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两年,谈谈我对婚姻的理解
其实今天不是啥特别的日子。
之所以分享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被很多朋友问起“为什么要结婚”;就连上周去参加光华MBA同学的班级聚会,也有好多同学说我“年纪轻轻的,可惜结婚了”、“英年早婚”,哈哈哈哈哈。
我其实很想反驳“26岁结婚并不早啊”,但是环顾四周我貌似的确是自己身边同龄人朋友中最早结婚的了(捂脸)。我身边其实有很多优秀、独立的朋友,他们更倾向于专注在当下的一段感情中,而对于“步入婚姻”这件事慎之又慎。
因为婚姻是一个很私人的话题,我也才结婚两年,所以这篇文章只代表我当下的一些个人见解。仅仅是分享,不是学习也不是说教;仅仅代表当下,未来想法也可能会有变化。
1
跟现在的另一半是怎么认识的
老粉们知道的,刘丞跟我是初高中同学,大学他在NJU我在SEU,隔着一条中山东路,骑自行车从他宿舍楼下到我宿舍楼下不到10min的距离。 不过我们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在一起的,之前只是“不太熟悉”的同学。以前我对他的印象是“一个木讷的老实人”,而他对我偷偷喜欢了好几年也不敢表白,我们就一直活在两个世界中。哈哈哈后来我们的高中同学知道我俩在一起非常惊奇,因为大家也都觉得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机缘是大三的时候一次共同的旅行,我发现了他看似沉闷的外表下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而且知识面相当广并不是只会写代码,话多到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之前不咋聊只是因为不熟;而他也发现我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高冷,也是一个话痨。我们的共同话题就渐渐多了起来。
不得不说的是,他追女生的方式真的挺特别的。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事有两件,一件事是我因为第一次没过+错过N次考试以至于大三了还没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他自告奋勇来帮我补习,最后我考了“优”;另一件事是我们大三学汇编原理,老师让写大作业,我跟室友都一筹莫展,他又一次自告奋勇,指导我们4个人做了4份不一样的大作业,收获了我全体室友的好评。 有趣+学习能力强,且那时候我恰好处于一段低谷期,而他很在意我的感受,再加上我本来择偶观中“学习能力”这个因子权重占比很高,很自然地就走到一起了。 不过到此为止,都还只是校园爱情,真正让我决定步入婚姻的是后来发生的事。
2
是什么让我决定跟他结婚
应该是过往时间中发生的无数事件——从影响人生轨迹的大事,到细碎如尘屑的小事。 我在《12月,我在异国办了一场只有两人的婚礼》中写过自己在婚礼上的誓词。这就是我选择与他结婚的理由。
无论选择的另一边是什么,他总是会选我。 还有一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事。 比如说,有一次我家停水,马桶里的水只够冲一次的。他把早上起来“唯一的上洗手间机会”留给了我,自己打车去了公司。 比如说,两个人分着吃一碗切好的火龙果,他会下意识自己夹起靠边缘的那些果肉,把最甜的中心那一块留给我(这件事每天都会发生)。 比如说,一起出去吃饭,发现有一道菜好吃,就会忍不住往我碗里多夹几筷子。
真的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行为,不假思索地“要把最好的留给你”。
而我恰好也是个细节控,看得到他对我这些好。(有一次跟一个男性朋友讲这些故事,他跟我吐槽呜呜呜为啥他也做了同样的小事,但女朋友完全get不到,说羡慕刘丞有我能够懂他的付出)。
哈哈哈其实远不止如此啦,我甚至还有一个便签,专门记录我们之间的各种小故事,还有专门的“刘丞语录”。随时发生打动我的瞬间,就会随时把它们写下来。 我觉得这很重要。亲密关系中最大的伤害是“无视”,无论是对于对方需求的无视,还是“明明做了却没看到”的无视。 前几天又一次问他,为什么结婚两年始终如一地对我这么好,他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
我知道这极难得,所以也分外珍惜。
3
我们俩相处的模式
我们从交往到步入婚姻,有两条从未变过的基本准则:1.绝对坦诚,绝对透明。2.绝对信任。
1
