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赤峰的“烧锅”

在过去,所谓的“三教”即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则包括: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

由此可见,“开烧锅的”在当年是个非常体面的营生,仅次于“当官的”了。

“烧锅”就是酿酒的作坊。

《翁牛特旗志》记载:亿合公,清崇德年间建村,原名扎根奇,清乾隆年间以此地烧锅字号亿合公而更名, 民国年间称为桑财村, 解放后正式叫做亿合公。

无酒不成席

在我国,以水为形,以火为性的酒,几乎同华夏文明史一样久远。传说,自黄帝就开始做“醴”,一宿而酿成。周文王酿三次,酒味醇了,称作“酬”。汉代五月造,八月成,酿三个月,叫九酝酒,可谓越来越进步了。

至于谁是最早酿酒的人,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禹时的仪狄。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又据说,真正用粮食造酒的是杜康,历史上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和“杜康造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的故事,故国人一直把杜康作为酒的祖师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言:“杜康作秫酒。”考证发现,今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为当年杜康造酒之处。更为有趣的一种说法是:《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只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充其量是带有酒味的发酵野果罢了。或许也可以这样戏言,猿猴是果酒的发明者。

酒更是一种文化抑或是总喜欢跟文化人套上近乎,沾亲带故的。陶渊明嗜酒如命,醉中的世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醉后的诗文更有“桃花源”的味儿;白居易在“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写下的描写世态炎凉的诗,老少咸宜,妇孺能吟。集谪仙、酒仙、诗仙于一身的李白,更是“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在“不知何处是故乡”时,“斗酒诗百篇”。

赤峰就是酒乡,制酒业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辽代,这里因水质好,技术先进,制酒业已很发达。辽上京酿造的“福酒”和辽中京酿造的“御容酒”,同被列为宫廷御酒,远近闻名。到金元两代,酿酒业更加兴旺,当时的大宁一带曾有“家家酿酒,户户摧甑”之喻。

赤峰既盛产美酒,又以“豪饮”而远近闻名。其形成的原因有民族、地域、民风等诸多原因。蒙古族是马背民族,生来与酒有不解之缘。这里的汉族,由于地处塞北寒冷地区,又受蒙古族习俗影响,也都喜欢饮酒。加之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友,自然对酒情有独钟,使之成为了生活和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就是俗话说的“无酒不成席”吧。

其实,赤峰人之所以爱酒,好酒,更是因为深谙酒之乐趣,正如袁宏道说,饮酒“趣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有人说,酒的乐趣是在醉后的陶然境界,即刘伶所谓“无息无虑,其乐陶陶”吧。

只是,饮非酗也,还是适可而止为妙。据说,“禹饮而甘之。遂疏(远)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此言虽重,但当引以为戒。

赤峰十八烧锅

传说,“卸容酒”之名为萧太后所赐。

辽中京建成后的第二年,宋朝使臣路振出使辽国。在中京,辽圣宗耶律隆绪设宴款待了路振。酒席间,圣宗喝到高兴处,笑问路振:“‘御容酒’是我酒中上品,你感觉怎么样呀?”路振未加思索,随口答道:“此酒淡而不香,浊而不清,实在难副其名。小臣带来清酒十坛,请陛下尝尝吧。”耶律隆绪一听,兴致全无,拂袖而去。萧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儿,把宋使送来的那酒打开,果然满屋飘香。观之,液体晶莹;品之,浓烈甘醇。于是,第二日,萧太后再摆御宴,重请宋使,向路振道了歉。路振见大辽如此诚意,也十分感动,不但指出了辽酒的不足,还把宋酒的酿造方法和蒸馏技术详细作了介绍。

从此,辽的酿酒技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仅“御容酒”成为真正的美酒,还如法酿造出了“福”、“禄”、“寿”、“禧”等系列佳酿。

由此可见,大辽的酿酒技术源自中原。到了清朝,我们的乌兰哈达更是如此。

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开始,赤峰地区设立“乌兰哈达厅”,长城以南的汉族农民与商人来赤峰谋生者甚多,这其中又大多来自晋、鲁、豫、冀等地,尤其以山东人居多。据《承德府志》记载,在乾隆四十七年,清政府首次在赤峰调查人口,户数为6324户,人口23378人,这说明在乾隆中后期,赤峰已成为塞外商品集散之大镇了。

著名的“赤峰十八烧锅”就形成于此时。

老赤峰人都知道,解放前赤峰街的富户有“一朱二骆三王萼”之说。朱家的治富手段之一就是开烧锅,其复成全烧锅故址就在现在的红山区三中街东段路南。

原籍山东昌邑县的朱家原为奴隶,乾隆六年取得“自由人身份”以后,辛勤劳动,俭以治家,经过五六十年的努力,成为小康之家。朱家于乾隆末年举家携资来到赤峰二中街南线胡同南口以东路北置房建屋,安顿下来并投资于工商业。

