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庄大沥村的“下马石”传奇

在博罗县公庄镇的公庄河畔,有一个大沥村,原名大树沥,是黄氏聚居之地。在大沥村的南北两端,各立有一块清代乾隆年间的神道碑,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下马石”。这是惠州仅存的两块神道碑,目前是博罗县不可移动文物。

公庄大沥村黄氏围屋

所谓神道碑,顾名思义就是立于墓道之前的石碑,一般记载着墓主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公庄大沥村这两块神道碑的主人,分别是出自该村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御史黄大铭和他的父亲黄淡川。黄大铭,博罗大树沥人,拔贡出身,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博罗县志》说他“言事不务苛细,能持大体,为时所称,河间纪文达公雅重之,以女孙妻其子。”纪文达就是鼎鼎大名的铁嘴铜牙纪晓岚,器重黄大铭,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黄大铭的儿子。

大沥村围门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狗

黄大铭本应仕途无量,却遭到小人暗算。某年,朝廷命他掌管全军粮草,当朝武官颜谦藉此通过和珅向皇上奏本,告其虚报粮数,中饱私囊。乾隆深信不疑,将他打入大牢。黄大铭蒙冤入狱后,为表清白,吞金而亡,终年五十七岁。

后来乾隆获悉黄大铭案委实,下旨为他平反,命将他的尸体运回广东厚葬,并御赐神道碑两座。据传乾隆皇帝还下旨:凡是经过此碑的人,无论官阶大小,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故此,人们就把这两块神道碑称为“下马石”了。

大沥村南面的黄大铭神道碑

大沥村的两块神道碑,分别立于村庄的南北两侧,相距大约两公里。南面的是黄大铭(字荣阁)的神道碑,上刻“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礼部郎中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又随带加二级荣阁黄公神道碑”,北面的是他父亲黄淡川的,上刻“皇清诰赠中宪大夫礼部仪制史司员外郎加三级记录六次国学生号淡川黄公神道碑”。按理这神道碑应是立于坟墓前的,现在坟墓已不存,难得的是神道碑历经二百余年不倒,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沥村北面的黄淡川神道碑(以上图片摄于2021年6月)

古代有“父因子荣”的做法,就是做儿子的立了大功,朝廷授予他荣誉,还会授予相等的荣誉给他的父亲甚至祖父。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除了黄大铭有朝廷御赐的神道碑,他的父亲也会有,而且他的父亲也一样享有“中宪大夫”的荣誉称号了。

下面再发两张九年前拍的大沥村神道碑,以作对比。上图为黄大铭神道碑,下图为黄淡川神道碑。(摄于2012年5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