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细艺---广式瓷刻

(这是我在2011年考高级技师的满分论文,原作不做任何改动,仅给自己留下人生印记)

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宋志雄)

工艺的历史悠久而渊博,古各有范。历代不断推陈出新,而创新成就者,印证了其时代的典范,使成为其技艺在历史的源出。秦砖汉瓦、唐三彩宋官窑、元青花清五彩,都有深嵌的时代印据。
工艺至现代,历史的广博因对比而负重,屡有疾呼传承保护,是为珍惜传统,当为今世之幸也。然而宋志雄认为,传承的应是传统工艺精深的文化内涵,创新才是工艺发展的前途。在创新中寻求时代的印证,才是工艺发展的谋略。
工艺创新的基础
创新工艺,首先创者必先要对古代工艺有广博的认知,其次是对古代工艺文化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再者就是对古代技艺有精辟的悟性和分解能力。然而这些只是基于理论的认知,要实践于创新,必须要有丰富深厚的生活经验、自觉的生活手工兴趣,善于对事物细节敏锐的发现,才能启发于成就的实现。
唐画飘逸精炼的线条、宋画细致紧凑的工笔,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影响后世艺术的变化。而将思想融入作品,以画抒情,更启迪了工艺渗入文化元素的重要。
因此,在宋志雄创作的作品中,文化内涵、地方特色、时代标志、创新工艺是为首要。
而技艺则是演绎作品的灵魂。宋志雄创新的花瓶雕刻工艺,是在原色花瓶上再烧一层素色釉、复合烧制完成后的花瓶中,使用玉石雕刻的高速旋转金刚砂刀具,以纯熟的刀笔刻画出线条的精炼,刀随意念,讲求一刀而成。运用指尖的压力;轻、重、飘、滞,利用刀锋的角度;中、侧、正、逆,使产生线条的粗、细、弯、折、飘、廻、顿、以勾勒出中国画的线条语言。

工艺创新的实践

创新工艺要有后续力,创者就必须要对工艺操作有示范表现,才会被业界认同并予受众所接受。只有创者精湛的技艺演示,才能成为典范之证明,或作引领、或作启迪,目的是使操作技能的提升来达到劳动价值的提升,故将其技艺操作事例详解;

  雕刻出笔墨气

这个《风雅》作品,着重了中国画线条的流畅,一气呵成。关键在行刀技巧的掌控,在快速的雕刻过程中掌握速度与力度,使产生砂漏的效果,犹如枯笔在宣纸上的沙感。其技巧在于对刀笔性能的熟知,在控制刀笔快速游走的同时,并要克服刀笔在光滑圆润的球面上的打滑漂移。以指尖千钧之力、手腕柔劲之舒展,仅一刀就能刻出流畅的线条,尽见刀法技艺的炉火纯青。

中国画水墨的晕染,只有在宣纸特有的组织机理上可见,即如是,也只能晕其化,无以能衍其润。在宋志雄的《梅兰》作品中,可见到创作技艺隐透的张扬。在交错苍劲的兰叶隙缝,宛然一茎水凌凌的向上弯出,隐现几片晶莹剔透的花瓣,如沐浴晨光,雾化欲滴!在陶瓷雕刻的技艺里,交替出苍润与刚柔,在火与土的融炼后,析出珍稀的水润。
实际操作要点是在雕刻花瓣时,控制落刀去掉色釉的厚度,而这厚度必须是隐约可见底下的白色釉,经精细打磨抛光上蜡,利用陶瓷晶莹通透的特点,于是就产生晕染水润的视觉效果。

刻画出精炼笔锋

吴道子独特的游走笔锋,成为中国画之典范。以线条简单的一弯一折,表达出丰富的层次感。在这个《闹学顽戏》作品中,专以精炼的刀笔演绎弯折流畅的线条。娴熟的技艺以随意控制刀锋雕刻出如毛笔在宣纸上的蚕头雁尾、抑扬顿挫、屈折自如,皆在一刀过而成。童子顽嬉的趣致,彼此游戏的顾盼,动静呼应,七情上脸。