山西省太原府太谷县阳邑村之张家,世代经商,在当时的北京设有商号,看好赤峰是一块经商宝地,故于乾隆晚期,约为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独家投资,在当时赤峰街最繁华的商业区,现在一中街偏西路南开设烧锅——元隆号。此烧锅兼营米面粮油,请能者担当掌柜,每二年或三年回太谷一次,向张家送交经商的清单和红利。

如今,赤峰的很多地名仍带有“烧锅”的味道。比如万源德居委会就源于三西街新华商城西北角曾有个万源德烧锅,它也是赤峰有名的“十八家烧锅”之一,后来,因为经营有道,生意兴隆,又在六道街西屯开设分号,俗称万源德栈房,也叫西万源德,久之,此地也就叫做“西万源德”了。

入流的行当

在过去,所谓的“三教”即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则包括: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

由此可见,“开烧锅的”肯定利润丰厚。否则,它何以“入流”,而且是仅次于“官”呢?

《翁牛特旗志》记载:亿合公,清崇德年间建村,原名扎根奇,清乾隆年间以此地烧锅字号亿合公而更名, 民国年间称为桑财村, 解放后正式叫做亿合公。

亿合公烧锅的后人还健在,现居乌丹镇,叫李梦柱。据李梦柱介绍,他的父亲李義龄是在19岁那年从河北承徳头沟两家乡来到亿合公烧锅的。“当时亿合公烧锅掌柜的是关里人叫刘大宽,管家是山西人,叫梁子池。我父亲原本给我联系的是到赤峰二道街鸿昌胜棉布批发站学徒, 管家梁子池与我父亲说,孩子太小不行就别去了,在烧锅干也顶铺龄。就这样我就站下了,在烧锅干一些杂活,早晚小米饭, 中午荞面饸饹,顿顿有菜,一年给200百元满洲票子。我父亲他们晚上4个菜,还有酒,吃的更好。下半年,我父亲回河北把我母亲接来,我就回去住了。同年冬天,烧锅掌柜刘大宽回关里了,不干了, 亿合公烧锅大掌柜的就是梁子池了。我父亲是四掌柜的。”

另据介绍,当时亿合公烧锅有20多人, 农田二千多亩, 牧场在灯笼河子,牛、马有百十多头,。在亿合公还有一群羊, 兼营有粉坊、豆腐坊、油坊、药房、杂货铺、木匠铺,、铁匠炉、果子铺,有五挂大马车专门往来于赤峰至乌丹至亿合公等地。

拉不败的哈达

现如今,在亿合公供销社院内仍有亿合公烧锅的房产,青砖青瓦,四称无梁,是晋商的格局。房前东角有口古井,有40丈深,用石头垒的,水质甘甜,就现在用六寸泵也抽不干。

开烧锅很看重水,有“无根水钱串子”之说。开烧锅的更需要大量的粮食,因为“酒是粮食精”。

旧时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的说法,这其中就包括粮食。

赤峰地区历年产粮丰足,附近旗县所产的粮食也大都来赤峰销售。例如赤峰东部老哈河川是产粮最多的地区,邻县建平、新惠等地的粮食也有一部分集散于赤峰;北部黑沙滩的小麦、林东、林西、经棚等地的小米和小麦也来赤峰出手;西部围场县、喀喇沁右旗出产的各种杂粮,都以赤峰为最大市场。

民国初年,赤峰街里除了有烧锅十八家而外,还有碾磨坊三四十家,粮店粮栈四五家,其中最大的粮店是公元店、中和粮店,都是南北两个大院存储粮食。粮市主要有三个,最大的在三中街横街口以东一带,此处街心宽阔,能横摆七套骡马大车六七辆,中间还可以留有东西车道。每逢秋冬粮食大量上市时,此一带容纳不下,还可以自西横街口向西延伸至公元粮店门前。第二个粮市在三道街西大屯,西至栅栏门里南北两岔股之间,东至万成店门口前。此一带为一宽阔小广场,路北是乾蔚兴烧锅,路南是老天成店,路西是普盛长烧锅。普盛长烧锅的前身原为当铺,字号“广盛当”。故此广场通称“当铺前”。第三是大粮市,为赤峰最早的粮市,位于三中街东口往南,至四中街东口下坡处。此粮市虽称大粮市,实际上面积不大,粮车也不多。

1945年以后,乌丹县区公所住在亿合公烧锅。

这年冬天,有一股100多人的土匪来攻打这个区公所,可那天区干部不在,只有几名扛枪的保安员。当这几个保安员看到骑着马的土匪来了黒压压的一片时,赶紧叫烧锅的人把大门关上。

