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须席
华致中
苏州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手工发达,其中的夏日用品草席便是一绝。说起苏州草席,人们往往联想到著名的浒墅关席子。此话不假,“关席”确实很出名,殊不知,“关席”于清代出名之前,苏州草席的声誉,却是一直由虎丘草席独占鳌头。至于“关席”后来的崛起,那是美丽的后话了。
虎丘草席,是指用柔韧的蔺草编织的席子。其栽种历史早,草质材料佳,编织形态优。相传早在隋唐时期就闻名全国,北宋时即为朝廷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王宾《虎丘山志》记载:“环山农人多以织席为业,佳者称'龙须’,草细而织密。”顾禄《桐桥倚棹录》载,“蒯席,出虎丘者为佳。昔年环山居民多种苮草,织席为业。四方称'虎须席’极为工致。他处所不及也。”虎须席,巧借虎丘山名胜之誉冠其名,堪称一绝。
席草,俗称石草,古代称蔺。这种多年生沼泽草本植物,在气候适中、水润土沃的虎丘山周围地区,十分适合生长。织席作为一种副业,特别为虎丘乡人所钟爱。加之山塘街(河)水陆交通的便捷,此业做得风生水起。明《吴邑志长洲县志》载,“草席,出贩尤多。草冬月种,小暑后刈。北方谓之凉席,春夏所用也。”这种草茎直立,单生细柱形的植物,质坚韧富弹性,不仅可用于编草席,而且白色髓心晒干后可用作灯芯(俗称“灯草”)。
在古代,家家夜晚照明以菜油为燃料,存入陶制盏器。同时置内的灯草经洇湿作燃具,可见用途甚广。灯草,又称作龙须草,还可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注明,龙须草为吴地特产。有趣的是,在吴地席业传承中,还生成与席草(龙须草)有关的俗语与歇后语,如“灯草打鼓——不响(想)”“灯草做拐杖——勿作柱(主)”等。
虎丘所产草席,色泽碧鲜、清香自然、软硬适中、韧性舒适。《姑苏志》载,“席草,冬月种,小暑收刈。”心灵手巧的虎丘席匠,既能编织大众所需普通凉席,也能迎合客商要求,在席上编织出五彩的花鸟等图案。既有艺术审美性,又舒适实用,夏日受用,更是催人入眠。产品除了床上卧席,还有榻椅坐席、室内垫席等系列。后来虎丘乡人织席为业的历史,渐渐被兴起的茶花种植业(其利倍于织席)所替代,直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虎丘草席,除了苏州相关古籍上有记载,另有相关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虎丘山西端的席场弄,就是历史上因织席业兴旺而出名并留下的地名佐证。席场弄,位于七里山塘街最西端,弄呈南北走向,南临山塘街万点桥(又称万店桥),弄口西靠街尾西山庙桥,北与城北公路接壤,全长近500米。在古代,街巷周围皆是农田,农人以栽种席草为主,这是苏州传统手工业以产品形成巷名的代表之一。苏州学者、诗人范广宽《席场弄》诗:“未寒天气欲凉时,梦堕屏山烛影欹。八尺虎须如水滑,银床冰簟可相宜。”旧时虎丘山塘一带,因席业衍生出很多经营草席的店铺,有碑刻为证,如清康熙十二年(1633)《长洲县严禁诈拢虎丘镇席草行碑》所载“本图席草行张泉等在虎丘镇开行已久”等。清人贾闻诗《虎丘竹枝词·席店》:“满床五尺共开机,老实张家是我哩。看定好个齐调换,戥头银水要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