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 | 将新一代测序(NGS)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获得的胆道标本相结合,提高了恶性胆管狭窄患者的检测率和管理水平

推荐:江舜尧

编译:微消化

编辑:马莉

美国学者Aatur D Singhi 等人于2019年3月27日在《Gut》上发表题目为《Integrat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o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obtained biliary specimens improves th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ile duct strictures》的文章。

该文章前瞻性地评估了ERCP获得的胆管狭窄患者的胆道标本进行针对28个基因的NGS panel(BiliSeq)。该研究对252例患者(57例训练队列和195例验证队列)的346份胆道标本进行了血清CA19-9、病理评估和BiliSeq的诊断性能评估。

文章摘要

尽管影像学、血清CA19-9和病理评估水平有所改善,但良、恶性胆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仍然是一个难题。新一代测序(NGS)的最新发展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迄今为止,NGS尚未严格应用于胆道标本。本文前瞻性地评估了ERCP获得的胆管狭窄患者的胆道标本进行针对28个基因的NGS panel(BiliSeq)。该研究对252例患者(57例训练队列和195例验证队列)的346份胆道标本进行了血清CA19-9、病理评估和BiliSeq的诊断性能评估。结果发现,BiliSeq对恶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和100%。相比之下,血清CA19-9水平升高和病理评估的敏感性分别为76%和48%,特异性分别为69%和99%。BiliSeq与病理评估的结合使灵敏度提高到83%,而特异性则达到99%。Biliseq将胆道恶性肿瘤病理评估的灵敏度从胆道刷检的35%提高到77%,从胆道活检的52%提高到83%。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 Biliseq的敏感度为83%,而病理评估的敏感度为8%。在20名(8%)患者中鉴定出治疗相关的基因组改变。两名患有ERBB2扩增胆管癌患者接受了曲妥珠单抗治疗,并有可测量的临床影像学反应。因此,BiliSeq与胆道标本病理评估相结合,可提高胆道恶性狭窄的检测率,特别是PSC患者。此外,BiliSeq确定了可能对患者进行特定抗癌治疗分层的改变。

本文重点

· 本文章研究团队开发并验证了一种高度敏感、靶向的新一代测序(NGS)分析(BiliSeq),用于检测28个涉及胆管系统恶性肿瘤突变、扩增和/或缺失的基因。

· 对ERCP获得的胆道标本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分析显示,BiliSeq提高了胆道刷检和胆道活检标本病理评估的敏感性。

· 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Biliseq至少在检测高级别胆道发育不良方面优于血清CA19-9和病理评估。

· BiliSeq通过对一部分患者的化疗反应确定了潜在的可操作基因组改变。

· 临床实践方面,本文强调基于NGS的分析对ERCP获得的胆道标本在恶性胆管狭窄患者早期检测和管理中的诊断适用性。

文中主要图片说明

表1 | 基于基因组改变的缺失(阴性)和存在(阳性)的训练和验证队列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表2 |血清CA19-9、胆道刷检/活检和Biliseq对高级别胆道发育不良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图1 |胆道刷检/活检病理检查的训练和验证队列的相关结果,以及BiliSeq检测的个体基因组变化和相应的患者随访。通过Biliseq检测确定的基因组改变与至少涉及胆管系统的高级别胆管发育不良的较高敏感性(74%vs50%)和较高特异性(100%vs99%)相关。按降序排列,最普遍的基因组改变包括KRAS、TP53、CDKN2A、SMAD4、磷脂酰肌醇-3-激酶、GNAS等

表3 |成对胆道刷检、胆道活检、远端胆管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重复试验的亚组分析

图2 |Biliseq试验对两例ERBB2扩增患者曲妥珠单抗的放射反应。一位老年女性(患者157)在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和曲妥珠单抗治疗1年前(A)和1年后(B)出现ERBB2扩增的转移性肝内胆管癌,其边缘增强的低密度肝转移灶的大小从2.1厘米减小到0.3厘米。在一名中年男性(患者166)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反应9(C),他患有2.6厘米边缘增强的肝门周围胆管癌的低密度肝转移,该胆管癌具有ERBB2增强。在一线治疗和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后(D),患者的转移性病灶在8个月内缩小至0.7厘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