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访绍名人,趣事连篇

乡音和乡情如春风般地吹进京城,已是文革以后的事了。在大江南北掀起建设四化和改革开放热潮后,激活了死气沉沉的江南一隅,唤醒了呼呼大睡的古城绍兴。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环境下的小国寡民,亟需寻求项目,寻访人才,寻觅信息,寻找“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中,绍兴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正式在京挂牌成立,首任主任李春林肩负重任,不辞辛劳地奔走于京城各地,广为收集旅京绍籍科技人员信息,并终于召集到一群百余人的各行各业人才。当时正是绍兴在改革开放中扬帆起航的重要时刻,欢迎各界名人莅临访问,意在让他们了解和宣传绍兴,扩大绍兴在海内外的影响,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招商引资。于是乎,我成了被看中的牵线人之一。

身居京师多年,像螃蟹那样爬过三个部门,又如泥鳅似地游过三种行业。按家乡人说,自己是个勿出山的“三脚猫”,精力过剩却一事无成,不过倒在京海爬游沉浮中结识了不少各界名人。应我邀请访绍的人物中,有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两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潘毓刚教授,世界第一台两条腿走路机器人发明者郑元芳教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人民日报社社长秦川和美术大师吴冠中夫妇,著名油画家、闻一多之子闻立鹏夫妇等。历数这些访绍名人,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一段趣事。

三寸不烂之舌激活于若木

1986年的一个夏天,被我称为于阿姨的于若木陪同陈云同志去杭州度假,照例入住在西湖刘庄,临行前她将住所电话告诉了我,嘱我有事时可与她联系。恰好我也出差杭州,住在一条偏僻小路上的火电招待所。入住后我就给于阿姨打去电话,次日一早她派了一辆警车来接我去刘庄。警车鸣着警笛从拥挤不堪的小街呼啸而过,停在破破烂烂的招待所前,令当地围观的居民无不称奇。我走进闻名已久的刘庄后,于阿姨带我参观游览,特地领我去看了毛主席的简朴住所,中午在她的住所吃了顿四菜一汤的素餐。

席间我代表绍兴市徐文成副市长,邀请她去绍兴兰亭游览,不料被于阿姨婉拒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新近她刚去过梦溪,并且向我大大夸耀了一番梦溪之美,言下之意是:既到梦溪,何必兰亭呢。我听于阿姨一说,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憾意不禁油然而生:既有兰亭,何必梦溪呢!然而,我是个不达目的誓不休的人,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左劝右说,终于说动了于阿姨,第三天我陪她一起去了绍兴。

绍兴市政府对贵宾的到来十分欢迎,在徐文成副市长的陪同下,对中小学教学和食品营养特别关切的于阿姨,参观了绍兴一中和绍兴酒厂,并游览了兰亭。到了兰亭,不用说,于阿姨很快就溶进了那种恬静幽邃的环境和氛围中了。归途中,于阿姨兴致盎然,我问她是否虚行时,她笑了:“想不到兰亭比梦溪还美!”事后她还特地要我转达对一中和酒厂建设发展的一些建议。

潘毓刚教授半途被“劫持”

说起杨振宁是谁,那是天下(至少在我神州)无人不晓,但问起潘毓刚其人,则是如长在杨振宁大树下的一颗小草,鲜为人知。其实继首任会长杨振宁之后连续两届担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国际知名的量子化学家、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1994年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获得者潘毓刚教授,除了无缘诺奖外,其他方面特别是爱国爱乡毫不逊色于杨振宁。

我因中美合办《科技导报》之缘,与潘毓刚各为导报在两国的总联络人。看似排排坐吃果果的平等地位,其实每当他访华到京,受到的是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国宾待遇,而我连给他提包混进去一睹领导人尊容的机会都没有。

1986年 7月的一天,正在家乡的我听说潘毓刚到了上海,就受绍兴市政府之托邀他访绍。他欣然同意并按约定时间一早从上海启程,行前告我送他的车子将于上午十点前抵绍。记得此次接待任务又落在徐文成副市长身上,于是我和他早早就等在绍兴饭店,然而左等右等却一直不见潘毓刚到来。快到中午终于接到潘毓刚从杭州打来电话,说是半道上被杭州市政府“劫持”了,杭州方面希望他停留一天,问我行不行?我当然坚决不同意,并告诉他徐副市长已在餐厅等候好久。就这样在潘毓刚的坚持下,他终于在中午前被送到绍兴饭店。

潘毓刚对其下榻的绍兴饭店情有独钟,兴致勃勃地在饭店内观赏游览。他说他住过欧美各国很多高级宾馆,却没有看到一家如绍兴饭店那样的设计,让他真正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境地,不出宾馆之门就品尝到江南水乡的美景。

