,海南,湖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倾尽了全力!

刚刚陈琼报告,13:07分,袁老去世,第三次停跳没有能过来。

袁隆平院士在术后问我们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多少度”?护士说28℃,他说“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令我们大家泪目!

袁隆平故里⬆️

袁爷爷有个梦想:“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来源:综合自网络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0)

相关推荐

  • 袁隆平院士最后的几个小时是这样渡过的!

    来源:网络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16点,当袁老灵车开出医院后的一刻,各种画面中传出的都是哭泣的声音.此时的长沙,天空乌云低垂,地面湿漉 ...

  • 诗歌:稻田里的追梦者 | 竹风梅影 主播 | 杨爱珍

    再不点蓝字关注,好声音就要飞走了哦 长风文艺 稻田里的追梦者 --悼"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文/竹风梅影 这一天 这一刻 五月的天空因你而呜咽 你带着那个稻田里的梦 去往遥 ...

  • 中国工程院及七位院士悼念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 ...

  • 袁隆平:用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身家千亿,却甘愿做个平凡的种田人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身后,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提起袁隆平院士,只要是中 ...

  • 邓则回忆丈夫袁隆平:50块钱的婚礼,也能幸福一辈子

    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邓则是陪伴袁隆平一生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的工作搭档.当年两人的 ...

  • 袁隆平、吴孟超、夏德昭:中国群星陨落之时!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5月22日. 13时07分.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 ...

  • 德安出了个袁隆平!

    袁隆平,江西德安县人. 当然,这座千年古城,有着太多值得当地人骄傲的地方. 德安义峰山公园 德安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历史源远悠久,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敷浅原即今之德 ...

  • 痛悼,袁隆平和他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的书房里,挂着一首他自题的小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悲伤的消息还是来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 ...

  • 此后风吹麦浪,应是他的灵魂回响

    黄青春 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整理 | 黄青春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据湖南日报最新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

  • 袁隆平的安庆往事

    [声明] 本文使用图片为胡建生.汪军等所摄,在此致谢.   六尺巷文化 致力桐城文化圈(桐城.枞阳.安庆市区.怀宁.潜山.舒城.庐江)建设,讲述600万人自己的故事. 69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 ...

  • 深切怀念您,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 我们深切想你.怀念你.悼念你, 因为你爱祖国.爱人民, 为国家和人民分忧解难,一生都在努力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 因 ...

  • 恸!袁隆平院士走了

    他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梦里梦外,皆为粮仓丰盈,鞠躬尽瘁 5月22日中午,悲伤的消息传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 ...

  • 身价超1000亿?在农田里拉小提琴的他,开抖音首日粉丝千万?‖祥光真实故事计划

    <祥光真实故事计划>第10篇名人传记 他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第四个孩子",颤抖的手轻抚在绿.黄色的稻苗上. 深深地吸了一口稻花香气后,他环顾一圈,似乎在接受着" ...

  • 袁隆平在生物教科书中给学生的八字寄语: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据新华社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人教版 ...

  • 袁隆平:等你们吃饱饭,我就离开。

    作者丨布呐呐 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想到了之前,他曾写给自己妈妈的信: "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 ...

  • 那个病危时还在惦记我们饭碗的老人,走了

    酷玩实验室 一个说人话的科技频道1小时前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袁老走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 ...

  • 袁隆平:一位农业科学家对泥土的终生守望

    2021-05-23 16:22 袁隆平:一位农业科学家对泥土的终生守望 品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玩(ID:pinwancool),作者:骆轶航.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