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 | 傅立民
傅立民(1907-1940),原名付功绩,别号无朋、孤侣,中共党员。生于河南省济源县西逯寨村的一个中农家庭,青少年时在沁阳、开封求学,后入南京晓庄师范就读,因参加进步活动而被通缉。1931年后回济源、沁阳等地任教,又在《焦作日报》、《豫北日报》当编辑,因继续从事进步活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改名立民。
“七·七”事变后,傅立民受中国共产党委派到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任洪(洞)赵(城)特派员,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日军侵占孝义县城后,他出任孝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在各区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根据地,在八路军民运工作队帮助下,一年组建区政权5个,并在敌占区的一区建立“两面政权”。之后又组建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贯彻减租减息法令,实行合理负担政策,扶助广大农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为部队筹集粮款、军鞋等物资,并组织自卫队、担架队,使境内抗日活动生机勃勃,群众交口称赞,上级给予褒奖。
1939年12月,阎锡山假称对日发动“冬季攻势”,调集两个军又四个师(旅)兵力,围攻驻隰县、孝义县地区的八路军和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二纵队。傅立民带领县级机关和游击队,以“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为口号,转战山区,与敌周旋。
▲ 抗战时期,晋西南根据地八路军、决死队战士佩戴的臂章和荣誉奖章
傅立民健谈,尤长写作,善漫画,作风朴实,讲求实效。为推动各项工作,先后创办战斗报、战斗剧社和民族革命初级大学,报道抗日救亡和战事消息;利用戏剧宣传抗日救亡,为革命培养干部,使不少青壮年纷纷投身抗日。在繁忙中还为报纸撰文作画,为剧社写剧本,到学校讲课,将全部心血奉献给抗日救亡事业,以致于积劳成疾,又并发伤寒,于1940年5月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