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治国”之道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3期
主编:雪漠

老百姓的“治国”之道

治国第七阶,当有大胸怀。匹夫有大责,天下兴亡事。

非礼不成行,修身则道立。贱货而贵德,尊贤明道义。

戒色防堕落,亲近圣贤师。离小人谗言,好善不势利。

贵德以乐道,贱财明无欲。仁亲以为宝,亲亲重人事。

敬同道不炫,节用多仁义。

“治国第七阶,当有大胸怀。”治国是第七个阶段,我们虽然不需要治国,但我们要有治国者的胸怀,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很多人总是喜欢抱怨,觉得社会风气很不好,这其实是很愚蠢的。因为,既然你觉得社会风气不好,就应该从自己做起,改掉一些糟糕的习惯。总是抱怨社会不好,只能让自己更不开心,也给周围的环境增加更多的负能量,让周围的人也不开心,社会风气绝对不会因此就变好。所以,我们永远都要把社会风气当成自己的责任,停止抱怨之类的愚蠢行为,从自己开始,从当下开始,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讲道德的人,成为身边人的标杆。

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要忽略这种责任来评论社会,更不要说一些诽谤性质的话,或写一些诽谤性质的文章,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非礼不成行”,时代需要行为规范,社会也需要行为规范,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里的人类,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必须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包括我们的道德,也要遵循社会既定的标准,不能做出格的事情。当然,这不是说你不能坚守自己,一定要人云亦云,而是说,你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这个时代的共识,不能触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的《香巴文化志愿者公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国家提倡的。设定这样的内容,要求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遵守,配合政府,为维护社会安定尽一份力量,这是公民的责任。要知道,社会不安定,甚至爆发动乱,受苦的首先就是老百姓。所以,维护社会的安定,维护国家的稳定,就是在维护老百姓自己。

从北美考察回来之后,我总是在讲主旋律,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做起,遵守国家的主旋律,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公民。原因在于,祖国的稳定、繁荣和强大,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和强大。对和平年代的寻常老百姓来说,爱国的第一步,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慢慢地影响社会的风气。

“修身则道立”,修正己身,完善自己,就能树立自己的德行。无论是个体还是国家,都需要修身立道。虽然国家有国家的道义形象,个体有个体的品德标准,但本质上说都一样,都是以群体的幸福与和睦为目的的。

“贱货而贵德”,对物质性的东西不要太看重,要重视德行,要淡泊物欲、尊重德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这样,老百姓才不会被目前流行的价值评判体系所迷惑。

中国古代就是这样,整个社会都觉得德行高于一切,很多人都愿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仁德,保全正义,而他们的家里人也能理解和成全他们。但随着西方物质文明和功利文明的进入,我们国家的很多文化都受到了冲击,传统道德观被摧毁了,价值评价体系开始异化,不再用德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只看他有多少身家财富。这个变化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让社会风气发生了异化。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从我们自己做起,重视德行,树立以德行为标准的价值评判体系,进而影响社会。

“尊贤明道义”,尊重有德才的人,自己也要以道义为重,心怀社会。

一定要记住,社会风气无论再怎么不好,也是由每个人的行为所构成的。所以,如果你觉得社会风气不好,就要首先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和影响家人、朋友。慢慢地,这种影响就会波及出去,社会风气也会随之改变。因为,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如果每一个个体都能改变自己,社会风气就自然会发生变化。相反,远离个体的改变,去谈改善社会风气,是毫无意义的。

“戒色防堕落”,国家不能提倡欲望,个人也要克制欲望,不能纵欲过度,要让自己拥有一种基本的戒律,时刻遏制自己。

现在,西方有些所谓的灵修非常放纵,它们轻视东方人的伦理道德观念,混乱不堪。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伦理,我不知道西方人适不适合这种混乱的训练方式,但中国人一定不适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和伦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民族伦理一旦倒塌,中国人就会丧失廉耻之心,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了。

一定要明白,民族伦理是整个民族的基本教养,它相当于一种底线,任何团体都不能挑战这种底线。任何不以放纵为耻,反而以放纵为荣、追求刺激、不守法律、宣扬一种病态的自由者,都肯定是不对的。

只有在原始社会,人才不讲伦理,甚至会像野兽那样乱搞两性关系。进入文明社会,人类就有了伦理。伦理维持了社会的秩序,保护了社会的稳定,也让人有了精神上的向往和敬畏。所以,伦理是文明社会的标志。相反,破坏伦理,不用伦理道德来约束和衡量自己,是一种绝对的倒退。

