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奇观:一村属两省,眠床跨闽粤

平和奇观:一村属两省,眠床跨闽粤

黄 武 疆

在平和县这样一块奇特的地方,一个村庄属于福建、广东两个省共同管辖,而且界线并非很分明,有可能厨房在广东,餐厅在福建,床头在平和,床尾在饶平,睡一觉醒来左脚的鞋在潮州,右脚的鞋在漳州……

这是世界上距离最近的土地公庙,两座之间相距不到五米。一座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境内,一座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上善镇辖区,两座土地公庙庇佑着两省乡亲的平安。
“福建--广东”界牌,左边漳州市平和县,右边潮州市饶平县
雕刻 “福建”的大石头

笔者常来往于闽粤两省之间,从平和到潮州走省道必须途经柏松关,只要有时间就会路旁的隘子坑社停下车来走走,若没时间也会放慢车速看看这里的青山绿水古村落。

多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一村跨两省,和睦数百载》(由当地朋友提供素材)发表于《厦门日报》,并邀请厦门电视台到柏嵩关隘仔坑做过专题采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这个特别的小山村。

第一次亲临隘仔坑是2013年6月,那时应广东某县政府之邀为其规划旅游项目,特地驱车路经闽粤交界柏嵩关,并安排时间到这里采风。

到了隘仔坑村口,如梦中的故乡一样熟悉和亲切,隘仔坑与漳南、粤东地区的许多山村并无两样,依山而建的半月形围屋,溪水绕村而过。村口位于省道旁,矗立着湛蓝色的“广东---福建”指示牌,简单而朴素,并没有“广东人民欢迎您”、“福建人民欢迎您”之类的广告牌。村口小公园,上面矗立一块硕大的石头,雕刻着毛体字“福建”两字,表示这里是福建地界。再行数米,就是同样大小的两座土地公庙,相距不到五米,可以说是世界上距离最近的土地公庙了,两座土地公庙朝着省道和隘仔坑,庇佑着两省人民的平安。

此时,我开始感觉这里的很不一般。

两省村隘仔坑的地理位置
平和县与饶平县地界互相交错,难分彼此
柏松关隧道
筆者曰

村屬福建與廣東

親臨此地盡相同

原是一家共鼎竈

何分兩省另煙囪

自古漳潮本無界

俗近言通血交融

設關連起前明事

山中有國號飛龍

庚子暮春 記

分区分界一线划,同根同源两省村

隘仔坑自然村虽分闽粤两省,但房子都建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界,如果没有出示身份证,很难分辨是福建人还是广东人。

依山而建的屋子
闽粤村民混居
这个方向去潮州
闽粤青山,不分彼此
隘仔坑沿路第一排房子,住着两户人家,靠近广东界那一家姓朱,是福建人,他身份证上的地址是:福建省平和县九峰镇平等村隘坑组。老朱说,隔壁那一间(靠福建界)住的是他的妹夫刘家,他们是广东人。老刘身份证地址写着:广东省饶平县上饶镇柏峻村矮子坑组。隘仔坑平日都讲客家话,“隘坑”和“矮子坑”,无论是客家话还是九峰话、潮州话,都是同样音调,同个自然村落在行政区域上分属两省,这在全国不多见。
交界处小公园

半月形围楼

这里原生态的民居就是这座半月形的围楼
中间倒塌的那堵墙就是两省分界线
乡愁老屋

请问这些鸡有省籍吗?

两省村的母语是客家话,由于他们生计需要,多数人会讲平和腔、潮州腔的河洛话,加上普通话,村民们至少掌握了四种语言。

       为何两省人住在同个村落,却在行政区域上分属两省?

