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A获奖者:造物者-泰奥·杨森

2020年唐冠华世界生活方式贡献奖(TLCA)的获得者分别是:
泰奥·杨森(Theo Jansen)先生与麦克·雷诺兹(Michael Reynolds)先生。
依计划在唐冠华先生的生日(7月5日)当天颁布奖项。
Theo Jansen
泰奥·杨森
泰奥·杨森采用平凡的PVC等材料,通过精确运算,近30年,几乎以一己之力,在荷兰海边反复实验,创造出自行捕食、运动的新生命体。他的行动呈现出个体的想象力与可能性。科学的艺术性,感性与理性的均衡。引发人们重新反思对恒心,或者说对意义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也对已有的知识和概念提供了革命性的新视角。对于生物学、宗教和艺术都拓展出新的疆域。对于如何作出生活选择、理解自我和自然、衡量追求理想的心态等处世态度,做出了具有启示性的贡献。
For almost 30 years, through precise calculations and almost independent work, using ordinary materials such as PVC, Theo Jensen has repeatedly experimented on the Dutch beach to create mechanisms that hunt and move on their own. His actions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ies of individual imagination, the balance between science and art, sensory and rationality. He also encouraged people to rethink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perseverance, or meaning of life and time. He provided a revolutionary new perspective on existing knowledge and concepts, opening new frontiers for biology, religion and art. He has made enlightening contributions on how to make life choices, how to understand oneself and nature, and how to measure the attitude of pursuing one’s dreams.
获奖证书Award certificate

1990年至今,泰奥·杨森以物种进化的思维创造了一批名为“Strandbeest“(海滩兽)的由PVC管作为骨骼,以风为食的作品。并持续公开分享其科研技术原理。

1948年  出生于荷兰海牙(斯海弗宁恩)

1968年  开始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习应用物理

1975年  成为艺术家,自动整理

1984年– 1986年 Delta专栏,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新闻平台

1986年– 2008年 Volkskrant科学补充专栏Reflectie(荷兰国家报纸)

https://myprivacy.dpgmedia.nl/consent?siteKey=PUBX2BuuZfEPJ6vF&callbackUrl=https%3a%2f%2fwww.volkskrant.nl%2fprivacy-wall%2faccept%3fredirectUri%3d%252fnieuws-achtergrond%252ftheo-jansen%257ebcf188a3%252f

1990年至今  Strandbeest项目

2002年  参加荷兰国家科学测验

https://www.vpro.nl/programmas/nwq/kijk/afleveringen/2002.html

2007年  TED:我的创作,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西奥·詹森(Theo Jansen)

https://www.ted.com/talks/theo_jansen_my_creations_a_new_form_of_life

2011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6年  西奥·詹森(Theo Jansen)是《辛普森一家》中的客串明星

2016年  参加NASA关于向美国帕萨迪纳市维纳斯(Venus)进行任务的集思广益会议

所获奖项

2020年  TLCA唐冠华世界生活方式贡献奖

2018年  荷兰海牙文化行长Joris Wijsmuller授予海牙市文化奖

2016年  美国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授予巴内特与安妮莉·纽曼基金会(Barnett&Annalee Newman Foundation)奖

2015年  Oplineprize,由Julio le Parc建议,Fr

2002年  荷兰Witteveen + Bos奖

1996年  马克斯·雷内曼奖(Max Reneman Prize),荷兰

1994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基金会桑德伯格奖

图书

2014年  Strandbeest,塔娜(Tashchen)的莉娜·赫尔佐格(Lena Herzog)的西奥·詹森(Theo Jansen)的梦想机器

2007年  De grote Fantast,西奥·詹森(Nao010),荷兰

2007年  The Great Pretender,西奥·詹森(Theo Jansen),nai010,NL

2003年  Strandbeesten van Theo Jansen和Theo Jansen,荷兰Ludion的HJA Hofland简介

1996年  幸运的克利门(Klimmen),De Volkskrant,SUN,NL的专栏收藏

1992年  Zogenaamd Ik,西奥·詹森(Theo Jansen),荷兰布兹托出版商

纪录片

2015年  《男孩的梦想》,辛塔·福格·辛格·沃尔特·格罗腾威斯(Cinta Forger en Walther Grotenhuis),首映IDFA,阿姆斯特丹,荷兰