亿合公烧锅不仅建有高大而结实的围墙,围墙的四角还有炮台,地形十分有优势。久攻不下的土匪急了,就用柴禾烧大门。烧锅里的人们一看抵挡不住了, 都从后墙跑了。攻进烧锅的土匪开始抢东西,还烧了二十多间青砖瓦的房子。土匪抢完以后,当地的老百姓又“划拉”了一遍。后来,梁子池又借了一些钱,开了一阵子,亿合公烧锅就散了。

(0)

相关推荐

  • 借粮捐粮 支援红军

    借粮捐粮  支援红军 文/许毅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古镇庄里,商铺林立,各行各业,市场繁荣,生意兴隆. 民间传说:庄里古镇三大老字号烧房和唐生耀酿造厂为红军筹粮筹款做过贡献,为了印证这段历史,在庆祝抗 ...

  • 赤峰旧时拉帮套轶闻:二度梅

    赤峰旧时拉帮套轶闻:二度梅                  羁文 民国十一年(1922年)春末夏初的一日,在哈达街上肆虐了接近一天的黄毛风,直到暮色来临之际,才渐渐地失去威势,变得有气无力起来.不过 ...

  • 【长篇连载】任中恒︱百年酒香已飘远(三十二)

    百年酒香已飘远 (三十二) 大厅里的人正在为李老道的身份及其所提供的情报感到惊异之际,此刻,外面又突然鞭炮如爆豆响起,震颤着窗棂和窗纸,发出嗡嗡的回音. 梁恒并不在意外面的动静,细瞧着李老道提供的几个 ...

  • 【长篇连载】任中恒︱百年酒香已飘远(二十九)

    百年酒香已飘远 (二十九) 南烧锅再次开业的鞭炮响过后,城南张家烧锅的大院里,蒸汽浓浓腾起,烟雾茫茫缭绕,城南处处弥漫着酒麯的味道,烧锅的伙计忙的不亦乐乎,那三间西碾坊里一伙计在碾子旁跟着马屁股后,拿 ...

  • 承德有座酒仙庙,原来是乾隆时期的外交人员宾馆

    原创 老羊铲史 1. 其实,中国人最离不开的不是钱,是酒! 如果不信,你试一下把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里的酒都去掉,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g ...

  • ​赤峰记忆——郭拔贡

    赤峰记忆--郭拔贡                      羁文 郭春藻(1821年~1909年),人称郭拔贡.原籍山东省,其父于清朝嘉庆年间从山东逃荒来到喀喇沁旗牛营子(原叫大新乡).最初以租种蒙 ...

  •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孙国辉 一九八五年,赤峰市政协出版的<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焦世珉先生文章"解放前赤峰市街轶事".以133页的长文记录了赤峰市街方舆.历史沿革.数十年的人物事件 ...

  •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孙国辉 一九八五年,赤峰市政协出版的<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焦世珉先生文章"解放前赤峰市街轶事".以133页的长 ...

  • 老赤峰烫澡

       老赤峰烫澡               王凤林 最近<天下掌故>发了好几篇洗澡文章,以前也看过好多大艺术家写过洗澡. 杨绛先生写过小说<洗澡>,然此洗澡非彼洗澡,写几个老 ...

  • 老赤峰街的京剧名角——裴云亭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日伪统治时期,热北重镇赤峰因种植大烟,盛产皮毛,商业比较发达,曾经一度形成了短暂的畸形繁荣.因此,东北和华北各地的京剧名角纷纷来到赤峰登台献艺.当时,赤峰人也非常喜爱京剧,具有 ...

  • 老赤峰的教育:从私塾到中学

    我就赌你不敢点赤峰记忆! 1947年夏,赤峰第二次解放,赤峰的教育恢复了生机,常氏女中不存在了,赤峰中学由丁武任校长,蒙民中学重新组建,其他小学校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最早的大学生 现在,小学 ...

  • 老赤峰街的”中元节“

    阴历的七月十五,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可能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或者压根就不知道吧.但在一百多年前老赤峰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一天-- 即以盆施诸寺 在一百多年前的老赤峰街,曾有过中元节的传统,中元节又叫 ...

  • 老赤峰的“九街三市”

    2017年2月23日,赤峰旅游官方网权威发布了<中共赤峰市委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意见中,有这样一段:"以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为主体,建设三山二园 ...

  • 老赤峰私塾的故事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期的主人公早在1949年就已经去世了,他就是"赤峰记忆"前几期所报之事的一个记录者. 这个人就是赵文郁,生于1908年,字从周,自号忠恕.他是原赤峰市郊区红花沟镇 ...

  • ”老赤峰“契丹人也过年

    元旦 众多周知,我国现在通行的历法,是公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之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确定使用公元纪年法为我国的正式历法,1月1日为元旦,同时把农历1月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