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声‖春节习俗漫谈(续)
春节(亦称年)是一年岁月的更新,是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甲骨文里,“年"字的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会意“禾谷成熟,人在收获"。宋人王安石在一首《元旦》诗中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很重视过春节了。
贴春联 挂红灯
春联的前身是“桃符",用桃木制作,没有文字,上面画神荼丶郁垒像以驱鬼避邪。古人认为桃木能治百鬼,《太平御览》引《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气,此仙木也。"五代蜀主每岁除日,诸宫各给桃符一对,俾题“元亨利贞"四字。时为太子善书札,选本宫策熏府桃,亲题“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字,以为词翰之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在除夕日自题桃木板于寝门,上书“新年纳余庆,佳节颢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如今,贴春联,不再是为了驱鬼辟邪,而是为了烘托节日气氛,那一条条联语祝词传达着人们内心的期待。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除过给门首贴大红春联之外,还要悬挂一对大红宫灯。掌灯时分,点亮灯笼,景观辉煌,整个村庄和城市全都充盈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之中。
祭祀祖先
从除夕子夜直到大天明,在阵阵鞭炮声中,不断的有人家在庭堂举行烧香叩首丶拜天地丶迎神丶敬祖先的仪式。祭祀祖先时,长幼静手后,在挂了神轴的祖先堂上,依序上香跪拜。
我国各地祀祖礼俗不尽相同。清雍正年间刋印的浙江省《常山县志》卷四里说:“元旦拜祖先遗像或牌位,谓之'拜真'。"清嘉庆年间刋印的河北省《枣強县志》卷十六说:“正月初二上坟,俗名'送爷娘`。"清同治年间刋印的江西省《宜黄县志》卷八说“元旦,子孙必至祠堂拜祖,孩提均至,按丁给煎饼。"陕西商洛各地习俗,除夕黄昏家家户户必上坟给祖先烧纸丶送灯。所有这些礼仪习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丶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开门爆仗
中国人在节日喜庆场合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爆仗了。爆仗最早称爆竹,是把竹节置火中烘烤而爆烈发出的叭叭巨响,用来驱赶鬼邪的意思,而正月初一放爆竹兼有吉庆和除旧迎新的意味。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一中描述苏州人过新年放爆竹时说:“发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清人百一居士在《壶天录》卷中也记载北京人过新年放爆竹的情形:“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炷。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梁人宗懔于《荆楚岁时记》里便写道:“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可见开门爆仗历史之悠久了。
拜年
正月初一日,见面的人总要笑容可鞠地抱拳互相恭贺新年。从正月初二开始,左邻右舍丶亲朋好友更是互相走动拜年。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描写宋汴京人过新年时便说:“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里描写苏州人拜年也说:“男女依次拜家长毕,主者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商州习俗,正月初一早,全家人论辈次给长辈拜年,长辈发压岁钱。然后吃水饺。从正月初二开始给亲戚家拜年,先丈人,后舅家丶姑家丶姨家丶世交好友。礼物多为点心丶挂面丶馍丶酒,俗称“四色礼"。俗语说:“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四初五拜娘舅。"
破五
正月初五日,是新年的最后一天,客家人把这一天叫“出年界",当地人谓之“破五"。
当日早,吃馄饨丶水饺,放鞭炮,示年节过完,各执其事。这天的习俗是“送穷",也叫“送穷灰"。唐代诗人姚合曾有《晦日送穷》诗一首:“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看来,“送穷"也是古俗今传。商洛人“送穷",就是把春节五天里积攒的垃圾用笼筐担送到十字路口倒掉,还要响一挂鞭炮。
作者简介:田家声,男,省作协会员,已退休。擅散文创作,弄文30余载,在全国70多家报刋杂志发表文章近千篇,计1OO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4册。获各类文学奖励20余次。虽垂垂老矣,仍在笔耕不辍,不为别的,只为充实生活而已。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