战争年代,侵略者就是用摧毁底线的方式来摧毁中华民族的。比如,日本进入南京之后大肆杀人、强暴中国妇女,这就是在践踏中华民族的教养。对中华民族来说,这将是最残酷的侵略。

“亲近圣贤师”,尽量亲近真正有德行、能够对你产生善的影响、能够教你如何实践大善文化的老师,并且要尊师重道。

“离小人谗言,好善不势利。”远离搬弄是非的小人,向往大善精神,亲近和实践大善文化,而不要有过强的功利心。这些都是儒家过去对国君的要求,其实老百姓也应该这样。比如,我就非常不喜欢有人在我面前搬弄是非——正常的反映情况除外——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毛病,都需要正面诱导,背后谈论是非没有任何意义。

“贵德以乐道,贱财明无欲。”追求真理,重视德行,不断地自我完善,慢慢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不要把金钱和物质之类的东西看得太重。要知道,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定位中,决定一个人有多大价值的,是上层建筑而不是经济基础。像留在历史上的那些伟人,不是靠身价多少来选择的。有时候,经济基础的目的,仅仅是让我们能安心地建立上层建筑。所以,不要为经济基础损害上层建筑,否则,很多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也要明白,所有行为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不要在建立经济基础方面花过多的精力,要以上层建筑的建立为重。换句话说,不要一门心思地赚钱,要以修道修德为根本目的,以挣钱为辅。为文者,也要做到文以载道。这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能得到很好的升华。

“仁亲以为宝,亲亲重人事。”不要把黄金楼房之类的东西当成宝贝,要把人当成宝贝,而且不是只把亲人好友当成宝贝,还要把跟自己一起做事的人也当成宝贝,仁爱宽容地对待他们。简单地说,就是要重人轻物。这是过去对君王的要求,所以,古时候的明君都对大臣们很好,能够体恤大臣。现在,我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慈悲仁爱地对待家人和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君王。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这个意思,治大国若治家。

“敬同道不炫”,“同道”是跟自己有相同信仰的人,“不炫”是不炫耀自己的优势,保持低调。我们要敬重那些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不去炫耀自己。简单地说,就是让朋友们能感受到你的关爱,却忘了你的存在。

你别看我讲课时滔滔不绝,锋芒毕露,其实我平时也非常低调。

我的一个朋友也是这样,他很有服务心态,为人又非常低调,不张扬。平时你根本看不到他,只有在需要用他的时候,他才会出现。所以,他自己虽然不张扬、不炫耀,但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他了,而且所有照片里都有他,谁都忘不了他。所以,我们没必要炫耀自己,也没必要神神道道,永远要低调。

“节用多仁义”,自己的东西尽量节省一点用,多分享给别人,多帮助别人。

END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甘肃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 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立删

戳原文,更有料
(0)

相关推荐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上层建筑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 ...

  • 易经启示录-二八定律下的社会老百姓的生存之道

    最近一些年来,几乎人人都知道"二八定律",即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换言之就是80%的普通老百姓拥有20%的社会财富.而20%的富贵阶层却掌握着80%的社会财富. 针对这 ...

  • 治国之道富民始——《论语》悟读【282】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论语>第十二篇第九章: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即有子)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hé何不)彻(彻,西周时流行于诸 ...

  • 《贞观政要》10句名言,感悟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史书|大臣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由唐代史学吴兢编著,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的政治得失,相对其他史书来说,记载的信息更加详实. 一.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贞 ...

  • 《贞观政要》10句名言,感悟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由唐代史学吴兢编著,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的政治得失,相对其他史书来说,记载的信息更加详实. 一.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贞 ...

  • 论语日课316: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然后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q ...

  • 思想 | 冯友兰:法家的治国之道

    西周封建社会根据两条原则办事:一条是"礼",一条是"刑".礼是不成文法典,以褒贬来控制"君子"即贵族的行为.刑则不然,它只适用于" ...

  • 越王勾践的成功绝非卧薪尝胆,而是你所不知道的治国之道与谋略

    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首出自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一首自我勉励的对联,成为后世自我勉励的典范,而这幅对联中所引用的一个故事,就是来 ...

  • 【关学故事】张载的治国之道:渐复三代之法

    ​世所共知,关学思想的最终愿景是要构建一个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大同社会.其实,这并非关学一家之言,此种治世理念是中国儒家思想体系倡导的最高社会形态.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美好的理想呢? 张载给出了明确的施 ...

  • 李煜的治国之道:忠臣奸臣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都不能亏待

    说起李煜,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天赋奇高的词人,对他的亡国之君命运寄予同情.凭心而论,李煜的智商并不低,也不是那种荒淫透顶的皇帝,他的结局是典型的好人悲剧. 从小,李煜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且生有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