郑元芳教授被"接力"到绍兴

“潜心研究,多次实验,郑元芳在美设计出双腿走路的机器人。”1987年3月20日《参考消息》转载的一条报道使我目瞪口呆。随后我收到了郑元芳的来信,从来信获悉,他因在克莱姆森大学发明制造了第一台两条腿走路的机器人,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研究员奖”殊荣。我衷心地为我的美国校友和好友感到高兴和骄傲。

郑元芳是上海人,但祖籍是宁波北仑柴桥。为此宁波市政协主席毛翼虎通过我邀请他到家乡看一看,郑元芳十分高兴,在我陪伴下一起到了宁波,负责接待我们的政协干部郑淦芳还特地安排我们到北仑柴桥一走,受到郑元芳家乡人们的热烈欢迎。

三天的访问行程结束了,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杭州。临行前,郑淦芳告诉我们,郑元芳教授已经被“接力”到绍兴市政协,希望我们在绍兴作短暂停留。于是我们遵嘱被送到我的家乡,在市政协秘书长解小波安排下,郑元芳当天上午在绍兴文理学院做了一次学术报告,并被聘为该学院的名誉教授。下午一起游览兰亭,一天的行程匆匆结束。事后郑元芳有点后悔,居然没有乘此机会多看一点绍兴那么多的名胜古迹和名士故居。

程思远副委员长“违规”擅自离京

80年代末我调任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该公司有个各界名流云集的董事会,董事长是胡耀邦的亲信、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人大常委秦川。恰好在一次活动中,我结识了众所周知的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秘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及其夫人石泓。岂知我们一见如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邀请程老担任我们小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不想他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从此我与程老及石泓开始了忘年交,直到他们先后离世。

李春林是个有心人,当他悉知我与程老不同寻常的关系后,一次向我提出绍兴市政府对他访绍的邀请,希望我促成此行。我向程老转达了这一邀请,问他是否能拨冗远行?石泓在一旁说,程老离京需要请示一下才行。可是程老摆摆手说:“听谢总的,不要请示了!”于是就在李春林陪同下前往绍兴,本来邀我同行,但我实在离不开未能如愿。

事后我才知道,作为国家领导人,程老外出必需报请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批准,并由秘书陪同以及事务局派警卫和有关人员随行,身后跟随着一群人。但程老偏偏是个天马行空任我飞的人,因为他既拒要秘书(夫人石泓是他一生的秘书),又是无党派民主人士,不属于任何组织管辖,而瞒过事务局更是轻而易举之事。不过这种“违规”擅离之事,万一发生什么不测事件,那我的罪愆就莫大矣!

吴冠中、朱碧琴夫妇被当做农民农妇

2000年4月,绍兴照例举行公祭大禹陵活动,为此绍兴市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沈光平致电于我,请我代为邀请一两位名人参加。我这个人虽非城隍庙的横匾——有求必应,但家乡之求总不敢怠慢。于是转动脑子,闪出了两个人影:一是号称“秦大炮”的秦川,在多年联系接触中,我与他结下了师生般的深厚感情。二是鼎鼎大名的画家吴冠中。

出版生涯为我提供的另一个机缘,是与艺术家的相识和往来。但与当代中国的画坛巨擘吴冠中的结识,却并不是缘于我的出版社第一家为他出版了《吴冠中散文选》,而是另一套我退休后参与策划和筹资的巨著《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吴冠中不仅是这套书的名誉主编,而且对此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在策划、筹备这套书的几年中,我与吴冠中一来二往,逐渐走近了这位大画家,曾多次应邀走进他方庄家中。

当听说我陪他们去绍兴时,吴冠中毫不犹豫地当即答应,他说:“其他地方我可以不去,绍兴却非去不可!”个中原因是当年在京城受非议和排斥的艰难岁月,他远离是非之地到了绍兴,隐居于鲁迅纪念馆并受到热情关切,因此绍兴成了他的避风福地和第二故乡。

我与秦川、吴冠中夫妇电话约定,各自乘车于赴绍那天下午1点半在机场候机厅集合。当天我和吴冠中夫妇都早早到达机场,然而左等右等却不见秦川的身影。广播响起了航班登机的通知,我只好借公用电话向秦川家里询问,接电话的正是他自己。他说他在11点半前就到了机场,等了半个多小时没见我们,遂叫司机打道回府了。

将1点误听为11点,一字之差误了大事,我只能无奈地自责和叹息,而吴冠中却笑着说:“秦川是个大干部,出门或开会都由秘书安排,从不需要自己操心。退休后没有秘书,接听电话都是自己,难怪就阴差阳错了。我们小老百姓一辈子都自己照料自己,从不会出现差错。”

