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南胜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下溪埔楼圆形土楼-----萃秀楼

据统计,南胜以前曾有土楼六十多座,它们中有圆形、方形、畚箕形等,星罗棋布在青山绿水、各个村落小组之间,构成一幅奇特的美丽画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土楼渐渐地被遗弃、冷落,以致于损毁、消失……

时至今日,南胜地面上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土楼已屈指可数,所剩无几,岌岌可危,前景堪忧。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与飞速发展,南靖县充分利用当地的土楼资源,大力宣传、发展土楼观光旅游,把当地的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赚足了人气,更赚足了票子。

下六椭圆形土楼-----下龙秀美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胜完全可以依托克拉克瓷遗址公园与徐土景区,盘活下六、蔡厝、上溪埔楼、下溪埔楼四座土楼,开辟一条土楼旅游路线。这四座土楼都保存较为完好,且各有特色,又相对较为集中(它们两两之间距离都在几百米的范围内),如果有关部门加以开发利用,既保护了南胜珍稀的土楼遗产,又多出了一个旅游景点,岂不是两全其美!更关键的是引得来、留得住游客,促进旅游消费,带动旅游收入!

蔡厝土楼

在此,小编希望通过呼吁,能引起关部门的重视,行动起来,把土楼也打造成南胜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上溪埔楼土楼------永芳楼

前来南胜旅游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以上四座土楼去免费游玩,领略一下南胜土楼的风采,它们中也有两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下溪埔楼萃秀楼。

(0)

相关推荐

  • 自驾万里海南行:(18)初溪土楼

    福建永定初溪土楼,养在深山人不知. 可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联合国知道了,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顿时,名声大噪,三千宠爱集一身. 导航仪说到了,可是还看不见啊! ...

  • 【漳州印象】福建土楼:东阳楼

       东阳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大光39号.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所建.方形土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 ...

  • 土楼王—承启楼

    来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一定不能错过建在群山峻岭里的土楼.听居住在承启楼里人介绍,他们的祖先原是河南驻马店一带江姓居民.后因战乱逃荒到此,以种植茶树,制茶为生.到第十五代积累起的财富开始建造此楼.从 ...

  • 国庆节,南胜旅游攻略

    热烈 庆祝 国庆节  国庆长假到大景点去旅游? 您不是去添堵吧? 又或是去看人头? 算了吧,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处处有美景,自有好去处!哪里好玩?小编偷偷告诉您:南胜是个旅游的好地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

  • 福建土楼.南靖篇(50片)

    福建土楼分布很广,遗产名录所列的得到保护的"名楼"则主要散布于永定.南靖.华安三县.如今,贴有遗产光鲜标签的土楼早已声名鹊起,原住民们也因此安享实惠,而落选者则门庭冷落,少人问津, ...

  • 南胜古楼的土楼遗址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古楼之所以叫做古楼,想必是与村里的那座土楼有关吧,因其年代久远而得名,可惜的是它已坍塌殆尽,仅存楼门在断墙中兀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四)----义路新楼楼脚楼

    义路的新楼有一座方形的土楼叫"敦洋楼",建于乾隆五十七年,距今有226年之久了,该楼保存较为完好,也广为知晓.但新楼的另一座被称为"楼脚"楼的圆形土楼却较鲜为人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三)----云寮城

    义路云寮城,顾名思义,既为城,必定比一般的楼大,居住的人口比较多.以前整个村住着几十户的人家,大部分姓陈.云寮城楼非圆非方,依地形而建,楼形介于方圆之间. 今天的云寮城老房子已经倒的倒.拆的拆,改建的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二)

    法华东方楼,古称庵后楼,因其土楼建在法华庵的后面,土楼原来的楼名曰:聚德楼.后在文革的时候,有些狂热分子硬是说聚德楼名字反动,必须得改名字,于是那些人动手把聚德楼三字剔除,然后改楼名为:东方楼.而后这 ...

  • 南胜坎下楼的土楼

    坎脚楼(坎下楼) 坎下楼原有三座土楼,分别是顶楼.四角楼.坎下楼,顶楼是一座三层的圆形土楼,楼很大,楼门设有里外两层的门,一层往外开,一层往内开,门板非常的厚,十分坚固.这座楼曾经在清末出过一个秀才,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一)

    南胜以前拥有60左右座的土楼,在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更迭,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土楼陆续倒塌损毁,许多已消失殆尽,难寻遗迹了,比如义路半楼仔的"世象永贞"楼,只有一个楼匾孤零零的被遗 ...

  • 南胜前山树下的土楼

    前山树下的土楼很古老,听当地七旬的长者讲,在他童年的时候,土楼已经住了几代人,记得年幼时土楼就倒许多间,后来在原址重盖.那些没倒的还很完好,又住了几代人,早在前些年,楼里的居民大都搬走了,房子失修才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