据说在100多年前,福建诏安县一户王氏人家辗转来到此地,见这里山深林茂,田垄平整,十分宜居,便定居下来。随后,平和县的朱氏也到此开基落户。清末年间,广东潮州饶平县柏峻村的一户刘姓人家也迁来居住。

入乡随俗,刘姓成为平和籍,成了名副其实的福建人。村民们聚居在一起,人口逐渐多起来,成了一个小自然村,取名隘坑,也有人叫“矮子坑”,划归福建平和县九峰平等村管辖。1957年下一场大雨,使得一刘姓村民家的房子倒塌了,穷困潦倒下,他只得去投靠广东那边的宗族,后来村里16名刘姓人家跟着把户口迁到了广东饶平。自此,这里人便有了不同省籍。

今天两省籍的村民把房子都建在一起,一排房子里,有几间是福建人的,有几间是广东人的,又都穿插在一起,说不定床头在广东,床尾在福建。而除了房屋,他们的田地也是挨在一起的。针对隘坑村的特殊情况,两地政府做了灵活处理:谁家的山地、田园仍归谁,让他们安居乐业,不必搬迁。在这里,福建人和广东人都互相通婚,他们一切的生活习惯都一样,拜的神明也一样。虽然省籍不同,但数十年以来,两省村民们却和睦相处,一起劳动生活。

这里用的是“福建电”,十几年前,福建省先给村里通了电,广东籍的村民也都跟着用上了,而通讯信号方面,也都统一用的是福建省的通讯线路。由于福建先把通讯线路拉到了这里,为了方便,他们广东籍的都拉了福建的线路,电话用的是漳州区号0596,如果打电话广东行政村部,要先打潮州区号0768,成了打跨省长途了。

由于这里离九峰镇区的距离更近,广东籍村民也都到九峰镇赶集、购物。但是读书的孩子,则要到各自户籍地就学。隘坑原来有一间小学,是由福建开办的,2003年以前,全村的适龄儿童都在这里就读,缴交相同的学费。2003年,由于教育资源整合,隘坑小学停办了,福建籍的孩子要到九峰平等去读书,广东籍的孩子则到上善柏峻读书。

隘仔坑(饶平叫“矮子坑”)自然村住着福建籍村民17户,人口70多人,广东籍村民大约11户,人口60人左右,福建籍姓“朱”和“游”,广东籍姓“刘”和“王”。

亲切的草垛牛棚

寻常百姓家

桂馥兰馨,书香门第

小姐妹(应是表亲关系),左边的女孩是福建籍,右边的女孩是广东籍,我给他们拍照,姐妹俩落落大方,丝毫不会陌生,普通话讲得不错

石径上的小男孩,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红衣村民姓刘,广东籍。

他的小孩在饶平上善柏峻村读书,每天要接送。

劳作农民兄弟

这位福建籍大婶,只会讲客家话

两省村的山坡上有一座现代建筑,已闲置很久,屋前杂草丛生。一位大婶正在屋后菜园浇水,我用客家话打了个招呼,了解得知:这座现代建筑是座学校,由于村里生源少,已停办多年了,小孩子或到九峰平等、或到上善柏峻读书。这位大婶姓王,福建九峰籍。

乡亲养的鹅

跨越省界的瓜藤

隘仔坑附近有座飞龙庙,明朝饶平人张琏在柏松关建国

在潮州饶平拍到广告牌:上善、大埔、平和。历史上的平和、饶平、诏安、潮安、大埔同属(揭阳郡以及义安、潮州)地区;同一种族群,同属一种文化类型。

平和县境总图(旧志)

柏松关又名“柏嵩关”,这里还有许多故事,四百多年前,饶平人张琏曾这里建过“飞龙王国”,受朝廷镇压后,从平和县的云霄港逃到南洋再建立新国家,漳州、潮州有众多追随者。这些往事,有待探究。
(以上推文发于2016年,2020年重新整理)
黃 武 疆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聯繫: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精彩回顾

钟南山家世与平和钟姓渊源
平和历史上的瘟疫与医神信仰
平和“送尪上天”的习俗: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
重磅:台湾最早神农庙源于平和霞寨
今天,闽南日报为平和霞寨报道这件事!
霞寨抗疫宣传出奇招,编唱平和歌册响村郊
闽粤边区第一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
一座家风家训馆,推动了平和县芦溪镇东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平和新建藏深山,乡村振兴有达贤
漳汕高铁经过平和,有影无?
平和知县写下“奎璧联辉”楼匾后,不知所踪!故事发生在150年前……
鄉土情懷 人間大愛

海內外數百萬平和人關注的原創公衆號

長按此二維碼,關注平和鄉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