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吟(一)
一
一直想写明末清初,写那个“零落山河颠倒树、不成文章更伤心”的不堪回首的悲惨岁月。可是,一直无从下笔。
直到遇到了这四位奇女子,我知道,我似乎可以写点什么了。
她们,不是浣纱时沉鱼的西施,不是出塞时落雁的昭君,不是拜月时闭月的貂蝉,不是醉酒时羞花的贵妃,而只是,南京秦淮河畔,四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集宝钗之仙姿与黛玉之灵窍于一身的奇女子。
如果只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当然不足为奇。但是,这四位女子,不是一般的佳人,她们遇到的,也不是一般的才子。
在那个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朝代更迭、世事动荡的年代,当她们遇到了他们,就用生命上演了一出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家国梦、血泪史……
她们分别是——
出生于1618年的浙江嘉兴人柳如是。她的名字,出自“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出生于1623年的江苏常州人陈圆圆。她的美艳,被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写
成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出生于1624年的江苏苏州人李香君。她的故事,被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写成了《桃花扇》,可叹“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出生于1624年的江苏苏州人董小宛。她的名字,常被后人混淆为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其实,董小宛比董鄂妃大15岁,绝非一人。
二
故事,可以从十里秦淮说起。
如果在国泰民安的时代,十里秦淮,必定是六朝古都的繁华所在。才子和佳人,从没有像这里这般“亲密”,亲密得仅仅一水相隔。
河的这边,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多少才子南来北往,寒窗十年,只为来此考取功名;河的那边,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多少婀娜身姿顾盼生辉,莺歌燕舞巧笑嫣然……
可是,当历史走到1644年时,一切,都变了。
1644年,农历甲申年。这一年,竟然有大明、大清、大顺、大西等四个政权轮番交替。这一年,竟然有了四个年号: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元年……生活在1644年的天下苍生,恐怕,一觉醒来,真的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先是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敲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但此时,大家避之犹恐不及,还有谁听他使唤呢?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手刃子女及皇后,长叹:“愿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然后,自缢在景山东麓的一棵古槐上,就像一片无足轻重的落叶,被风轻轻一吹,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至此,明朝作为一个封建正统王朝,宣告灭亡。但从1644年至1683年,幸存下来的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们,逃亡南方,以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苦苦挣扎,历经四帝一王,延续39年,史称南明小朝廷。四位奇女子之一的李香君,在生命的最后,血溅纸扇,染成桃花,可叹“桃花扇底送南朝”。当然,此是后话。
再回到李自成的大顺军。原本,对于闯王的到来,京城百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因为,“闯王来了不纳粮”。然而,李自成率部进入京城后,过早地陶醉并迷失在了胜利的喜悦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贪恋美色,封宫女窦美仪为妃。他手下许多将军,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乘机中饱私囊,导致军纪败坏,士气瓦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李自成,或许注定只是北京城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5月27日,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占领北京仅仅42天的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便被清军赶出了京城,从此,一败涂地。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00多年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新中国要定都北平。无独有偶,300多年前的李自成也是从陕北走向北京的。对历史烂熟于心的毛泽东,以史为鉴,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我们不当李自成!”当然,这也是后话。
从明末李自成起义到清初吴三桂败亡,血腥的混战,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史载,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竟只剩下1400多万,锐减了80%!8000多万活生生的黎民百姓,就这样从黄土地上消失了!生灵涂炭,莫过于此。
四位奇女子的人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或许,只有了解了这段历史,才能理解她们的爱恨情仇,理解她们的人生选择。
人生,有太多无奈,但至少,她们都已尽了一个小女子之全部所能,努力地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