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虫说】刷爆朋友圈的“一片叶子”——叶䗛

在撰写本篇“微科普”的前几日,我还在为到底向大家介绍什么昆虫而纠结……然而就在这两天,突然有一种昆虫被刷爆了朋友圈。在这个小视频中,一个人捉到了一片宛若叶片的昆虫,不停摆弄。而我的微信也因为这个小家伙而被众多的朋友无限询问……因此,在今天,我就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类上了“热搜”的昆虫吧!

刷爆朋友圈的视频

其实,这类昆虫能一下被人们“炒作”起来,想想也算正常。它们被誉为昆虫界拟态的“泰斗”。所谓拟态,我们可以理解为模拟环境的形态,也就是模仿所栖息的环境。而这类昆虫的名称,也因它们像极了叶片,被取名为叶䗛(音:xiū)。

叶䗛的拟态可谓登峰造极  汪阗摄

如果你了解昆虫,就可以知道䗛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竹节虫。而叶䗛也的确隶属于䗛目(竹节虫目)Phasmida,即䗛目叶䗛科 Phylliidae 昆虫的统称。这个家族的昆虫种类并不算多,全世界已发现的叶䗛科昆虫约有80种左右,而中国的叶䗛大约有7种左右,如中华丽叶䗛 Phyllium sinense 、滇叶䗛 Phyllium yunnanense 、藏叶䗛 Phyllium tibetense、魏氏(翔)叶䗛 Phyllium westwoodii、独龙叶䗛 Phyllium drunganum 等。

叶䗛的种类并不算多  汪阗摄

叶䗛是一类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环境中的昆虫,如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而在世界范围内,叶䗛科昆虫也主要分布于东起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至塞舌尔的广阔地带之中。

叶䗛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汪阗摄

当然,虽然叶䗛的分布不算狭窄(如国内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西藏等地均有分布),但在野外却极难见到。倒不是说它们真的数量有多么稀少,而是因为这些昆虫模仿叶片可谓达到极致,甚至有一些种类还可以模仿出叶片被啃咬或病斑的样子,这就使得即使它们就在你的面前,你也很难看到。

有些叶䗛甚至可以模拟出残缺叶片或病斑  汪阗摄

记得工作室有一年普洱夏令营的时候,我曾将一只叶䗛放在距离众人2米之前的灌木上,并告诉了大家寻找范围,结果众人40多双眼睛花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开始陆续发现它。就像我们在野外寻找叶䗛时常常说的一句话一样:“刚开始找叶䗛时觉着都是树叶,过了一会儿觉着都是叶䗛,就是看不见真正的叶䗛”……

你能否在这张图片中找到一只叶䗛?汪阗摄

其实,如果你想真正一睹芳容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我们需要熟悉它们的一些习性才可以。例如,大多数的叶䗛喜欢取食蔷薇科或壳斗科(如栲树等)植物的叶片,也有一些种类的取食范围更加狭窄。因此想要寻找叶䗛,就要先认识它们的食物。

寻找叶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汪阗摄

再有,很多叶䗛在白天并不喜欢行动,因此在夜晚,特别是刚刚下过雨的夜晚,我们成功寻找到叶䗛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也许你会问,我们能不能向吸引飞蛾一样利用灯光进行招引呢?实际上我要告诉大家,一些雄性叶䗛是会被灯光吸引的,但它们并不会,或者说至少我没见过像飞蛾一般直接落在灯光旁边,而往往会在离光源10几米的植被上落下……

被灯光吸引而来的叶䗛  汪阗摄

说到叶䗛的性别,我们怎么样才能快速地判断出在我们面前的叶䗛到底是“帅哥”还是“美女”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首先,雄性叶䗛的身体比较“苗条”,且具有较长的、用来寻找配偶信息素的触角;而雌性叶䗛的身体则比较“臃肿”,触角也呈短小的近棒状或粗丝状。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分出它们的性别啦!

雄性叶䗛  汪阗摄

雌性叶䗛  汪阗摄

当雌雄叶䗛交配后(当然有些雌叶䗛在不交配的情况下也可以产卵),雌虫会向发射炮弹一般将卵弹射出去。这种行为有可能是让卵尽可能多的扩散到不同地方,从而提高成活率。等到卵孵化后,新的一批小叶䗛便开始成长啦!和成虫不同,有些低龄的叶䗛若虫体色会较为鲜艳,甚至呈现出红色。比起拟态,这时的它们更像是模拟天敌较少的蝽类或蚂蚁。

叶䗛若虫体色鲜艳、模拟蝽类或蚂蚁  汪阗摄

这些小家伙会开始四散寻找食物,也有一些“冒傻气”的小叶䗛乱爬一通,直到饿死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寄主。例如,我们就曾在普洱的一棵桑科植物上发现了叶䗛的若虫。即使找对了环境,小叶䗛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被天敌吃掉、或用断足来苟活于世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最终,在经历了各种挑战后成功变为成虫的叶䗛,会继续完成它们的使命,在圣光下繁衍!

误爬到桑科植物上的叶䗛若虫  汪阗摄

因此,如果我们在野外见到了它们,不妨静静地观察着这个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而不是把它捕捉、玩弄,也不要轻易尝试进行饲养(叶䗛的饲养难度较大,除非你有着极高的养殖技术以及适合叶䗛生存的环境)。毕竟,这些叶䗛同样生存不易,也需要我们的珍爱与保护!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