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读后感·赵少华】读书相伴过年华,不负青春不负己 ——读杨梦宏老师《大中新燕啄春泥》有感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81

读书相伴过年华,不负青春不负己

——读杨梦宏老师《大中新燕啄春泥》有感

大荔中学 赵少华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宋)《迎燕》

阳春三月,普通的百姓人家,为了迎接新燕,都没有放下昔日的帘子。可爱新燕的翅膀上沾着微雨,嘴里衔着带有落花的香泥建造着自己的家园。窝巢建成,雏鸟长大,一人家一燕家,相伴着度过美好的时光……

相信诗歌中这样平淡却美好的寻常事,是很多在庭院中慢慢长大的孩童们难以忘却的记忆。《大中新燕啄春泥》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杨梦宏老师讲述了他与“小燕子”相伴走过的人生岁月。《我的小燕子》——温馨、朴实。

“燕子它为什么来?

燕子它为什么去?

是为了追寻大地的爱。”

杨老师就如同“小燕子”一般,依着本能的爱与热情,用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为我们筑造了一座精神家园。

《大中新燕啄春泥》整本书共十一个板块,温馨大中、亲情友情、家乡美景、教育随想、文学社讲义、文学社研学游、文学社之星、激情澎湃、生命如歌、校园生活、KK的故事,囊括了杨老师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呈现出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生命轨迹。

同为教师,我从杨老师的文章里领悟出作为教师应有的精彩。文学社研学游:您带孩子们骑车合阳行,远足母亲河,游北干沟、华岳庙、红旗水库,爬上那翠绿欲滴的翠华山,登上那求仙问道的楼观台,一路歌声,一路欢笑,一路抒情,那是青春的旋律,激情澎湃、酣畅淋漓、妙不可言。您一定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无数文学的花种,待到某一天,也定会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开出绚丽的生命之花。“文学社之星”里,我们看到了“小树”在成长,“小花”已开放,那是您辛勤培育的小小收获,相信这些孩子,以后无论去到哪里,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一束文学之光指引着他们,令他们的人生闪出耀眼的光芒。

温馨大中里,有“周公吐哺,大中归心”的周校长,“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魏校长,也有“乒坛教菀双花”的永红老师,“戎马犹显男子汉”的李少雄老师,让我读来倍感亲切与自豪。尽管与“巧手”潘爱琴老师不甚熟悉,也猜不出哪一位是“玉面麒麟”,但,一想到这些都是与我们在同一片“梦幻森林”里编织梦想的灵魂工程师,一想到每一位大中人都拥有着出众的才华,有趣的灵魂,这该是何等的骄傲;我们的工作,不仅能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又有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伴同行,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幸事;能从杨老师的文字里认识他们,又未尝不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美景:范家、畅家、长安屯,棕榈、枸桃、甜桑葚,还有令人向往的同州大西瓜,耳熟能详的风土与人情,杨老师娓娓道来、行云流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父亲母亲言传身教,告诫孩子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杨家儿女靠读书,靠勤俭,过着踏实奋进的日子,或在家乡教书育人,默默奉献;或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善良努力。杨家奋斗出的幸福,如同《平凡的世界》里的幸福,他们的成长,他们的人生,都是中国底层百姓最真实的缩影。是我们身边的这些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们,感染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善良、勤奋、好学;做人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再让这文明的火种,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一文中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在杨老师“生命如歌”的篇章中,四十三篇散文,记录成长,记录思考,记录人生,记录美好;关注自身,关注动物,关注植物,关注一切生命。笔酣墨饱,力透纸背。

《大中新燕啄春泥》这本书带给我会心一笑,带给我满心感动,杨老师用朴实的文字,歌唱着自己的故事,我欣赏这样的散文,也希望自己能向杨老师学习,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庚子年初,疫情蔓延,奋力拼搏,终有收获。功不唐捐,贵在坚持,生如夏花,读书相伴。这篇文章的最后呢,祝愿我们的青年教师们:永远青春,永远年少;永远激情澎湃,永远热泪盈眶;读书相伴过年华,不负青春不负己!

庚子年二月二十日丑时作于古同州

作者简介

赵少华:大荔中学语文老师,相声社团指导老师,《冯翊学刊》编辑。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