貌不惊人的吴冠中夫妇坐在一等舱候机室内并未惹人注目,旅客们或许以为是来京游览的老农民。但当我领着这对“老农民”到柜台办理登记手续时,工作人员发现机票上的名字赫然写着“吴冠中”三个大字时,一下子都傻了眼。消息不胫而走,正在提前走向航班的空中小姐顿时都转过身来,纷纷跑到吴冠中面前要求签名,急得我左拦右挡,最后总算保护唐僧逃过了女儿国。

航班到了上海虹桥机场,沈光平早在候机大厅等候。一辆面包车带着我和吴冠中夫妇直奔绍兴饭店。刚进城区,吴冠中的眼睛透过窗户,一眨不眨地观看着街道景观,随之叹了一口气说:“绍兴全变了!要是绍兴还能保留原貌,它就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放大的周庄了!”无意中的一声感叹,引起了沈光平的警觉。邀请吴冠中的原意是让他看看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绍兴的城市新貌,并在返京后或画或文为之唱几首赞歌,但没想到大画家竟是个民国遗老。后来听说经过几番解释后,吴冠中在《文汇报》上连发三篇散文,比较中性地叙述了绍兴之行的感受,也总算让我松了口气,否则作为牵线人的我也难免其咎。

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的闻立鹏、张同霞夫妇

我带领闻立鹏夫妇到绍兴并非一次,但一贯和蔼而低调的闻立鹏的绍兴之行,只是为了取材写生,与政治并无干系。因此他们总是空手而来(其实口袋里装着一只手机),满载而归(拍摄了大量水乡风光照片),以绍兴话讲,叫做暗啰啰驼到实惠。不过即使最低调,名人的光环总还是瞒不过记者的慧眼,《绍兴县报》记者郦晓华还是采访了闻立鹏并写了一篇报道。但仅此而已,并未因此而引起绍兴艺术界的注意。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0)

相关推荐

  • 绍兴兰亭

    (2021-04-20 04:43:19) 鹅池 兰亭碑 2018-2-12日

  • 【听故事】《张衡数星星》名人故事

    往期故事 今天是小豆丁陪伴宝贝的第 1064 天 故事收听约6分钟 今日问答 1.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奇的事情呢? *作者:角兔,著名录音师.音频后期.声音设计. 长期参与CCTV-9< ...

  • 名人趣事:赵孟頫用书法做媒,竟然失败!

    在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頫书法作品<行书致张景亮信札>,是赵孟頫为密友濮润之子向外甥张景亮之女求婚而写的信. 元 赵孟頫<行书致张景亮信札> 释文: 孟頫书致景亮县尹贤甥坐右: ...

  • 从肯尼迪到乔布斯,细数10位名人毕业演讲金句

    口出金句的并不只有美国总统,还有踏上毕业演讲台的各界名流. 从肯尼迪总统到作家库尔特,史蒂夫·乔布斯到雪莉·桑德伯格,这些拥有大智慧的智者不吝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将自己最美好的希冀加之于台下万千即将踏入 ...

  • 名人趣事: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人物,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自画像 一天,郑板桥的一位朋友笑着对他说:"你才思敏捷,出口 ...

  • 『疑难杂症』处方:乌梅丸-面白.口渴不欲饮.苔薄不燥.脉沉细不数--沈绍功

    十二.乌梅丸妙用"乌梅丸"系<伤寒论>"辨厥阴病"中主治蛔厥和久利方.近人多用治胆道蛔虫症.可将"乌梅丸"原方改成汤剂,扩大用治 ...

  • 古代历史名人趣事多,14则趣事让人啼笑皆非

    来源:探索啦(www.tansuola.com)编辑:xiaokk 时间:2019-12-26 10:25:54 在古代历史上,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皇帝贵族,总会有一些趣闻趣事留传于世,比如最长寿的皇 ...

  • 中国象棋故事:四个历史上热爱下棋的名人趣事

    中国象棋故事:四个历史上热爱下棋的名人趣事 石门象棋 发布时间: 05-1315:29 中国象棋承载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的象棋爱好者.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热爱下棋的历史人物. ...

  • 细数唐朝皇帝的趣事(五)

    接下来这位便是有''六位帝皇丸''之称的唐中宗李显,这位皇帝因为前有严母武则天,后有悍妇韦后,使得他在夹缝中求存.关于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怕老婆,怕老婆怕到戴了无数顶绿帽子都装聋作哑. <回波 ...

  • 上海1500年的古镇,诞生数百位名人,独特的水乡风情

    去上海旅行,相信大家都不会错过朱家角.作为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古镇,这里的风光的确是不错的,朦胧的烟雨风情.不过随着朱家角越来越出名,这里涌入的游人也不断地增多,人挤人自然看不到朱家角原本的风情啦.如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