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诗译800首》498望江南(康与之)
望江南
康与之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淹浸倒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
【译诗】杨春林
重阳佳节到,雨水落四方。
戏马台前泥,贱到人胸膛。
龙山路上水,浸到肚脐上。
院子东篱笆,淹浸倒下伤。
茱萸沾雨重,黄菊湿润凉。
帽落人不觉,孟嘉找笠忙。
脱巾漉酒汉,渊明寻蓑裳。
都道天气差,不如回家房。
【简析】杨春林
康与之的这首《望江南》词写重阳遇雨,上片写雨势的猖獗,下片写登高遇雨的狼狈相,皆以夸张调侃出之。词风调谑而仍雅,宕而不野,疏而不放,围绕重阳遇雨来写,结尾以妙语结词情,用笔摇曳生姿,下语冷隽可喜,余味无穷。
上片的发端“重阳日,四面雨垂垂”。纯用口语,点明时间是重阳,气候是阴雨,朴拙平淡之极。“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忽然扣紧重阳登高的现实,连用“戏马台”、“龙山路”两个典故,切合题旨,符合现实,随手拈来,浑化无痕。“淹浸倒东篱”,这是“阴雨”造成的,同时也为下片的“黄菊”和“陶令”作伏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片去。词人夸张调侃,征典用事,始终紧紧地把握题旨,围绕重阳遇雨来写,故能疏而不放。
过片的“茱萸胖,黄菊湿齑齑”,用“胖”和“湿”照应上片的“阴雨”,用“茱萸”和“黄菊”照应上片的“戏马台”、“龙山路”和“东篱”等重阳事物,使词意断而仍续;上片写雨势之大,写人之所见,下片写遇雨之状,写人之所历,都是写重阳遇雨,而各有侧重。“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觅蓑衣”。“落帽孟嘉”与上片的“龙山路上”相呼应;“漉巾陶令”与上片的“东篱”相呼应。最后以“都道不如归”作结。“不如归”是诗词中雅言,多用于久客思家或久宦思隐的场合。这里却因雅人遇雨,体会他们的心意说,与其“寻箬笠”、“买蓑衣”,倒不如赶快回家去,在屋下安稳坐地。把雅言变俗意,以妙语结词情。不离全词谑而仍雅的风调,收余味不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春林译著《宋词诗译》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2.周汝昌等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3.王奕清等编撰《钦定词谱》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4.唐圭璋等撰写《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
**************************
长按二维码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
作者:杨春林
笔名:大白杨、跨界诗翁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广东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名誉理事
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
发表诗词作品:在北京、辽宁、福建、安徽、广东发表诗词近百首。
出版诗词作品集
《宋词诗译》 《春晖集》
《春韶集》 《春韵集》
*****************************
《大白杨诗词社》宗旨以文会友,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社长:杨春林,笔名大白杨、跨界诗翁。
《大白杨诗词社》 在《分类诗词)栏目下分设了《山水歌赋》、《花卉词曲》、《古今咏叹》、《季节诗语》子目。
《大白杨诗词社》在《宋词诗译》栏目分卷展示《宋词诗译八百首》的诗译与赏析稿。
《大白杨诗词社》 在《格律声韵》栏目中设置的《诗词墨迹 》栏目,刊载往期诗词作品。同时设置了《大白杨词谱100首》和《律绝格律》欢迎采用。
《大白杨诗词社》经常推送新作品,更新页面内容,欢迎各位亲朋浏览赏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