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赠夏特莱夫人》

如果你还想让我爱你,
就请归还我爱的年龄;
假如可能,就让我这垂暮的黄昏
变成生机勃勃的黎明。

酒神和爱神共享的
美妙国度已与我无缘,
时光牵着我的手告诉我,
我该退隐林泉。

让我们从岁月的不可抗拒中
吸取点有益的教训,
谁的头脑要是向年龄要求非分,
谁就必然遭受天大的不幸。

让我们把这嬉耍的乐事
留给那翩翩的少年们吧,
我们只生活两段时间,
让一段时间留给明哲吧。

怎么!柔情、幻想、痴狂
你们永远弃我而去,
老天的赠礼呵,你们只
用生活的酸辛来做为对我的慰藉!

人有两次死,我看得很清楚:
不再爱人和不再被人爱,
这是难以忍受的死亡;
它比不再有生命还使人痛苦难当。

我惋惜失却了
早年的冒失和过错;
我那向着各种欲望敞开的灵魂。
遗憾自己当日的迷狂。

友谊于是垂怜自天而降,
来到人间为我帮忙;
它大概也充满着温存,
但再比不上爱情那样的炽狂。

我受着它的妩媚的抚慰,
沐浴了它的灿烂的光辉,
我在把它孜孜地追随,
但我又因只能再追随它而伤心落泪。

王若水点评:

1733年夏初,伏尔泰与夏特莱夫人相交并成为情人。1734年,伏尔泰的《哲学通讯》在法国出版,由于书中批判法国封建制度,鼓吹信仰自由和唯物主义,立即遭到查禁,伏尔泰为逃避法庭的追究,躲到情人夏特莱夫人的乡村别墅西雷城堡居住。

夏特莱夫人本名艾米丽娅,是伏尔泰一位好友的女儿,20岁时嫁给了夏特莱侯爵。她有着大脸盘、大主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女人”,虽无花容月貌,却是博学多才,她喜欢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哲学,通晓多国语言,尤其精研牛顿,翻译过以艰涩著称的牛顿著作《数学原理》。夏特莱夫人一生有多位情人,伏尔泰是其中之一。1736年夏特莱夫人30岁的时候,完全爱上了伏尔泰,他们断断续续在西雷城堡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1740年以后,炽热的情感渐渐冷去,他们的爱情更逐渐演化为一种知心朋友的交融。伏尔泰一生体弱,不是个情欲旺盛的人,1741年他赠此诗给夏特莱夫人的,表达了激情需要服从于年龄,炽烈的爱情远不如灵魂相融的友谊绵长。夏特莱夫人曾有一段自白,颇能概括自1735年以后她的生活:“由于那个征服了我的灵魂的人的爱情,我在十年中是幸福的,这十年,我是和他肩并肩地度过的,没有片刻的厌烦和倦怠。当年龄和疾病减弱了他的兴趣,我竟然长时间地无所觉察,因为我一直为两个人在爱;我生命的每分每秒都和他在一起,我这颗不存一丝疑虑的心,享受着爱的快乐和自以为被爱的幻觉。”1749年秋天夏特莱夫人去逝,伏尔泰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情人,还是我生命中的另一半,我灵魂中的另一个自己。”

《里斯本的灾难》节选

我是伟大整体中微不足道的部分。

是的,所有的动物都生来有罪,

所有有知觉的事物都有相同的定律而生,

像我一样遭受苦难,像我一样死去。

秃鹰紧紧地抓住怯懦的猎物,

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但是,一瞬间,

大雕将秃鹰撕得粉碎。

而这大雕又被人用利箭射穿了胸膛,

这个人卧倒在沙场的尘土里,

和垂死同伴的鲜血中,

他们最后也成了掠食鸟的盘中餐。

整个世界都在怒吼,

一生苦难,彼此残杀。

在这可怕的混乱中你说,

正是个人的苦难成全了全体的美好!

这是什么样的幸福啊!用颤抖的声音,

你痛苦又可怜地大叫:“一切都好!”

世界早令你失望,你的心

早已上百次地驳斥了你的思想……

最博大的心灵判词到底是什么?

