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他们不和我玩”:孩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可能就是父母犯了这些错!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36篇原创
文 | 林溪
闺蜜最近为了女儿的事很是头疼,她女儿在幼儿园,不是抢小朋友的东西,就是搞破坏,比如把橡皮泥扔到小朋友的汤碗里。
看见幼儿园班级群有人@她,她都提心吊胆的,担心是女儿又惹了什么麻烦。
下午,她正在开例会,老师打来语音电话,说女儿把一个小朋友的脸抓破了,让她去一趟幼儿园。
到了幼儿园,一看小朋友的脸,被抓得还挺严重。闺蜜生气地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说这都是她教的。
原来,闺蜜女儿去年上幼儿园,是班上个子最小的。她担心女儿在班上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于是,就教了女儿一套“秘籍”——
东西不要给别人抢了去;别人打你,你一定要还回去。只有你厉害了,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果真是亲妈,坑孩子没商量。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和同学愉快地玩耍吗?还能有好朋友吗?
这哪里是爱孩子?简直是害孩子。
幼儿园也是一个“小江湖”、“小社会”,孩子的社交力开始表现出来,父母应该为了孩子的社交去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1
孩子的社交并非一帆风顺
孩子在3岁以前,他们最喜欢的玩伴,是照顾他们的人。但3岁后,上了幼儿园,他们更愿意走出去,和同龄人打成一片,出门玩,也喜欢扎堆,一旦没有朋友,即使身边有父母陪着,也倍感无聊。
即使孩子愿意去社交,找朋友玩,可孩子的社交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而导致他们社交不顺利的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
父母不恰当处理孩子矛盾的方式,会让孩子出现社交障碍。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手心里的宝,尤其是出门在外,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于是,盯得很紧,时时刻刻保护着孩子。
别的孩子拿了自己孩子的玩具,大人在旁边帮腔:“这个玩具是我们的,你等会要还给我们。”
有时,孩子之间起个争执,大人怕矛盾激化,秉着“大事化小”的原则,拉着自家孩子远离“是非之地”。
这种过度保护的方式,可能会避免孩子“吃亏”,可也给孩子社交路上制造了绊脚石。久而久之,孩子会用大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之间的问题,变得斤斤计较,甚至,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玩,觉得没有意思。
还有一种,父母逼着孩子去社交。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属于慢热型的,父母觉得社交能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便一味的逼迫去社交,其实,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更恐惧社交。
我侄儿是一个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平常只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
有一次,我弟的一个朋友带孩子来玩,他叫大侄儿陪着小客人玩。可我大侄儿却说自己有作业要写,不愿意出房间。
我弟进房间说,你这作业明明写完了,你出去玩一会,要不穿溜冰鞋去广场,要么你和他一起拼乐高。见大侄儿不动,弟弟又催:“为什么不愿意和小客人一起玩,你平时不是最讨厌写作业的吗?”
最后,在我弟的逼迫下,大侄儿哭了,只说自己真的只想写作业。
有孩子的是“自来熟”,有的却是“慢热型”的,父母要区别对待,不要“一视同仁”。虽然孩子社交力很重要,但是盲目逼迫孩子去跟别人社交,往往会适得其反,可能让孩子更排斥或厌恶社交。
在孩子交朋友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用恰当的方式,适当的引导,而不要挖坑。
2
培养孩子的社会力,需要父母做推手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孩子在社交上遇见了问题,父母都需要正确去引导孩子,因为人是群居的,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与人打交道,不能让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但父母引导孩子去社交的方法很重要。
首先,孩子的社交和成人社交不同。
儿童心理学家,资深青少年咨询师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在他《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问题社交难题》说:“孩子的核心社交技能与成人不同。”
在为孩子提供社交技能的帮助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用成年人交友的方式去要求孩子。
我们成年人在交朋友时,会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可孩子们之间的社交,不会这样“中规中矩”,他们更实在而且随意。
在公园里,你会发现一些并不相识的孩子,很快玩到一起,而他们择友的标准,并不是因为哪个孩子更有礼貌。
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李岩老师在谈论儿童社交能力时分析说:
我们如果想加入一个群体,那么我们需要表现出自己具备2个条件:
我能服从群内的既有规则和秩序,
我能为群体做出贡献。
有一次,我带儿子出门玩,几个男孩在一起踢足球,他想加入,可那几个孩子玩的正尽兴,根本不搭理他。
后来,我儿子找来一个树枝,跟他们说:“我们把这个树枝当作射门,谁踢的球碰到树枝,谁就赢了。”
孩子们一听觉得不错,于是,我儿子顺理成章也就加入了“足球队”。
其次,不要过度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有人的地方就要矛盾,尤其是孩子之间,有矛盾更是正常的。
孩子之间有了矛盾,只要不是肢体冲突,家长不必急于参与,先“围观”,有时,孩子们自己也可以化解这些矛盾,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
如果孩子有了肢体冲突,把孩子拉开,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即可,至于别的话,也不必多说,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对他的小伙伴有负面的评价。
在社交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共情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都能可是真实的“社交冲突”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所以孩子与别人有矛盾,并非是洪水猛兽,反而是成长中必经过程,父母的坦然,倒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再次,父母做榜样。
虽说孩子的社交和成年人不同,但是,孩子的成长还是一个习得过程,他们首先是看到父母如何做,才会学着去如何做。
如果父母不喜欢社交,没有什么朋友来往,总是“闷头发大财”,孩子没有见过父母和朋友在一起相处的场景,一般也不愿意主动去交朋友。
我们可以在和朋友聚会时,带上孩子,或者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这都是增进孩子社交力的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华,70%靠人际关系。”
社交力强大的孩子,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遇上社交问题会开动脑筋,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也会理解别人,也尽量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良好的社交力会让孩子的成长如虎添翼,是他们成长的垫脚石。而孩子的社交力离不开父母的帮助。
今日互动 
你的孩子遇见过社交问题吗?你是这么做的?关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欢迎留言聊一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