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萌娃哭着练球:学特长的路上,最怕家长半途而废,孩子一事无成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29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今天看到一个很暖心的小视频。
一个3岁小女孩,一边叉腰哭着,一边打乒乓球。虽然她的情绪有点崩溃,但丝毫不耽误打球,每一拍都精准回击了。
这个小女孩叫曦曦,江苏徐州人。
今年3岁8个月,目前正在学乒乓球,已经上了20节课了。
这段一边哭一边打球的视频,是她爸爸拍的。
为什么要打乒乓球呢?曦曦的爸爸说,这是女儿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那又为什么会哭呢?因为练习的过程比较枯燥,女儿有点退缩情绪,所以崩溃了。
这个爸爸还表示:
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打球这件事情能够教会孩子坚持。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
因为在给孩子学兴趣、特长这件事上,坚持太重要了,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
2
我最近在考虑给阿呆报兴趣班。
我和老婆商量的一个原则就是:一旦想好学什么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学到像模像样,不要轻言放弃。
因为我们两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曾给孩子报过兴趣班,但最后很少有人学出个名堂。
比如在运动方面,很多朋友都给孩子报过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等等。
学到最后怎么样了呢?大部分孩子,说好听一点,是培养了一点兴趣。说直接一点,就是钱砸水里了,一“技”无成。
别说是成为运动员了,就是成为能够亮一下相,成为比普通人强一点的“特长”,都没成!
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半途而废的太多。
付出的精力,钻研的程度远远不够。一般也就学个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甚至三五个月。
3
在学特长这件事上,家长们普遍有一个心理:
我给孩子学兴趣特长,为的是锻炼身体,又不指望他成为运动员,靠这个吃饭。所以学的成最好,学不成也无所谓。
这种心理不能说错,但如果一开始就这么想,最后十有八九一旦遇到困难和波折,很自然而然就放弃了。
有人说,是因为学了一两年之后,孩子说没兴趣了,所以不学了。
有人说,是因为小升初、中考压力太大,作业太多,不得不放弃了。
有人说,是因为教练上课的地方太远了,家长工作又太忙,只好不学了。
人一旦开始给自己找借口,那总能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
就像这个视频中的小女孩,一边打球一边哭,也许很多爸爸看到就心软了,一想“3岁太小,算了”,然后可能也就真的算了。
4
我个人有一个体会:一旦打定主意学一个东西,那就不要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定要设置一个明确的目标。
比如学英语,我要考过英语四级,我要托福上90分,等等。
只要朝着目标努力,最后即使考不过,也不会太差,下一次就很可能成了。
而如果一开始就抱着“试试看”“当个兴趣玩一玩”的打酱油心态,最后酱油没有打道,时间精力也虚耗了。
在孩子学学特长这件事上,我的想法也一样。
最开始,孩子三五岁的时候,可以任性一点,多接触,多尝试。今天试试足球,明天尝尝羽毛球,这都没关系。
但是一旦过了尝试的阶段,打定主意要学羽毛球了。那以后无论是刮风下雨,绝对不要轻言放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兴趣,从最初的萌动,但打定主意学习它,到风霜雨雪之后成为真正的特长,往往需要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这个道理。
5
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当你学一项特长,掌握的越精通,愉悦感就越强。
最开始的练习,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的付出,感觉不到一点乐趣。崩溃大哭,生无可恋都是很正常的情绪。
而一旦时间积累足够了,技巧也熟练了,那就会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每一个人能够达到的巅峰。
就像视频里那个3岁的小女孩,上了20节乒乓球课,都是在练习发球,挥拍,动作单调、重复。对一个孩子来说,这能有多大乐趣?
但我们作为家长的必须明白坚持付出的道理,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因为只有等到她练到5岁6岁,可以打比赛了,可以战胜对手了,她才有可能感受到胜利的快乐。
等到8岁9岁,她发现发球、扣杀的技术越来越精巧了,才有可能体会到通过运动掌握自己意志的成就感。
从兴趣到特长,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普通人目标当然不是,也几乎不可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世界冠军。
务实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特长。至少是可以拿得出手,不是那种半桶水晃呀晃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在这条路上,大部分人止步于浅尝遏止了。只有很少的人走到特长这一步。
今日互动
你家孩子学的是什么兴趣、特长?学多久了?你为什么给他学这个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