2006年  Strandbeesten,Alexander Schlichter,德国

泰奥·杨森创造了StrandBeest(海滩兽)物种。
图为:泰奥·杨森创造的StrandBeest(海滩兽)物种进化历程

海滩兽

自1990年以来,西奥·詹森(Theo Jansen)致力于创造新的生命形式:StrandBeest。它们不是像现有的生命形式那样由蛋白质制成,而是由另一种基本物质制成,黄色的塑料管。用这些管子制成的骨骼可以行走。他们从风中获取能量。它们经过了几代的进化,变得越来越适应从暴风雨和沙尘暴中幸存下来的。

StrandBeest

Since 1990 Theo Jansen has been engaged in creating new forms of life: the so called strandbeests. These are not made of protein like existing forms of lives but they’re made of another basis stuff; yellow plastic tubes. Skeletons made from these tubes are able to walk. They get their energy from the wind. They evolved over many generation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dapt at surviving storms and water from the sea. In redoing this creation, he hopes to become wiser in the dealing with the existing nature by encountering problems the real Creator had to face.
图为:泰奥·杨森在Youtube开办的免费技术分享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4BFxLFguznor-MnYNwGTg
图为:泰奥·杨森组建的创作和演奏非洲音乐的乐队,担任吉他手与主唱。


转载两篇介绍泰奥·杨森的文章:

当风起时——泰奥·扬森的《噬风兽》

(萧歌,原载于《光明日报》“当代艺影”专栏)

公元两千年前后,荷兰王国的海岸线上,豢养着一群庞大的生物,它们以管为骨,以帆为翼,靠捕食海风为生,人称“噬风兽”(Animari)。

它们不是自然的造物,也从未趋从达尔文主义的生物演进,它们只是艺术家泰奥·扬森(Theo Jansen)的艺术作品——根据人类想象与机械力学原理创造出的机械生物。这些家伙的样貌各异,但总会让人想起自然博物馆上古生物的骨架标本,同样无血无肉,同样昭示着造化之精密完美仿若有灵。不过不同于那些晃晃悠悠、经年易折的标本,它们是“活”的,可以自由行动,尽管缓慢,但走起路来咔咔作响颇有威仪;它们懂得与风沙海浪游戏,可以通过内置的简易感应器完成一系列动作,比如越过沙滩的小丘壑,遇水绕行,以及在风暴来临之时自行原地打桩以抵御被狂风卷入大海。

人们惊异于扬森作品中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就连艺术家自己也不无得意的讲,“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但只把此作品放在“艺术—科学”这对抽象的概念框架下理解,大概并不足以完整地呈现它的深意。
 
体积巨大的噬风兽三三两两散养在空旷的海滩,尽管以兽为名,但依其属性,仅是被人设计攒造的机器,然而它们并不是一般的机器。按惯常的理解,机器首先要是工具,其本分即是补人之不足,为人所用,比如刀锋代齿、车马代步。然而噬风兽,这个艺术家挖空心思造出的庞大机器,除了会拖着滞重的身躯在海滩缓缓散步,别无他事能做。比之于21世纪新闻里花样迭出、灵巧又贴心的服务型机器人,噬风兽简直是不折不扣的上古生物。它有点低等,还没有进化到“以人为尺度”的程度。他是“不器”之器,它无用。然而,噬风兽这个作品最动人之处恐怕也就在这个“无用”上。
 
若要比赋,扬森与噬风兽的关系更像是造物主之于生灵,而非巧匠之于机械。当被问及“是他控制这些海滩动物,还是被这些海滩动物控制”的时候,扬森毫不讳言的回答到是后者。他甚至希望它的噬风兽们可以依自己的逻辑争斗或演化。也就是说,在被创造之后,噬风兽就享有了自由,它们不必用累生累世为奴来报偿艺术家的创生之德,而创造者扬森也只肯担任牧人的角色。牧群自有其命运与理路,他只观望,不再插手。就算是机械物,也该给它们体面和自由,这是造物主的深情。
 