绝对坦诚,绝对透明 心里萌生出的想法,或者是对方的某些做法让自己不满意,一定要直白地告诉对方。都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要暗搓搓地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冷暴力)来报复。 这里有一个要点,就是沟通的时候只讲“事实”和“感受”,避免指责对方。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刘丞加班了好几天,我感觉很不开心,就对他说:“老公,你最近总是很晚才回来,而且经常我给你发一条消息2小时之后才会回复。这让我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关注到。咱们之前选择微软就是因为可以早回家多留一些时间给生活,这段时间的状态让我感觉很糟糕。” 他会跟我解释近期为什么加班。我会用我的职场经验给他分析这些事情是否是合理的,有没有什么优化的方式可以通过不加班解决。 如果上来就指责,被指责的那个人也一定很委屈,双方就会进入“互相伤害”模式。明明期待的是对方的关注,想要表达的是对方的关心,开口就成了埋怨。
同理,觉得对方做的事让自己“超级满意”,也不会吝啬夸奖。
比如我会用很夸张地语气跟他说,“老公你做的饭好好吃啊,比阿姨做的好吃多了。要不是你要上班,真的想每天都能吃到你做的饭。”他会说,“那可不,阿姨做饭是为了完成工作,你老公是用爱在烹饪。”
2
绝对信任
我们对彼此无条件信任。 工作和性格的缘故,我的男性朋友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朋友。有时候出差啥的需要和异性朋友单独见面,我会跟刘丞报备一下。他从来都不会有“有异性朋友会发生什么”这种猜忌。 我跟朋友聊天,跟谁说了什么话题,也基本上都会同步给他。 我觉得信任这个东西一旦产生裂痕,就永远都修补不好了。所以一开始就不要让它有产生裂痕的机会。 因为有前一条原则“绝对坦诚、绝对透明”,我有什么想法、见过谁、聊了什么都会主动告诉他,包括有时候他惹我烦了我也会告诉他,我们一直都非常相信对方。
4
清楚自己在婚姻中需要什么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大家都会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标准来判定对方。这并没有错,是人之常情,只是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典型的矛盾场景是,两个人中,一个人比较忙而另一个人比较闲,闲的那个人没办法理解忙人为什么忙。比如,丈夫加班到很晚,已经很累很累了,回家只想早点洗洗睡;妻子却怀疑他这么晚回家是不是有外遇,或者是准备了白天一箩筐要说的话倾诉给他(而丈夫根本没心思听)。 对此我的看法是,我无法拥有一个年薪百万,并且同时又能随叫随到、对我提供极高情绪价值的老公(至少现阶段不能),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如果刘丞选择高收入其实也很简单。他可以去更忙碌、开出更高薪水的公司;或者甚至都不用换公司、换部门,反正已经在跨国公司工作了,申请人肉翻墙去国外就好,工作内容一样,货币换个单位。
但那样意味着我们无法每天见面,他无法每天回家亲亲抱抱我给我捋捋头发,他没办法听我叽叽喳喳讲一天中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琐事,没办法在周末跟我一起窝在瑜伽垫上看电影(我家没沙发,客厅被我搞成芭蕾练功房了,所以只能坐瑜伽垫)。而我认为这些事情比他“年薪百万”更重要。 并且我俩因为所处行业不同,收入结构也不同。我因为自己创业,公司主要服务BAT这类大客户,赚钱速度明显比他快很多,相对来说工作强度也更轻松一些。 所以我很清楚自己在这段婚姻中想要什么——想要他能够照顾我,能够跟我分享生活的乐趣。我自己赚钱比他更容易一些,且我对情绪价值的期待又更重要,所以我们主动选择了一份“WLB(Work Life Balance)”的工作。至于事业,他保持上进心和持续的努力就好,不强求这一两年迅速爆发。 如果你期待自己的另一半既优秀、事业上有所成就,又能够多些时间陪你……emmmm我只能说,祝你好运,这可能就是一切矛盾的开端。
5
不争是非,求同存异
我发现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知乎经常会有人问问题,例如“女朋友居然喜欢XX明星,该不该分手”“男朋友信XX,该不该分手”。 我跟刘丞其实也有“水火不相容”的观点。 一个是“玄学”,一个是“中医”。哈哈哈哈哈这个观点是不是放在群体中立马就出现两个派别了? 刘丞不信的原因很简单,他觉得一切不能双盲的都不是科学;他只信科学,科学之外的他都不信。 我的观点是,我可以接受一切在自有体系逻辑自洽的学问。我既不迷信,也不“完全不信”。我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超越唯物和唯心,我只相信我验证过的、能感受得到的、计算出来的、理论信服的。我相信宇宙中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只是解释方式不同。 但是我们可以接受对方跟自己观点不一致。我们不会觉得“你居然不信周易你不爱我了”,“不行,你作为我老公必须得相信。”
6
势均力敌,同步成长
