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女人的自传》
这本书是杨步伟的自传。之前对杨步伟的了解仅限于她是赵元任的妻子,大概知道她在美国曾写过一本做饭的书,其余的便一无所知。找到这本书看的契机是萧老师要我给本科生找非虚构写作的阅读材料,把非虚构写作分为纪实文学和回忆录,再设计一些思考题。但由于我之前看过的纪实文学和回忆录很少,我就在网上找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杨步伟也写过一本自传。挑这本书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书名,女人的自传向来都很少;另一个原因是出于好奇,赵元任似乎都没有写自传,为什么他名不见经传的妻子反倒有胆子写自传呢?
后来看了书还是挺吃惊的,原来杨步伟家世这么好,祖父是杨仁山,祖父的父亲与曾国藩是同年进士。杨仁山是清末的驻英法大使,后来年纪大了就在南京刻经讲学。现在的金陵刻经处就是杨步伟小时候的家,现在是南京的著名景点,听说仍然在刻经。杨仁山作为晚清名士也有一些有名的徒弟,比如谭嗣同。我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会被一些历史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吓一跳。比如黎元洪、蔡锷、张勋等等,他们的名字在杨步伟的自传里都像是很平常的人物,比如张勋就是她家的邻居,黎元洪后来还帮杨步伟筹资开医院。
杨步伟的父亲不是亲生父亲,她的亲父将她过继给了她二叔,自己的亲生父亲反而成了大伯。但是她的父母都很疼爱她,把她当男孩一样养大。这都是因为她的家庭书香门第,又在外做过外交,中西学都很了解,所以非常开明。她从小男孩打扮,也没有裹脚,长大后甚至自己写信退婚,自己去上海读书。可以说她独立的能力是从小就培养的,在这样的家庭见识也于一般人不同。她很支持女性的独立,但是她也很直白地说,很多女性在本事上是不如男人的,但是却要求得到更多的地位。女人不一定比男人差,但是若要平等对话,也需付出相应的努力。这些观点虽然在百年以前,但其实也是现在很多追求平等的女性需要了解和看到的。
她在日本学习妇科,医学博士毕业。回国之后在北京开医院才一年多就认识了赵元任。那时赵元任刚回国,陪同哲学家罗素在中国讲学。胡适也是那时回的国。在1921年,他们二人以新式婚姻的方式,没有宴请任何人,只找了一男一女证婚人(胡适就是男证婚人)在家吃了一顿饭就算完成了仪式。但事实上,她二人的结合在当时的北京应该是很轰动的,还登了报纸。在婚后,杨步伟放下一切事业跟着赵元任去了美国,婚后生活记为《杂技赵家》,家长里短的,我有点没兴趣看下去了,但是如果对赵元任生活感兴趣的话可以看。
对于女性选择家庭还是事业,她的看法是:“起初能有多少机会得到教育就得多少教育,并且在结婚以前最好先去做点事情。婚姻对于事业固然免不了分去很多时间和精神,结果很可能把女人达到本行中最高地位的机会失掉,但是这话并不是说女人没有本事又结婚又能达到最高的造就,更不是女人一结了婚就得放弃一切事业。一个女人对于做家有兴趣并非是可鄙的事,但是如果她在成年的时节学的和阅历的越多,她就越能拿家庭的发展当她自己学师长进的机会,就不会拿做家当自己退步的推托了。”
我觉得她说得也挺客观的。但就她的态度来看,她其实也为自己感到有一点惋惜,觉得自己后来既没有治病救人,更没有为祖国服务,对不起父亲对自己的期待。但她也为找了赵元任,培养了四个优秀的女儿而骄傲。所以也看出,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人生,无论怎样过,都会有付出,有得到,有骄傲,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