尽管这些噬风兽并不完美,它们的质地凡常因而不太耐久,时不时会出点状况;它们没多少“思想”,仅有的一点智能也就是能感应并避开大风大浪;若天有不测或是时辰已到,它也会崩塌,会消散,会“死”。这多像传说中被神创造出的世人。人类也远非完美的生灵,天性里就带着莫名其妙的漏洞,常常脆弱易折、笨拙无用。然而,就如同海天之间傲然盘踞的噬风兽,我们也该尊严且自由的存在,因为人类身上同样分有着造物的神恩。


海边,他养了一群吃风的怪兽

转载自公众号“良仓”(iliangcang)

以下为部分文章,全文点击阅读《海边,他养了一群吃风的怪兽

当得知荷兰艺术家泰奥·杨森(Theo Jansen)的作品正在米兰达芬奇博物馆展出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难道不算把活生生的怪兽关进了监狱吗?

一般来说,如果你运气好,如果你刚好在荷兰席凡宁根海滩(靠近代尔夫特的那一段),如果那天刚好有风(在荷兰这一点都不稀罕),你很有可能会遇见一群在海滩上漫步的巨兽,如史前生物一般的体型。

这群以大风为食,听着海浪声成长,像是有生命一般的海边怪兽,想来不会太适应博物馆的灯光、白墙,以及安静的围观吧。当然,即便是暂时停止了活动,看一眼它们庞大却精妙且完全由塑料管扎成的身躯,也仍旧是非常震撼了。

从1990年开始,有着“当代达芬奇”之称泰奥·杨森就一直在创造、 守护和进化着这些怪兽——“Strandbeests”。作为它们的上帝,杨森却视己为奴,日日沉溺于进化它们中无法自拔,“自从它们占有了我,便不曾离去”。

解剖鸡爪的男孩,做着飞行的梦

杨森的童年据他自己描述,是贫穷却快乐的。他是家中11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受宠的一个。出生于1948年,父亲在大萧条的年代带着家人迁至阿姆斯特丹的北部,战后一家人重聚于席凡宁根海滩一处拥挤的公寓里。儿时的他会拆下玻璃钟罩,躺在浴缸里折射阳光;也喜欢翻出垃圾桶里邻居遗弃的鸡爪,解剖开来琢磨筋腱。在学校,他擅长几何,却做着飞行员的梦。

40多岁的时候,杨森把很多时间都花在噪音很大的自制飞行器旁,所以他现在稍微有些耳聋。他喜欢驾驶着他粗糙的飞行器,飞离荷兰水一样平坦的地面,穿过布满大片云彩的天空。

放飞一只UFO,中断了他的画家生涯

实际上,杨森的第一件重要的作品就和天空有关。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日子,杨森主修物理。但后来他意识到,“为飞利浦电子公司做机器人”永远不会让他快乐,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更“嬉皮”的追求中去——音乐创作和绘画。杨森从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比如本该研究铜的导电性,他记录的却是敲打铜管发声的特征。所以读了7年物理后,没有获得学位便离开了学校,转向了艺术。

画了几年风景画的杨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会在风景画上加入只穿着内衣裤的女人,“这些画很庸俗,但很畅销”,他似乎总不会按常理出牌。

1980年,他创作了一个直径15英尺透镜状的“UFO”,下面挂着一个塑料的油漆桶,发出外太空般的哔哔声。充满氦气的UFO被他发射到代尔夫特上空,引发了人群如遭遇星球大战一般的恐慌。在杨森看来,这都是令人满意的进展,也让他从此中断了他的画家生涯。

因为他接下来的绘画项目变成了一台绘画机器,一台巨大的打印机,能喷出颜料而将它前方的任何实物等比“画”到墙上,他似乎从艺术又回归到了最开始主修的物理。

The boy with his finger in the dike

这个没能从物理系毕业的艺术家凭借层出不穷的奇思,成为荷兰国家报纸《De Volkskrant》的专栏作家。他的专栏内容包括:把摄像机安装在足球上,转播比赛时,观众看到的是诸多球员在足球周围疯狂地跑动和切换;或者给飞机装上观景台;或者为讨厌小键盘的客户发明一款只有6个大按钮的电话:1、3、7、9、“拨” 和“挂”,其他数字和功能都由这六键组合而成......他的想法总是疯狂却不失道理。

