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 读历史的另类解读|穿越时空话太原
游太原
穿越时空话太原
王宏伟 太原市文联副主席
晋祠圣母殿北宋侍女彩塑 梁铭/摄
来了太原,不能不去晋祠。踏进晋祠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每走一步都能领略到其间蕴藏的极其贵重华美的历史文化瑰宝。
晋祠始于“剪桐封弟”,这是西周史官提醒周成王兑现承诺的故事。剪桐封弟的故事在史书《吕氏春秋》和《史记》中均有记载。周成王姬诵亲政后,选择良辰吉日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把弟弟叔虞正式分封到唐国作诸侯,史称唐叔虞。多年后,叔虞没有辜负兄长的嘱托,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他也成为一代有作为的封国郡侯。后人感念唐叔虞的功德,依山傍水修建了祠堂,称叔虞祠,又名晋祠。
晋祠北宋铁人 梁铭/摄
这座中国古代最为气派的封国园林,就坐落在龙城太原。这里既有精美绝伦的建筑实物,又有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
“晋阳西山何茏葱,蜿蜒磅礴真天龙。白道之南贺六浑,赤光紫气生英雄。” 这是清代诗人陆以谦的一首诗,题目为《高欢避暑宫》。诗中所说的“贺六浑”指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摄政大臣、北齐政权奠基之人高欢。在今天太原西山山脉,无论天龙山佛教石窟、龙山道教石窟、蒙山大佛和童子寺,随处都可感受到高欢父子的英雄豪壮。高氏以晋阳为陪都,建大丞相府,筑晋阳宫和高欢避暑宫,修大明城,其奢华壮丽超过北齐首都邺城。在高欢父子眼里,晋阳才是其“霸业所在,王命是基”的根据地。不幸的是,豪华气派的晋阳古城,遭到北宋统治者彻底摧毁。然而,晋阳城遗址尚存,迄今已两千五百多年了。有人说,罗马城倾圮了但罗马精神不倒,挺身黄土高原的晋阳城损毁了但晋阳精神永存。可谓“当年霸府气如虹,幽夏区域归牢笼。西包汾晋北沙漠,沧海直达江淮东。”(清代陆以谦的诗作)
汾河跻汾桥 梁铭/摄
如果说有形的物质文化景观遍布太原大街小巷,无形的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则为太原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美篇章。这数不尽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人们讲述着令人感怀的人和事。今天,迈向现代化都市的太原更以自己包容开放的胸襟,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在品读历史的同时,可以尽情品尝太原特有的美味佳肴,可以尽情享受太原这块避暑圣地独特的人文景致。
太原作为两大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战时是军事重镇,平时是边贸中心。寻访商旅之路、茶马古道,必然会走近明清以来的晋商团队。“利以义制,名以清修”的晋商称雄天下五百年,货通神州、汇通四海,为中华商业文明谱写了一部壮丽史诗。
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属“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的城市。然而,老天爷赐给这座城市一条穿城而过的汾河,千百年来这里的一草一木均受到润泽滋养。20世纪末太原以“人·城市·生态·文化”为主题,沿汾河流经之地修建了具有北方园林特质和地域文化品格的汾河公园,将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既保持了穿城而过的汾河流域良好的自然生态,又折射出太原悠久的历史印记和灿烂的文化品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山川形貌与人文精神的相得益彰。“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红萧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汾河景区被赋予许多富有诗意的名称,每当夕阳斜照,红霞满天,河面浮光耀金,舟移景随,游人唱晚,真乃一幅幅绝妙无比的水天画图。
雁桥卧雪 梁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