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 道经五章 天地不仁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亓犹橐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二、译文:
天地不干预万物,任凭万物生荣衰亡。传道者不干预官员,任凭官员生荣衰亡。
天与地之间,似风箱一样的存在吗?变化没有穷尽,运动衍生万物。
役于物者必至于黔驴技穷,不如守住万物的发展变化。
三、字义:
仁,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方书]:手足痿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
[说文]: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
[玉篇]:物,凡生天地之闲,皆谓物也。
[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
橐钥,古代冶炼时用来鼓风吹火的装置。现在称为'风箱’。
[广韵]:犹,似也。[诗·召南]:寔命不犹。[传]:犹,若也。
[说文注]:虚,大丘也。大则空旷,故引伸之为空虚,又引伸之为凡不实之称。[易·系辞传]:周流六虚。[注]:六虚,六位也。[疏]: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故称虚也。
[说文]:淈,尽也。[荀子·宥坐篇]: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增韵]:愈,进也,益也。
[增韵]:出,出入也。生也。
[说文注]:多,緟也。緟者,增益也,故为多。多者胜少者,故引伸为胜之偁。战功曰多,言胜于人也。
[正韵]:闻,通“问,命也。干预”。[左传·庄八年]:期戍,公问不至。
[说文]:数,计也。[韵会]:数,算数也。[羣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
若,如也。
[广韵]:守,主守也。[玉篇]:守,护也。
[说文]:中,内也。中者,别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韵会]:中,要也。 [说文注]:冲,涌繇也。涌,上涌也。摇,旁摇也。凡用冲虚字者,皆盅之假借。
四、说明:
本章的关键在于对“不仁”、“刍狗”、“守中”的理解,我们分三段分别进行探讨。
一、“刍狗”
“刍”字本义是把切来的草扎成一团的意思。“刍狗”,就是用草扎起来的狗,用于祭祀时代替真实的狗。
庄子对“刍狗”有更全面一些的解释:
原文: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译文: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等到它已用于祭祀,行路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草的人捡回去用于烧火煮饭罢了。
先贤对“刍狗的总结是“始用终弃”之物。基于此我们可先自问两个问题。
1、谁能阻止刍狗祭祀时的荣耀呢?
2、谁能阻止刍狗祭祀后的遗弃呢?
答案很明显的,没有谁能干预“刍狗”的荣耀,也没有谁能干预“刍狗”的遗弃。“刍狗”的命运是如此自然而然地累年循环往复,“刍狗”命运尚且如此,又何况于百姓乎!
天地不会阻止“刍狗”的生荣、辱亡,同样,圣人也没有权力,没有能力,没有义务去阻止百姓的生荣、辱亡的变化。所以,圣人法效天地,对待百姓亦如刍狗。
二、“不仁”
天地及圣人的“不仁”,是保证“刍狗”能得以实现的手段,也就是说,如果做不到“不仁”,那么视万物及百姓为“刍狗”也只是句空谈而已。其实,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给出了实现“刍狗”的先决条件,即“不干预”。也就是说,只要天地及圣人“不干预”,万物与百姓才能真正成为“刍狗”。
据此,我们可以说“不仁”就应该是“不干预”的意思。我们在前面“字义”中是这样解释了“不仁”:
仁,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不仁”者,麻木不仁也。麻木不仁者,不干预也。可以说“不仁”是天地及圣人的行为,而“刍狗”就是天地及圣人所追寻的结果。
天地奉行“不仁”以待万物如“刍狗”,圣人奉行“不仁”以待百姓如“刍狗”。
万物和百姓从“刍狗”中获得了“不受干预”的自然而然的生活。那么,天地、圣人从“刍狗”中获得了什么益处呢?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这就是“不仁”的益处,即“不死”。老子在道经七章阐述了天地为什么会“不死”。我会在道经七章中探讨。
天地不去干预万物的生荣衰亡,是因为天地要保持自已的变化。失去了变化的天地,就不可能再衍生万物。不衍生万物,天地本身也会消失。所以,天地不会去关心万物的生荣衰亡,只全身心地关注于衍生万物,保持变化。
基于“天地不仁”的认知,老子认为凡事干预,还不如去守住事物的变化。不干预不是放任自流,是“约束而不干预”。所谓的“约束”就是守住事物的变化。
三、“守中”
由前面“字义”可见,“守中”有凡事合宜而不失于偏狭,能抓住事物要点本质之意。那么“多闻数穷”一定是不合宜的、有失偏狭且不能抓住本质的错误行为。《梦溪续笔谈》云“能断大事,不拘小节”。俗语说“大丈夫行事不拘小节”。老子的“守中”亦是此意,去执守“多闻数穷”的小节,是永远断不得“刍狗”大事的。
只有“守中”,天地及圣人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好该做的事,而不会为繁人琐事耽误对“不死”的追求。
“守中”是思想,“不仁”是手段,“刍狗”是结果。天地及圣人以“守中”做到“不仁”,以“不仁”达到“刍狗”的结果,最终获得自已“虚而不淈,动而愈出”的“不死”之身。
“守中”达到“麻木不仁”的境界,才能断大事,不拘小节。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