1990年,杨森在专栏里记录了关于海水持续上涨的问题。基于荷兰大部分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的事实,杨森认为这个问题急需被重视。带着堂吉诃德式的侠情,杨森高呼自己将发明一种风力驱动的沙滩物种,可以持续不断地将沙子从低处搬到高处。这便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怪兽“Strandbeests”的诞生。

“我想我当时有点过于乐观了,我幻想自己可以通过拯救整个国家而成为英雄,就像谚语中的那个用手指堵住漏水的堤坝的男孩,The boy with his finger in the dike”。

自信的杨森起初觉得自己在秋雨季来临之前可以完成这个项目,然而自开始后,他便未曾停止,而目的也慢慢从最初的拯救荷兰,转移到了不停地进化这物种本身上去了。

“PVC是我的蛋白质”

杨森的怪兽是PVC管构成的,这是它们构造的基本元素,就像生物中的蛋白质。非常常见的材质,荷兰的建筑规范要求建筑物的电线都要通过这样的PVC管。

怪兽的行走是最大的问题,但别忘了杨森原本是学物理的。11段PVC塑料管组成的腿,只有每一段有序地关联转动, 怪兽才能行走顺畅,但决定这11段腿最优的长度比例是个大难题。用当时的电脑计算一遍所有的可能性,都需要几十年。

于是杨森换了一种思路,根据物种间彼此促进进化的理论设计了一个程序——让这些比例随机地竞争,表现最好的一组生存下来,进入下一轮竞争,依次类推......结果仅用了几周,杨森便获得了他神奇的比例组合。就这样,并不是从仿生学角度,杨森用进化论的理论让怪兽行走起来。或许也是因为模拟自然选择的结果,他的怪兽行走自如,有如走兽。

“艺术与工程学之间的墙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The walls between art and engineering exist only in our minds.”

那个解剖鸡爪的男孩
那个没拿学位的物理系学生
那个画风景的艺术家
那个放飞UFO的嬉皮
那个分享趣味的专栏作者
在荷兰的蓝天、海滩、人工景观和大风之下
全都成全了
以上为部分文章,全文点击阅读《海边,他养了一群吃风的怪兽

唐冠华世界生活方式贡献奖(TLCA)

TangGuanhua Lifestyle Contribution Awards

http://Awards.TangGuanhua.com

TLCA颁发给对人类生活方式有持续性和代表性贡献的个人、团体和作品。

该奖项设立目的在于鼓励人类追求自由、平等与幸福,增进人与人,人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最终评审权和一切解释权属于唐冠华个人,由该奖项产生的争议、影响、资源属于社会。

TLCA is awarded to individuals, groups and works that have a sustained and represent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human lifestyle.

The purpose of the award is to encourage humanity to pursue freedom, equality and happiness,Promote people and peopl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life.The final review right and all interpretation rights belong to Tang Guanhua personally. The controversy, influence and resources generated by the award belong to the society.


这个奖项注定是挂一漏万的,这证明人间无名的奉献从未停止。

我要谈的是通过一个奖项,让我们所知的:让社会得以多元化、为人类彼此尊重作出行动或毕生努力、敢于提出并持续践行独树一帜生活观念的同伴,得到更多、更深的重视和讨论。也让更多无名奉献的同伴被知道。因为正是这些同类在通过点滴的努力,坚守我们所自称的物种:人类。

我相信我们的灵魂因这神秘又必然的使命而不朽。

希望借此奖项提醒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为了追求自由、平等与幸福。

This award is certainly incomplete, which proves that the nameless contributions of the people has never stopped.

What I want to talk about is that this award will let us know: we need to give more attention and deeper discussion to  those people who are making the society more diversified, acting for mutual respect of human beings, and daring to propose and to continually practice unique lifestyles. The award will also let more unnamed colleagues to be known. Because it is these kinds of small efforts that make us human beings.

I believe that our soul is immortal because of this mysterious and inevitable mission.

I hope to remind myself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coming to this world is to pursue freedom, equality and happiness.

唐冠华

TangGuanhua

2019.1.8 中国福州China FuZho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