在平面的硬线条中刻画三维效果

雕刻画以线条来表达情感,在粗、细、弯、折、飘、廻、顿中勾勒七情、堆叠层次。为使作品情感更丰富,宋志雄在《春游》的作品中,利用一把纱扇透出背景的若隐若现,与硬线条形成对比,使画面活起来了。而纱扇上绣的兰花,既叠加出画面的层次感,更刻意提高了制作的难度。透过这一纱之距,把陶瓷的铮硬软化了,变得柔若风摇莲摆,春情荡漾,即如古人谓之风情万种。在右边的纱裙,用疏密来刻画出立体感,飘的感觉就出来了,更将春天的乍暖还寒表达出来。人物细节的表达,在持花闻香的仕女,其鼻翼的夸张描勒,把闻的动态刻画得灵活灵现!在服饰上的花纹图案,把各人的年龄身份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一花一草,各寓含意;矜持傲洁、闺中待字、童真含苞,在画语中得以尽诉。

刻画地方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传统工艺各有特色;京都的繁华、苏扬的妩媚,给予艺人无尽的创作空间。宋志雄在《潘安艳遇》的作品中,以粤剧人物作为地方特色来表达,一揖一扬一抬步,一指一掌一手势,刻画得细致入微,顾盼呼应传神,把粤剧的唱做手势表达得淋漓尽致。用阳刻手法来表达广绣戏服的精致,更突出了主角人物。在雕刻技艺中,以独特的刀法刻画出绒球的柔茸,而在琼珠手持的纱巾中隐约透出背景层次的错落,构成一幅情感若动的画面。

传统的再创作

中国传统佛像画历史悠久,举凡各门工艺,以此为题材都各有杰作。宋志雄的作品《千手千眼观音》中,在材料、构图、技艺都体现出创新的意念。
在传统工艺中花瓶被寓意为“平安”,宋志雄选用景德镇的双龙耳扁瓶,双龙寓指中华民族,颜色用中国红系表吉祥之征。
前主图案的千手千眼观音,构图严格遵照佛教画作仪轨,循古而不守旧,品相庄严慈悲,绘画有三十六法器、四十二臂,六百只手寓意六六大顺,每手心有开眼之睛,意无处不在、无处不见,恩悯众生。整体雕刻细致入微,令人产生愉悦感。在瓶颈口凹窄位置,极难施刀,以吊腕落刀的手法一刀而过雕刻出梵文观音六字真言,具有极浓的金石味,寥寥几笔足见其技艺之精湛!后图案雕刻《般若波罗密心经》,上以十相自在图,两旁衬八吉祥佛宝,瓶侧雕刻七彩祥云。
总寓意是千手千眼观音以十相自在、吉祥法宝、口出真言庇佑中华民族平安吉祥。

工艺前景

由于花瓶雕刻是在一层瓷釉上刻画,讲究一刀成定局,落刀前要深思熟虑,稍有偏差,绝无补救,所以要求作者有很深的美术功底,使工艺的难度转化为美学欣赏的深度。
因为是素色材料,要求作者对整体构图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合理使用线条的粗细、疏密,使对光线折射的强弱产生视觉上的满足,形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从古雅的素淡中衍析出强弱、刚柔,幻变出层次的错落分明。落刀已见乾坤开,跃然犹觉美人来。正是这些必备的文化内涵、精湛技艺,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技艺品位、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宋志雄在潜心研发创新工艺廿多年,多有建树,其作品常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关注,在参与社会展览活动中,每获金奖。在花瓶雕刻这项创新工艺里,宋志雄在传统的陶瓷工艺基础上以他多年来实践的技术数据,指导复合色釉材料的烧制,开发了新的工艺材料。在自然资源日渐枯竭而令传统工艺面临困境的现时,这些材料与工艺的创新犹为珍贵。再加以有精湛的技艺作示范,可为民族工艺拓展新的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造福社会。
因为是在传统篆刻的基础上使用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法,技术含量高,可观性强,并领先于国内同类工艺。宋志雄根据其工艺特点将花樽雕刻定名为“金石宝瓶”,开创成为广式瓷刻风格的工艺专项。
(以上是原文)

真实讲好广州故事

记录城市文化细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