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情感和写作

​白杨老师,醉月诗苑。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压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对,即平仄相对。

粘,也是平仄相粘

都是指每一句在2、4、6位置上相对或相粘的平仄规则。这个在第三节课中有详细说明。

对仗,是指词性的对仗,词语或短句结构的相称。

押韵,是为了达到诗词整体的音律和谐,而人为地要求诗句尾字要符合统一的韵字法度。简单地说就是指诗句韵字的选取。

那么,今天在讲律诗的起承转合之前,我们先学一下流水对(对联的一种),这对写诗很有帮助。

流水对:是指对偶的诗句在诗意上就像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

如:忽闻哀痛诏,又下盛明朝.

又:可惜欢吴地,都非少壮时.

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再举例说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

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与流水对相反,对仗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并肩对 跟犯了相隔的对联差不多。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

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法微三》:“ 严羽卿 以 刘眘虚 '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 刘长卿 :' 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中联以虚实对、流水对为上。”

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颈联和尾联中。

在上面的讲解中,提到了两个新名词“颈联”“尾联”,这就是引出我们今天所讲的律诗的“起承转合”概念。

所谓的“起承转合”其实就是指律诗的首联、颔联(颌联)、颈联、尾联。

看律诗格式例子: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我们把①②句叫做首联,也叫起联。把③④句叫做颔联,也叫承联。把⑤⑥句叫做颈联,也叫转联。把⑦⑧句叫做尾联,也叫合尾联或收尾。

律诗要求承联和转联必须采用对仗的形式。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其一,平起仄收;其二,仄起仄收),颔联可以不对仗,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仗的。

我们现在学到了很多关于律诗概念性的知识,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会简单的写作。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探讨如何去写作了。

谈到写作,我要说一点,

就是律诗由于篇幅短小,七律不过才56个字,根本无法与诗歌、散文相比。那么,律诗却能在如此小的篇幅里,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和畅达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以小见大,是以情感人。一支花开而知春来,一叶凋零而知秋近。一滴泪能释千古愁,一展眉峰能悦满怀情。

那么律诗是怎样做到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呢?答案是写作的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

写一首律诗,一定要做到谋篇在先,动笔在后。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

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

比如你想表达对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你不能一开篇就自私地只考虑你的感受,就“啊,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样写就是把你的所见所闻省略掉了,你没有把文字当作向导来让读者看出你的所见所闻。

所以,你应该首先写出你所处的地点,该地点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引发了你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这就是诗的逻辑性。所以写诗一定要遵守的原则是:情要有景做铺垫;景要靠情去升华。另外,在作品中一定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只有真感情,你的作品才会打动人。

没有感情的凑字,文字是苦涩凝滞的。我们要用情感让文字在你的笔下活动起来,兴奋之时,文字在舞蹈;苦闷之处,文字也在浅愁。不然,你没有感情的凑字,不仅你感到受罪,文字也会跟着疲惫。读者呢,能有啥

心思去品读呢?还有一点,就是你看到的景物取舍方面,也要用心去选择,把对你欲抒发的情感有用的景物挑选出来作为重点描写,这对于你的作品吸引人有很大帮助。如果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势必会造成文理的混乱。你写不明白,读者就没办法读明白。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问题。

律诗的起、承、转、合就是一种章法。我们重点讲 景+情 的章法,而 情+景 的章法作为知道就可以了。景+情 就是景语+情语。

所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 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景+情的章法要求:

1、  律诗的首联和颔联必须是景语,也就是说律诗的起句和承句必须是景语。

2、  律诗的颈联和尾联应该是情语,也就是说律诗的转句和合句应该是情语。

我们初写律诗的朋友,应该做到律诗的起句写景要娓娓道来,千万别着急。律诗的承句一定要联接起句的景,不能发生断裂。律诗的转句一定要另辟蹊径,别开一面,但中心思想不变。律诗的合一定要收得回来,而不能悄然隐匿或偏离中心思想越走越远。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作于长庆三或四年(公元823或824年)春,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因为题目里已经交代了地点钱塘湖(西湖),时间是春,行就是游览。所以下面对于时间、地点、干什么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直接写所见所感。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就是很好的起笔。它紧接着题目而写,先交代作者游览的具体地方是“孤山寺,贾亭”,

孤山位于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临览胜的好地点。贾亭在当时也属于西湖名胜。北和西是指白居易游览到具体方位。

“水面初平云脚低”是说白居易在登临名胜后看到的当然是西湖的水了,

《新白娘子传奇》中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西湖的水啊波连波,初春涨潮哦秋冬落。

因为是春季,正式湖水涨潮的时候,所以诗句中用“初平”来形容。湖水初平,水光潋滟,与天边重重叠叠的白云相互连接、相互映衬。

白居易把湖水波光白云的倒影作为云脚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低”,水中白云的倒影当然比天空的白云低了。大家看首联是

不是景语?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对”,

“孤山寺北贾亭西”每个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每个字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平。

我们看下句第2、4、6字的平仄与上句第2、4、6字的平仄是相对的,符合律诗要求。后面的诗句,每两句相对也是一样的。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首先我们看,颔联与首联之间是否发生了断裂。

首联的“水面初平云脚低”描写的是湖面,而颔联描写的是湖岸,都属于西湖的事物,而且从摄像角度上分析,首联好比先用了一个广角镜头,增加了景深范围,而颔联就是把镜头拉近,只描写岸边柳树上的柳莺和岸上衔泥的春燕。

