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白

因为职业的缘故,自己对文字的兴趣要较之其他方面的东西要大得多,这倒没有其他什么原因,看见一些漂亮的文章,精彩的观点,新颖的表达,总有一种忍不住要剪下来的冲动,以备日后在自己的文字里有所借鉴。久而久之,剪贴本倒做了十来本,看见自己多年的劳动成果,心中的那份幸福、满足的快乐感觉自是不可言宣的。若干时日后,一些剪报资料能为今天的我所派上用场,便如获至宝,一些资料虽沉旧,有的可能永远用不上,但也敝帚自珍,体味到一些泛黄文字带给我的感动。真是“可荫绿,亦可枯黄”,都是自己的所爱,都是一段岁月的经历,丢弃那一片,我都于心不忍。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这个时代的节奏,已经让人们失去了对经典性的文字的阅读兴趣和耐心,但这本身也无过错,这世上有很多人,或留恋于仕途,体味一下“知我者,二三子”的抱负与寂寞;或惯于批风抹月,感受一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清醒与无奈;或沉醉于琐事的接受与完成时瞬间疲惫和快感……如我者,大概就痴迷于在故纸堆里寻求一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感动与惊奇。按照某位学者的话来说,我们的历史是起源于一片“废墟”和“碎片”,只是在拼凑和想象中构筑了我们完美的世界。也许是太留恋于过去,也许是太憧憬将来,也许是感觉现实的我还不够完美,于是在夜意阑珊、一灯如豆之时,拿起剪刀,取出胶水,一块块碎片经过整合粘贴,一个原本互不相干,经过自己的理解,重新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司马光先生说自己编纂《资治通鉴》是“删削冗长,举撮机要”,我辈岂敢望司马公之项背,但一张一合,尽见个人好恶;一删一减,尽显人生取舍。此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久做剪报的人,大概都晓得,干这一行,首先得学会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把自己一直关注的东西放在脑海里,随时注意身边的一份报纸、一本杂志甚至一个观点、一句话,把它记下来或剪下来,并随时注意翻阅,当你需要的时候,它们永远都不嫌多。其次就是执着了,换句话就是坚持,我虽然还不至于目视昏近,齿牙无几,但深感人这一辈子做一点事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事的不容易,也许有人会笑我迂,认为在方寸显示器前,只要“百度一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其实这些人不晓得,剪报的过程,其实就是“追寻的过程”“补白的过程”,追寻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过程中神秘的诗意,而补白则是把人生中许多并不重要但却难以忘怀的瞬间记录下来。这片片纸块,犹如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掀起的层层浪花,惆怅、感伤,又有些甜蜜,那是一种让你感动得说不清、道不明的,却总是像要落泪的感觉。把你多年来沉积下来的感情碎片,无论欢乐、无论忧愁,都一股脑地来个“昨日重现”,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快!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可能更多的是沉默和贫乏,或蜷缩一隅,喝点小酒,抒发一下壮志难酬的郁闷;或借别人的故事,浇自己之块垒,以此获取一些卑微的快乐。但这又何必呢?不如把它们看成是忙碌的日子里得到日光与空气的几片空旷之地(泰戈尔语)。岂不也算是对人生的一处补白?

杜鹃啼血唤春风,我深信,春风是唤不回的,但自己啼血之心还是有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