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临床表现胃脘痞胀疼痛,多以久痛,饥时痛,喜温喜按,得食少愈为主要特征。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

1 发病特点

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② 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著缩短。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③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药及消炎药物诱发。④多发于中青年男性。

2 病因病机

溃疡病的形成,大多和情志饮食有关。思虑伤脾,或情志所郁、肝郁犯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机能损伤,逐渐形成溃疡。亦由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生冷辛辣等损伤脾胃,致使溃疡发生或加重。过度忧愁、持续强烈的精神创伤,如丧偶、离婚、事业失败、恐惧等,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病情加重有一定的关系。大量实验材料与临床观察表明,当机体处于高度精神紧张或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物化学、免疫功能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改变。近年来国内有人对华东地区891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示性情急躁者较易患消化性溃疡,尤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

3 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同属消化道溃疡,临证时同中有异,不可不辨。两者均是久痛,喜温喜按,胃溃疡疼痛常于饭后0.5~1 h发作,俗称“食后痛”或“饱食痛”,夹杂胃气不降,不通则痛的病机,属虚中夹实;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于食后3~4 h发作,俗称“食前痛”或“饥时痛”,多属脾不升清,不荣则痛。两种溃疡初痛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故均可伴黑便,为脾虚不能统血之征,胃溃疡多兼呕血,夹胃气上逆病机,虚中夹实。

4 类证辨治

溃疡病多属虚证,久病体弱,痛喜温按,得食可缓,食少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厚腻或滑白,脉弱。在类证中分寒证、热证、气阴两虚、气陷等。

4.1 虚寒证 先天秉赋不足,饮食生冷,劳倦伤阳,导致胃气不和而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得食稍减,食少纳呆,大便溏涩,嗳腐吐酸,手足不温,舌体胖大,苔白脉沉弱。治疗原则:温中散寒、甘温补虚。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温中散寒止痛加木香、炮姜等。泛吐清酸者,用六君子汤,寒甚者,用吴茱萸汤、理中汤加减。

4.2 虚热证 平素体弱,久病伤阴,或嗜食辛辣肥甘、饮酒成癖,耗伤胃阴,胃脘灼热胀痛,入暮尤甚,嘈杂脘闷,食少舌酸,若进辛辣,疼痛更重,灼热胀闷,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大便燥或软,舌质四边鲜红,苔腻或滑,脉沉而关部弦,小数而无力。治疗原则:益胃调中、滋阴生津。方选芍药甘草汤加葛根、陈皮。胃灼热者少佐芩连;脘胀者加枳壳、白蔻;入暮加剧者加丹参、当归。

4.3 气阴两虚证 久病未愈,病情迁延日久,阳虚于前,阴失于后。症见外有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而内胃脘热胀灼痛,虽喜温而恶寒,脘腹胀痛拒按,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口渴咽干,目赤溲黄,舌体略胖,质红苔黄,脉沉左关虚弦。治疗原则:益气养阴、调中和胃。方用益气养阴汤加减,药用:黄芪、陈皮、知母、甘草、白芍、香附、石斛、寸冬 。

4.4 气陷证 多因情志所伤,劳累过度,且忽视体力锻炼,思劳成疾。胃脘疼痛不剧,但有重坠木胀之感,饥则嘈杂不舒,食则痛满不安,形体瘦弱,气短气衰,少气懒言,疲倦喜卧,舌体偏瘦,质淡苔白,脉软无力。治疗原则:增补元气、升阳益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加枳壳、柯子、木香以导气敛胃。