这个太太太重要了。 我的择偶标准中,排在NO.1的是“得是个学霸才行”。 这里不仅仅指的是学历,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 如果工作和学习能力上是一个菜鸡,即使他对我再好,我一定没办法忍受这个人做我老公的。
刘丞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对标毕业2年工作经验平均水平)。前面说了,是我们权衡之后选择了“更重视生活”的工作方式,主动舍弃了“拼命赚钱换高收入”;这和没有能力赚到高收入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我自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每年超过50%的开销用来上各种课。啥都学,工作相关的、兴趣相关的、生活相关的都在学。而且这些学习都是有踏踏实实的回报的,老读者们关注我的这4年,每一年、每一个月都可以看得到我的变化。很快8月底就要开始“周末北漂”模式了,考北大一时爽,很快就要轮到每周高铁让人头大了。 刘丞也是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渠道不一样。他的专业方面知识来源大多是公司内部文档,还有一些程序员网站;生活上的学习能力也超强,自从我跟他在一起,我啥都没主动研究过。
我家所有新的电器买来我从来不看说明书的,都是他照着说明书学会了教我。家里东西坏了,也是他去搜索操作手册自己学着修。 还有我家不是养了4只猫吗,当时是新手铲屎官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喂啥粮好、怎么照顾猫,都是刘丞在学。
我们学习的专注领域不太一样。我是那种,跟钱相关的事一定要自己先去上课,然后再请顾问的。比如说买房这件事,我先去上买房课(要先了解基本框架,不然顾问说啥你信啥,就被牵着鼻子走了),再请两个顾问(去除极端值);买保险也是,我先跑去保险公司上了个号学了很多知识,自己买了一波,后期补充也是继续找专业的人来规划。理财规划师我是干脆自己学完回来规划我们自己家的资产。
但这些事其实跟我本职工作都没啥关联的,也不打算靠这个营收。纯粹就是感兴趣+不放心别人。
我还对一切与“美”有关的课程极其感兴趣。比如说虽然我自己平日极少化妆,还是去专门上了彩妆私教课。学芭蕾更是,又辛苦又贵,但因为美,就能坚持下来。 不过跟钱、跟变美这些没关系的我基本就不会感兴趣了。诸如工具怎么使用、家里以后怎么装修之类的,哎呀我觉得好麻烦,完全不想碰,都交给刘丞了。他喜欢去学这些。
7
可以让彼此变得更好
我觉得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应当是1+1>2的。 即两个人独自生活都可以过得很好,谁离开谁都能过,但在一起可以更好。 这其中有一份依赖,更多的是对彼此的爱。 比如我就是一个人出差去陌生的城市,业务、生活都把自己打理的很妥帖,但在家矿泉水瓶盖都拧不开;出去吃一人食也可以吃得很开心,但如果两个人都在家就一定要下厨认认真真做饭;一个人对着iPad看爱奇艺也可以笑的很欢乐,但如果工作不忙一定要投屏到客厅大电视上窝在一起看才有感觉。 比如我们俩各自管各自的钱,没有谁给谁“上交工资”这个说法。不过因为我赚的比较多(花的也比较多),基本上就是他负担房租(以后有了房贷也归他负担),其余的开销我来负担。但其实我们俩任何一个人的收入,自己花都绰绰有余。 每天抱抱互道早安去上班,回到家再抱抱互道晚安再入睡。
我觉得良性的亲密关系一定要让两个人都变得更好。比如跟刘丞在一起之后,我跟着他学会了平和、宽容,跟着他一起发现生活中小而美的乐趣;刘丞跟我在一起之后,变得更自律,在我的敦促下也开始健身、控糖,坚持每年体检。
如果不小心陷入一段让你感觉到“消耗”的感情,那就要小心了。我就曾经经历过两段对我来说是“消耗”的感情,注意力本来就有限,每天还在思考如何为维系这段感情殚精竭虑,琢磨对方想啥要啥,太累了。后来觉得,我本来一个人就过得很好,为何还要想不开给自己添堵,多个负担?于是就终止了这样的关系。 直到走入这段婚姻,我才发现舒服的关系应当是在“互相充电”的。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在享受生活,更多在自己的事业,其实极少会放在“感情”本身。
我们从不揣测对方的想法,因为有啥话都直说;我们从不花精力在猜忌,因为对彼此绝对信任;我们工作的时候各忙各的,闲暇下来也会窝在一起开怀大笑。
我以前认为,爱情就要有“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样,也曾经体验过这样爱得轰轰烈烈,然后又伤自己和他人都很深。后来才懂得,最好的关系像空气、像水一样,不可或缺,又无处不在。
很幸运能够在恰到好处的时点遇见他。余生还请多多指教~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最近吃了个大亏
02 | 分享两种让我受益的生活态度
03 | 北大录取通知书到啦!分享过去一年,MBA带给我的收获~
04 | 为了“读书”这件事,我请了一个月教练
05 | 分享一些迷茫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