两联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没有发生断裂。其次,我们分析颔联是不是景语?很明显,这两句也是很直观地写白居易所见“早莺在树上鸣叫,燕子在岸边衔泥”,没有一点情语的痕迹。所以颔联依旧是景语。

第三,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粘”,

“水面初平云脚低”每个字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每个字的平仄是:仄仄仄平平仄仄。

我们看下句第2、4、6字的平仄与上句第2、4、6字的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下句与上句相粘了。符合律诗要求。后面还有两处相粘也同理。

第四,我们分析颔联的逻辑性。白居易用了“几处”早莺而不是“处处”早莺,用了 “谁家”而不是 “家家”。这里面其实包含着逻辑关系,如果用“处处”那么便不能与“早莺”相匹配,“处处”说明莺鸟已经很多了,这也不是初春的景象,同时也与首联的“水面初平”自相矛盾。同理用“谁家”而不用“家家”也是这个道理。另外这个逻辑关系还延伸到颈联之中。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马蹄。”先看看逻辑性“渐欲”“才能”这个两个词的使用,说明花开的还不是很多,草长的还没有很高,“渐欲”和“才能”,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才能:刚刚能够够上

这也是初春的景象,与“水面初平”是相符合的。

其次,我们分析颈联是不是情语。

白居易从前面两联中的观景,一下子进入到思景,是主观意识的推断了,那么我们把这种进入到主观意识的语言称之为情语。这就是说颈联是情语。

第三,我们把颔联与颈联结合起来看看是否对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依据我们学过的对联的对仗知识来断定,这两联符合对仗要求。这里说一点,对联的对仗要求的比较严格,而律诗中的对仗要求的不是很严格,宽对则可;

主讲-白杨(1440490966)  20:47:08

但是最好还是严格一点,看上去更美。

主讲-白杨(1440490966)  20:47:33

第四,我们看看颈联是否与前面的内容发生了断裂。我们看到颈联仍然围绕着西湖而言的,所以并没有断裂。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里是全诗的一个总结。

用了一种收网的方式概括前面的所见所思。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湖东”的方位词与起句中的“贾亭西”遥遥相对,

白居易站在贾亭面朝西看西湖,是以白居易为中心点,那么湖岸就在白

居易的西面,但是如果以西湖为中心点,那么白居易看到的自然是西湖东岸了。所以,在尾联中又使用了主体换位的方法进一步表达。而白沙提也正是湖东的景观。这正是给全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首诗由浅入深,借景抒情,从景色中抒情,又从情中映景,以景色做结,显得轻快明丽。被后人评价很高,为什么呢?

这首作品采取了正叙的手法。律诗的章法,当然不是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除了正叙外,还可以倒叙和插叙等等。

(0)

相关推荐

  •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七律诗句

    最佳答案:首先,韵脚存在重大问题,a.an.ang多次换韵,是律诗大忌.其次,对仗问题,律诗颈联必须对仗,而其他要求则宽松些,单从词性对偶这点来说,首联对仗最为工整,而颔联.颈联都有瑕疵.(颔联缱绻与 ...

  • 将情感融入写作中,使你的作品易于阅读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的书,有的书写得行云流水,不经意间便走入了你的内心:有的书用词晦涩难懂,读起来不知所云,让人满心失落:有的书自说自话,丝毫不顾及读者的感受,与读者产生不了共鸣. 作为读者,由此便可以得 ...

  • 用诗词表达情感|20首描写雨的诗词助你一臂之力

    诗言志 雨声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每当窗外雨霖霖,就会有抒发感慨的冲动,哪奈词穷,瞪眼张嘴无果. 古往今来,不不乏有绝美诗词,现整理出20首如下: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 ...

  • 【诗词学堂】古诗词写作之表达方式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诗词学堂 古诗词写作之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在诗 ...

  • 艺术情感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生不应放弃的美好价值追求

    可以说情感是写作的根基,情感不够丰富的作家一般都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家,同样情感不丰富的文学作品,也一定不会成为好的文学艺术作品,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索情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有人会质疑情感谁还没有?情 ...

  • 雅歌悲声 ——浅谈胡风旧体诗词的情感世界 |刘彩燕

    [思与辨] 雅歌悲声 --浅谈胡风旧体诗词的情感世界 ✿ 刘彩燕 在我们普通读者的心中,胡风先生是以现代诗的巨匠身份闻名于世的,<时间开始了>被誉为"神来之笔",振聋发 ...

  • 76岁大爷有奇才,一生不娶老婆,墙上写满诗词,情感丰富无人能懂

    "一粒种子土下埋,盼望下雨下不来:突然一声雷雨降,种子出土笑颜开."这首名为<老天有恩>的打油诗,你能想到,它是出自一位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居住在农村七旬老人之手吗?认 ...

  • 【诗词学堂】古诗词写作之起法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3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诗词学堂 古诗词写作之起法 关于诗的起法,再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 ...

  • 圭峰诗词课堂之履霜如何“有效”提升古诗写作水平

    题字:刘钦辉 题字:金水 如何"有效"提升古诗写作水平 主讲:履霜先生 开讲时间:2021年4月26晚8-10时 作者:萧雨涵 我的标题,诗友们都看到了,如何"有效&qu ...

  • 分析写作数据,实现互动交流,产生情感共鸣

    写文章是给人看的,文章有人看,看的人多,自己写起来就更有劲,更有动力. 那么,哪些人读过你的文章?有多少人对你的文章感兴趣?你的文章传播效果如何?了解这些问题,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在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