沉默:命运之书对我们仍封闭着。

人是自己的陌生人,

他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也不知道要向何方去。

被苦难折磨的微尘躺在泥床上,

被死亡吞噬,成了生命的笑柄。

但是思考的微尘,他们前瞻的目光,

被思想掌控者,窥到隐约的星辰。

我们的存在于无限一体,

我们自己从未发现,也不知道。

这个世界,这个充满骄傲和谬误的舞台,

站满了病态的笨蛋,谈论着幸福……

以往,我的歌声少有悲伤的曲调,

多是愉悦的阳光大道;

时过境迁,岁月教导了我,

更让我染上人类的脆弱,

在阴郁的黑暗中我寻求一丝光亮,

我忍受痛苦,不再抱怨。

李都蔚点评: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了一场九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半径达200千米,导致的海啸浪高30米,英、德、法三国海岸带均受其害。巨大海浪甚至到达北美洲东岸。破坏里斯本房屋1.5万所,占全市房屋的3/4。死亡人数5万以上,占全市人口的1/4~1/5。此次地震为欧洲历史上最大地震;也是欧洲首次有科学记录和进行研究的地震。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将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时也令葡萄牙的国力严重下降,殖民帝国从此衰落。

对于这场地震,当时教会尤其是耶稣会认为这是“天谴”,是“上帝对贪婪堕落的里斯本的惩罚”。 耶稣会士提倡的“天谴论”并非中国的影响,事实上天谴之说是在那个时代被普遍接受的说法,在整个天主教会和社会上都被看作是当然的解释。但天主教的天谴说比中国传统的天谴说在入世方面要消极得多,有相当根本的区别。天主教的天谴说是针对所有民众的,任何人生来都是带着原罪的,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中被拯救出来;而中国传统的天谴说(特别是儒家)是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的:“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当时主要是为了限制帝皇的思想行为,让帝皇们有所顾忌,从而不做出严重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里斯本的这次地震也影响了很多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卢梭和康德,而康德更发表了三篇文章试图解释地震的成因。这个富足的都市,基督教艺术和文明之地的破坏,触动了世纪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许多有影响的作家提出这种灾难在自然界的位置问题。伏尔泰在其小说《公正》一书中写下了他观察里斯本地震后感慨的评论:“如果世界上这个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次地震成了很多启蒙运动哲学家讨论的课题,也渐渐催生了欧洲对地震的科学研究和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哲学家卢梭试图寻找怎样对付地震最有利。他设想,如果人们回归自然,生活在空旷的地方,地震就不会伤害他们了。里斯本地震是最早的现代“地震学之父”之一的英国工程师米歇尔(John Michell,1724年-1793年)灵感的主要源泉。

伏尔泰在地震发生后第二年写了这首长诗《里斯本的灾难》,这首诗的副标题是“对'存在的都是对的’这句格言的探询”。伏尔泰在诗序开始就谈到了他的用意:“对于那些亲眼看到这些灾难的人来说,'存在的都是对的’这句格言就显得夸张了。无疑,万事都是神意安排的,但很久以来就很明显,神意对万事的安排并非意在提升其尘世的快乐”。若以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1744年)的“存在的都是对的”来解释里斯本这样的灾难,则无异于为灾难和罪恶正名,反而陷入了一种冷酷的宿命论。《里斯本的灾难》所针对的,正是对这句格言的滥用。因为,按照这种思想,所有的灾难和痛苦都罪有应得。面对地震之后的惨象,这样的思想将是极为可怕的。而他真正挑战的乃是曾经相信一切皆善的过去的自己,而这恰恰触及了十八世纪启蒙思想中争论非常激烈的神义论问题。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神义论》明确以乐观主义的“神义论”概念诠释基督教传统中“存在的巨链”的说法。在他看来,现存的世界是上帝所能创造的最好的世界,其中的一切存在物都严格按照上帝规定的秩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充盈的巨大链条,并不存在真正的罪恶和不完美,表面上的不完美都服务于整体的和谐完美。莱布尼茨的神义论建立在他对“存在的巨链”的重新理解之上,而伏尔泰对这一神义论的扬弃,也正是基于对存在巨链的又一诠释。他在《里斯本的灾难》的一个长注里讲出了自己对于存在巨链的理解:“宇宙间的那个链条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个连接所有存在物的规则的阶梯。非常可能,在人和野兽之间有巨大的距离,就像在人和更高的自然之间那样;同样,在上帝和所有被造物之间,也有无限距离。”随后,他更系统地批驳了莱布尼茨的宇宙论:“杰出的哲学家莱布尼茨凭着无与伦比的天才,认可和捍卫了事件之间的关联;这需要解释一下。所有的物体依赖于别的物体,所有的事件依赖于别的事件。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支持宇宙和维护其秩序所必需的。在事件的总体系列中,也不是每个事件都必不可少。一滴水或一粒沙并不能在体系中带来革命。”伏尔泰认为不仅自然界是这样,历史事件也是这样。他认识到这是个充满偶然性的世界。

在这首诗的结尾,伏尔泰总结了他思想的变化:在尘世中,并不存在可以安享的幸福,只有追求幸福的劳作。“在阴郁的黑暗中我寻求一丝光亮,我忍受痛苦,不再抱怨。”他仍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只是对莱布尼茨—蒲柏的乐观主义做了修正:伏尔泰把蒲柏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这个希望足以支撑人类。