5 典型病案

患者,3年前因饮食不节,胃脘疼痛,时作时止,胃纳不佳,大便不正常,偶有黑便,胃痛多在夜间或空腹时发作,每于进食后疼痛转轻。曾在西医院诊治。钡餐检验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西药效果不佳。近日又感风寒,胃痛尤甚,脘腹挛缩,喜按喜温,四肢不温,畏寒,脘腹发作有似牵拉状,嗳气吞酸,便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诊断:胃脘痛;证型:脾胃虚寒。处方:黄芪30 g,桂枝20 g,白芍40 g,甘草15 g,生姜25 g,红枣10枚,白术15 g。共6剂,水煎服。此方即黄芪建中汤加白术、黄芪益气,桂枝、生姜温中祛寒,芍药、甘草、红枣缓中止痛。因患者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故加白术健脾养胃。方中重用芍药,以增强柔肝止痛缓解痉挛之功。本证特征为胃脘挛缩痛。此侯盖为“虚寒”而成。姜桂温中散寒,黄芪、白术补虚,甘草、大枣和中,重用芍药以缓解痉挛而止痛。服药6剂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上方甘温填补,佐以乌贼、瓦楞、乳香等制酸,止血止痛。处方:黄芪30 g,桂枝20 g,乌贼15 g,芍药30 g,木香20 g,瓦楞20 g,乳香10 g,甘草15 g,白及15 g,生姜25 g,白术20 g。服药10剂,手足得温,二便正常,经钡餐检查溃疡基本愈合。诸症消失,至今未复发。

6 讨论

消化性溃疡多见于脾胃亏虚症,其特点是病久且虚,症见脘腹隐痛、时作时止、空腹尤甚,泛吐清水,喜温喜按,得食腹胀,嗳气不畅,纳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红,或有齿印,或喜甜食,大便溏稀,脉细弱等一派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之象。脾气亏虚而不散精气,则血行无力,久病入络成瘀。消化性溃疡或炎症变化实质也就是瘀血的病理基础之一。虚是本,在脾,瘀在胃肠,是标。因而临床治疗时,应针对脾胃病的特点,应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大抵遵“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肝以散为补”这一原则。

(0)

相关推荐

  • 脾胃虚寒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久治不愈者

    (加味黄芪建中汤)    配方:炙黄芪15克,桂枝尖6克,生白芍12克,炮姜5克,大枣5枚,蒲公英10克.    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饭前或夜间胃脘疼痛,喜温喜按,饥时疼甚,得食则减,腹胀,或呕 ...

  • 归脾汤合丹参饮化裁治疗胃脘痛医案

    女患,42岁,1994年8月25日初诊.3年来胃脘隐痛,饥时加重,早餐后3-4小时尤甚,喜温喜按,进食可缓解,常伴吞酸.嘈杂.肠鸣.黑便. 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跃 ...

  • 中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因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比较的困难,所以现在很多患者都想要了解如何通过中药的方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中医的副作用比较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秘方: 1.桃仁.五灵脂 ...

  • 中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偏方大全

    土豆蜂蜜治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养血生肌.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鲜土豆50克,蜂蜜适量. [用法用量]将鲜土豆洗净连皮切碎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加人蜂蜜搅匀.每日早晨 ...

  •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远端或淤空肠交界处部分狭窄,梗阻以及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内容物壅积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见呕吐呈喷射状,脘腹急性绞痛,可放射至右上腹,剑突下或背部,伴有 ...

  • 患上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也有一手,经常胸闷气短的不妨试试

    对于冠心病,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清楚,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在现代 ...

  • 尿失禁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小便失禁是指小便失去控制而自行溺出的症状,夜间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见小便自遗者,亦属本证. 现代医学认为: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因损伤或者控制它的神经功能失常,病人不能控制排尿,尿液自尿道口流出 ...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甲状腺结节是西医里的叫法,它是指生长于甲状腺内的肿块,又叫甲状腺肿物,可多发可单发.导致甲状腺结节产生的病因有很多,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甲状腺结节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有良 ...

  • 口腔溃疡,外贴维生素C不管用,中医辨证治疗分3类

    口腔溃疡,又叫做口疮,是口腔黏膜内发生的黄白色豆大的溃烂点.中医把口腔溃疡分为3类情况,治疗方法不一样. 第1种,是实热的表现. 溃疡大,数量多,局部灼痛明显,口臭厉害,小便发黄,舌红苔黄. 应该清心 ...

  • 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食不足,或由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使人体长期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形体干枯赢瘦,皮 ...

  • 中医辨证治疗便失禁

    大便不禁,常见于久泻不愈,大肠滑脱,应予固涩. 肾阳虚不能约束二便,大便失禁和遗尿并见,均不自觉,即有感觉亦难控制,治宜温养肾命,非固涩所能见效.相反如肾虚气化不及,能使大小便不通,亦以温养肾命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