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靡花事了
头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红楼梦》里,宝玉过生日和众人吃酒抽花签,麝月抽到了“开到荼靡花事了”,宝玉愁眉把签藏了,用吃酒掩过众人。那时还小,只是冲着故事去读红楼,不理解这句的意思,也不懂宝玉为何不乐,只是觉得中间的“荼蘼”二字生僻得很。
于坡上村
后来知道“荼蘼”是种花,在春天开得最晚,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再后来听讲红楼,说这句话预示着袭人最终没能成为宝玉的妾(她本姓花,这也是宝玉给她取名袭人的原因:“花气袭人知昼暖”),代替她充当这个角色的是麝月。
同上
当然,宝玉不乐不是因为他预测到了这一点,而是因为他与黛玉相反,生性喜聚不喜散,喜开不喜谢,觉得春天结束了残花败柳令人沮丧。可是如果想到秦可卿死前给凤姐托梦时最后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却难免不寒而栗。元春,迎春,探春,最后是惜春——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呵。曹公安插了太多预言,最后都一语成谶,成了应验的诅咒(难怪鲁迅先生说自己读红楼时看到的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或许只有亲历家道中落世态炎凉的人才能如此敏锐)。
同上
眼下正是三月末四月初,各色花儿开得正好。清明节快到了,上班上学的人都惦记着放假,不管是宅在家里还是出门踏青,都是春日融融大好春光。怪不得对于曾皙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也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近来多风,端坐室内也可耳闻东风呼啸,这常常使我走神,默想它是否同样在家乡空旷的原野上奔跑,穿过树林,跑过农田,越过一座座小山包。
同上
去年樱花开的时候和两个朋友一起去玉渊潭看花,花和树固然多,但游人似乎更多。尤其一座石桥上人群摩肩接踵,让人担心它下一秒就有不堪重负的危险。玉渊潭公园里真的有的颇不小的水潭(貌似废话,但宣武门不就没有“门”),朋友说过去常有人在里面游泳,屡禁不止,问我能想出什么解决方法。我说立个牌子,介绍水蛭的毒害,再声明被咬了和园方无关。朋友笑我是愚民政策,反智主义。
同上
可能是一朵朵的樱花太多,到现在我已经忘记具体看到了些什么,印象里只有白白粉粉烂漫的一大片,以及中午我们吃了份量很大的家乡菜,锅包肉剩了一多半。后来樱花的花期过了,再后来我们毕业了,有人暂时继续留在这里,有人回到家乡,有人去了新的地方,现在想来颇有青春散场的感觉。只是现在我再也不会专门为了看花去很远,不知是老了还是懒了(也处在像中年进军的队伍中,可怕)。偶然看到一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便想起去年的樱花与锅包肉,都是回不去的年少不知愁和饕餮胃口。
同上
我委实是个没有情调的人,对生活一向秉持“能多简单粗暴就多简单粗暴”的信条。可是今天看到“东风残催百花落”,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句遥远的“开到荼靡花事了”,并由此想起去年大约也是这时候的事情。北京的春天永远短暂得出奇,像人间所有猛烈炽热的情感,来得快去得更快,最终湮灭在时光里了无痕迹。荼靡已开,花事已了,只恨时间不能被套上缰绳,追赶每一个渐行渐远的季节。
PS. 最近在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沉迷无法自拔。推荐。
诗与时代
听鲥鱼君随便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