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荒岛上的谋杀——《无人生还》
天国的正义,人间的偏执
在很多人看来,一本推理小说再好,看一次也就够了,毕竟凶手都知道了,重读还有什么意义呢?确实如此,绝大多数推理小说都会把意外险放在首位,有理有据的作品可以令人啧啧称奇,而其余作者所致力的方向,则是“惊吓”。然而就要一本推理小说,书名就剧透了结局,《无人生还》显然是一部可以令人为之惊奇的作品。作为“孤岛模式”的开山之作,十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到一座孤岛,然后一个个死掉,最后竟一个不剩。这谜题几乎无解,所以当谜底揭开,又怎能不令人惊奇?
除了布局的精巧、谜题的难解与结局的意外性,《无人生还》显然还有其他意义。也正是这份意义,才使得作品有必要被反复阅读,直至奉为经典。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设计罪案的同时,也在试图阐释所谓“罪”的意义,这一点在《无人生还》里达到了某种极限,借人物之手,阿加莎实际上是对那些“法律之外”的罪,进行了一次清算。
作为三大推理宗师之一的阿加莎,十分擅长描绘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并不出名的作品《葬礼之后》中,阿加莎营造了一个看似日常,实则诡异的氛围,而众人漫不经心的谈话竟成为杀意的导火索,情节设计方面堪称经典。而在《无人生还》里,这种杀意的蛰伏,则是以一次充满戏剧感的“隔空审判”完成的,十位海岛的外来者聚集一堂,却听见不知何处传来有关自己罪行的描述。
这个经典的场景,几乎暗示了接下来一系列杀戮的动机。有人要代上帝之名,对众人进行审判。而这十个人,又恰恰是或刻意,或意外地逃离了法律审判的犯罪者。在这法外之地,他们将要经受的,是更加残酷的拷问。
在阿婆的作品里,对法律的类似阐释,甚至是故意“违背”其实屡见不鲜。另一经典案例则要属《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以犯罪为描述对象的类型文学,推理小说自然无法回避有关“罪”与“罚”的本质讨论,而当这种讨论与现实相契合,又难免会生成诸如此类难解的矛盾。而在黄金时期的推理小说中,作家们由于专注于犯罪本身诡计与逻辑,其实很少将作品升格到这一范畴,阿加莎的厉害之处也正在于此。在推理三巨头中,卡尔几乎不曾涉及密室之外的探讨,而奎因则要到黄金时期之后的四五十年代,面临转型时才让侦探夹在正义、罪恶与法律之间难以脱逃。而阿加莎却早早将问题提出,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这大概也是她较之其余二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原因。
故事的结局如书名所显示的,没人可以离开这“法外之地”。这颇有些“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味道。其实犯罪本就是作茧自缚,当邪念在心头闪过,倘若不用尽全身力气,便很容易堕入牢笼之中,无从脱逃。
《无人生还》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译者: 夏阳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51332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