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证中,这几个证需特殊注意

中医书友会第253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本文介绍的证,是小柴胡汤使用中的常见证,把握好这些点,才能更好的用好它。(编辑/闫奇峰)

在小柴胡汤证中,有几个特殊的证需要特别注意

著/张文选、王建红

(1)“嗜卧”:

《伤寒论》第37条载:“脉浮细而嗜卧”,第231条也有“嗜卧”。结合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之论来看,“嗜卧”是小柴胡汤证最关键的证,也是特征性症。嗜卧是指患者困倦想睡觉,或可表现为不停地打盹。这不仅提示气津已虚,而且也是小柴胡汤方中人参、炙甘草、大枣一组药的对应证,是本方用参、草、枣的依据。

(2)“嘿嘿”:

第96条、97条有“嘿嘿”一症。陈慎吾先生认为:嘿嘿,“嘿嘿然不欲言也”(《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刘渡舟先生认为:嘿嘿,“肝胆气郁的神情”“表情很静默,也不高兴”(《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是小柴胡汤证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证,表现为:心情不好,没有情绪,神情低沉而不想说话,或不想吃饭,或不知所措等。这种情绪与第96条的“心烦”可以交替出现。但见此证,就可用小柴胡汤。

(3)“不欲食”或“嘿嘿不欲饮食”:

《伤寒论》第148条证有:“心下满,口不欲食”,第96条与97条分别有“嘿嘿不欲饮食”。不欲饮食即无食欲,不想吃饭、不想饮水。这是小柴胡汤证的关键证之一。不少患者不仅无饮食欲,还兼有心下(胃脘)痞闷症。

(4)“颈项强”:

《伤寒论》第99条载:“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第98条也有“颈项强”。从而提示,“颈项强”是小柴胡汤证之一。胡希恕先生认为:“颈即脖子两侧,属少阳;项为脖子后面,属太阳。”(《胡希恕伤寒论讲座》)颈项强既可见于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也可见于小柴胡汤证。

(5)“大便硬”:

《伤寒论》第148条证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第230条有“不大便而呕”,由此说明“大便硬”或“不大便”是小柴胡汤证之一。结合第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分析,小柴胡汤虽无大黄,而可和降胃气,治疗枢机不利,升降失司,胃气不降的大便硬或不大便证。

(6)“大便溏”或下利(痢):

《伤寒论》第229条证有:“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说明小柴胡汤证有发热、下利(痢)。发潮热、下利,而见“胸胁满不去”者,即为小柴胡汤证。《皇汉医学》载:小柴胡汤可治疗肠炎,“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等证,最有奇效。”胡希恕先生认为“此病多见于热性痢疾……若胸胁满而显少阳证,则可以小柴胡汤既治胸胁满,又解热治痢。临床小柴胡汤有治痢疾的机会,甚至噤口痢都可使用,若有热而无实,可加石膏。本条说明,小柴胡汤可治热痢而显柴胡证者。”(《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7)“腹中痛”:

《伤寒论》第96条或然证有“腹中痛”一证。另外,《伤寒论》第100条证有“腹中急痛”,《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21条证有:“腹痛而呕”,从而提示,腹痛是小柴胡汤证之一。

(8)“黄疸”:

《伤寒论》第231条证有“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21条证有:“诸黄,腹痛而呕者”。从而说明“黄疸”为小柴胡汤证之一,黄疸见小柴胡汤证者,可用本方治之。

(9)“耳前后肿”:

《伤寒论》第231条证有“耳前后肿,潮热,时时哕”,从而说明“耳前耳后肿”是小柴胡汤证之一。痄腮、时毒、淋巴结肿大等病显小柴胡汤证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10)“舌上白苔”:

《伤寒论》第230条有“舌上白苔”一症,从而提示小柴胡汤证的舌以苔白,且舌上苔较多较明显为特征。

(11)“脉浮细”,或“脉弦浮大”,或“脉沉紧”:

《伤寒论》第37条提出小柴胡汤证的脉为“浮细”;第148条提出“脉细”;第231条提出“脉弦浮大”;第266条提出“脉沉紧”。这些均是小柴胡汤证的脉象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