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仪封人请见(3-24)

孔子在所处的时代是非常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得到不少人的信服。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在见到孔子之后,认为上天将以孔子为圣人号令天下,足见对孔子佩服之至。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地方的长官;一说为镇守边疆的官。

请见(xiàn)之,请求被孔子接见。

从者,跟随孔子的弟子。

见(xiàn)之,使他(仪封人)见到孔子。

丧,失去,这里指孔子的弟子担忧孔子的圣德将要亡失。

木铎(duó),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被孔子接见,说:“凡是君子来到这个地方,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随从的弟子使他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这几位弟子何必担忧夫子的圣德将要亡失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让夫子做为民众的先导。”

本章从仪封人的角度观察孔子。仪封人见到孔子后,用“木铎”来比喻孔子,赞誉孔子的高尚品德,凭自己丰富的阅历作出准确判断,认为统治者将以孔子为制定法度、恢复礼制、宣扬教化之人。

当时,孔子在鲁国辞官之后开始周游列国,到了卫国的仪地,当时孔子自己没有任何官职,是一介平民,得不到任何人起用,于外人看来,孔子已是一副落魄潦倒的样子,连孔子的弟子都担忧天之将丧斯文。孔子的志向是宣扬圣人之道,其内心始终保持着宁静而淡定。仪封人见到孔子之后,深刻地感受到孔子的坚毅和执着,断言圣人之道不但不会丧亡,而且还会被统治者作为治国安邦的先导。

木铎是一种金口木舌的大铃铛,即铃和外壳是金属制作,铃舌用木头制作,摇起来声音非常响亮。这仪封人的意思是说,天下不可能永远无道,现在天下已经无道很久民,上天将会以夫子为“木铎”,这个铃铛一旦摇起来,先王圣道之声就能传于天下。

孔子一生为官时间短暂,教授弟子众多,用毕生心血删诗书、定礼乐,教化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将先王之道整理传承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在世之时,并没有得到君王赏识,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真正被推崇作为治国理政的“木铎”,从此以往而为“万古木铎”。

仪封人一见到夫子就能够作出如此判断,可见其观察敏锐、见识深远、眼界宽广,当为孔子唯一知己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