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十八世纪)、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运动虽然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启蒙运动的学者不同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启蒙运动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的文学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新的政权。

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为人民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它不仅促进近代科技进步,更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启蒙运动的代表学者有:

霍布斯(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1679年,英国)。霍布斯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他认为世界上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 1704年,英国)。洛克的思想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他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谈;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权思想后来为孟德斯鸠所继承和发展,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现代三权分立模式。

孟德斯鸠(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755年,法国)。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他认为法律应当体现理性。

伏尔泰。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主要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狄德罗(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年-1784年,法国)。他是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

卢梭(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其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说;革命合法性;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但却不主张废除私有制;理性是不可靠的。

康德(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1804年,德国)。他的主要思想: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力,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0)

相关推荐

  • 与伟人对话,世界十大思想家

    伟大的思想引领着人类正确的发展道路,杰出的思想家是民族与国家前进的引航人.回顾人类的历史,只有正直的知识分子得到保护,而思想亦不被阉割的民族,才能够充满战斗勇气,生机蓬勃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天的民族文 ...

  • 物质主义疯狂膨胀的时代,我们仍需要读卢梭

    "618"还未来,熟悉的儿童节也在商家们的扎堆促销中变成了又一个购物节.疯狂熬夜付尾款,计算各种优惠券之后,还没来得及拆快递,疲惫与失落感先行一步.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物质主义疯狂膨 ...

  • 两颗耀眼的明星,缔造了18世纪最罗曼蒂克的传奇恋情

    你召唤我来到这里, 博学和能干的天才, 法国的智慧女神, 不朽的埃米莉, 牛顿的门徒, 真理的弟子, 你光辉的火焰进入我的感官. --伏尔泰 题图这幅创作于18世纪的优雅之作,出自法国肖像画大师拉图尔 ...

  • 【常识积累】 思想运动时期的文学与艺术

    这次主要是总结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文学常识,有些杂乱,考频也不是很高,但是毕竟是常识涉及到的领域,还是要学习的.大家看一下有个大体印象,考到的话知道大概应该选什么就可以啦~ 文艺复兴: 1)是指发生 ...

  • 伏尔泰与卢梭:启蒙派内部两个强大对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就有人把现状上溯到法国革命.乃至启蒙运动,在当下政治现实跟法国革命.启蒙思想家之间虚构因果关系.思想家中,卢梭是最受挞伐的.有意思的是,最近两三年国内突然开始对所谓" ...

  • 外国爱情诗赏析《赠夏特莱夫人》法国〕 伏尔泰

    [法国] 伏尔泰 如果你还想让我爱你, 就请归还我爱的年龄; 假如可能,就让我这垂暮的黄昏 变成生机勃勃的黎明. 酒神和爱神共享的 美妙国度已与我无缘, 时光牵着我的手告诉我, 我该退隐林泉. 让我们 ...

  • 伏尔泰:不会撒谎的哲学家不是好情人

    伏尔泰:不会撒谎的哲学家不是好情人 [摘要]伏尔泰这人,虚荣心很强,嘴巴特硬,同时做事又很聪明.他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没有人能奈何他,可是真的要做点什么,他是懂得自我保护的. 按:伏尔泰.卢梭.孟 ...

  • 伏尔泰:关于掌玺大臣培根

    在不久之前一次著名的集会上,有人提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轻浮问题:谁是最伟大的人,是恺撒.亚历山大.帖木儿还是克伦威尔等等. 有人回答说,毫无疑问是牛顿.这个人说得对.因为如果说真正的伟大是指从上天接受了 ...

  • 伏尔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伏尔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 伏尔泰:笛卡尔让盲人有了眼睛

    选自伏尔泰<哲学书简>闫素伟 译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2018 一个法国人来到伦敦,会认为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包括哲学和所有其他的东西.他放在身后的,是一个充实的世界,却发现眼前的世界是空 ...

  • 伏尔泰说: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

    伏尔泰说: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

  • 伏尔泰的24句名言

    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 ...

  • 伏尔泰:关于培养文学爱好的达官贵人们

    在法国,有一段时间国家的一流贵人很注重培养对美术的爱好.王宫的朝臣也染指其中,虽然生活慵懒,喜欢琐碎之物,热衷于阴谋诡计却成了这个国家的时尚. 我认为在宫廷中,人们喜欢的不是文学,而是其他的东西.也许 ...

  • 他是日本最大面值纸币上的人物,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

    「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 在日本,与早稻田大学并称「日本私学双雄」的庆应大学东馆门口上,镌刻的这句名言(拉丁语版),来自福泽谕吉<劝学篇>开篇的第一句话. ▲「天在人之上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