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发言人12日公布,由英国牛津大学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联合开发的“牛津新冠疫苗”,获得英国安全监管机构的批准,重新恢复临床试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发言人表示,疫苗审查委员会的安全审查员已向英国药品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建议,恢复该疫苗试验是安全的。在获得批准后,该公司已恢复该疫苗的英国临床试验。发言人称,该疫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疫苗之一。与此同时,牛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表明,该疫苗的独立审查程序已经结束。按照疫苗审查委员会和英国药品与健康产品管理局建议,该疫苗第三期试验将在全国所有临床地点重新开始。9月8日,该款名为AZD1222的疫苗在第三期人体测试中,因一位英国志愿者出现可能由疫苗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暂时停止接种测试。据媒体披露,该志愿者出现了与罕见的脊髓炎有关的神经系统症状。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成员、惠康基金会主席杰里米·法勒爵士(Sir Jeremy Farrar)表示,“对我来说,疫苗试验的正确程序、具有独立监督权的监管者参与,以及暂时停顿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Matt Hancock)称,该疫苗恢复第三期试验是令人欣慰和期待的,“最好的情况是,疫苗能在今年底推出。我认为明年可能性更大,明年前几个月是最可能的。”经济观察:疫情过后,世界经济还能回到过去吗?
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衰退、金融市场波动,一些国家被迫选择饮鸩止渴式的自救。传统的货币、财政政策受到冲击,推行多年的全球化受挫。疫情发生后,研究机构频繁调整经济预测,其中包括标普。这家机构4月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收缩2.4%,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下降5.2%和7.3%。仅仅过了3个月,标普就调整预测:2020年全球GDP萎缩3.8%,比4月的预期更差,以印度为首的新兴市场将受到更深、更长时间的打击。必须通过财政刺激推动经济增长,全球各国别无选择。标普全球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haun Roache认为,今后几年,全球就业市场都难强劲。就业市场疲软会持续到2021年甚至更长时间。零售、餐饮和住宿等行业的就业机会深受疫情影响,造成较高的失业率。居民消费会非常谨慎,更多的人选择储蓄,一些由消费驱动的行业将受影响。疫情面前,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更加脆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ndrew Michael Spence表示,因为疫情,今后几年意大利等旅游收入占比较高的国家,经济会比较糟糕。原本就已存在的分配不公,因为疫情“雪上加霜”。疫情冲击之下,新旧理念发生剧烈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疫情虽然不是彻底改变格局的颠覆性因素,但它是加速格局变化的催化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悲观者认为,世界经济恢复可能需要5到6年。但直到现在,世界经济增速都没有回到金融危机之前。对2008年到2019年的世界经济,经济学界视为“长期停滞”:低增长、低贸易、低成长、低利率以及高债务、高杠杆。未来可能仍是如此。疫情冲击之下,各国央行放水,再次开动印钞机,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推出了规模庞大的财政金融刺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说,据专家估算,全球可能有10万亿美元以上的财政刺激力度。如果10万亿美元当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投资,再加上配套金融资源,这是非常大的一笔钱。疫情期间,一些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互融合、支持。政府财政纾困,但财政收入因为疫情而下降、有心无力。各国央行出面支持财政,购买政府债务,即国债。这可能是“饮鸩止渴”。中国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说,预计全球经济还会进一步衰退,三季度会比二季度更加严重,各国被迫放水,“都要死掉了,不放水怎么办?人命关天,就是毒药,也必须喝下去”。各国央行开动印钞机、购买国债,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受到冲击,分歧随之而来。刘元春说,面对疫情,各国采取超常规货币、财政政策,这是应有之义。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直升机撒钞票”等极端做法不可取。疫情冲击之下,全球化受挫,国际协调变得更加困难。国际资本流动变成了无头苍蝇,来回冲击。全球化的成本被过度强调,国际合作的优势和好处被过度低估。Andrew Michael Spence表示,丢掉多边、搞双边,大国很容易保护自己的利益,最先遭殃的将是小国特别是贫穷国家。多边主义,就像搭建了一个大帐篷,无论大国、小国,还是富国、穷国,都可以在帐篷底下找到容身之处,而不是把小国、穷国丢到帐篷外、任其自生自灭。疫情冲击之下,没有了全球化的大帐篷,那些低收入国家怎样遮风挡雨?健身房一会员确诊 奥克兰恐将出现新的传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