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八)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注:
咸阳:古秦都,此处借指长安。
绿帻:古时仆役服饰。汉时董偃与其母卖珠为事,十三岁时,随其母出入馆陶公主府第,公主以其长相姣好,收养于第中,及冠,为公主所幸,号曰“董君”。曾着绿帻,随公主拜见武帝,自“馆陶公主庖人”,其贵宠闻名于天下,后以绿帻专指贵门少年之服。
草云:汉哀帝时,扬雄仿《易》作《太玄》,探讨哲学理论
“投阁”两句:扬雄在天禄阁校书,他的学生刘棻被王莽治罪,株连到他,当公差来抓捕他时,扬雄从阁楼跳下,几乎摔死。此句的意思是象扬雄这样做学问的人,也不能免遭身祸,结果反被那些轻薄儿所嗤笑。
解读:
这首诗据现代学者考证,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诗人以西汉董偃的故事来嘲讽朝政的腐败,借扬雄的遭遇来抒发文士不遇的感慨。
杨玉环先是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又被唐玄宗册立为他的贵妃,之后玄宗又将杨玉环的三个姐姐封为国夫,其兄杨国忠为判度支,并最终升迁为宰相,一时杨氏一门炙手可热。
开篇两句讲二三月间,惠风和畅,宫柳垂金,诗人微言大义由此可见。接下来两句——“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就是唐人惯用的借汉讽唐,借西汉董偃与馆陶公主的故事,意在嘲讽杨国忠与虢夫人的淫乱。“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这群男男女女,乘兴冶游,尽日寻欢,醉熏熏地骑着高头大马盛气凌人的在大街上飞奔。
接下来的六句借汉代扬雄的事自嘲亦嘲人,当然更是嘲笑那个昏庸的朝廷和荒唐的君王。扬雄曾在汉孝成帝时“待诏承明之庭”,晚年写了一篇《长杨赋》。哀帝时很多依附权贵的人都得了高官厚禄,唯独扬雄生活清苦,于是他又写了一篇《太玄经》表达了不满。王莽得势时,他写过《剧秦美新》歌颂王莽,后受学生刘棻事牵连自杀未遂。
李白借扬雄的故事,是说扬雄实在不识时务,因为扬雄字子云,所以说“子云不晓事”——你的《长杨赋》献得太晚了,头发白了才起草《太玄经》,投阁之事显得愚蠢,还被那些淫荡的权贵们嗤笑。李白这种以嘲笑扬雄而自嘲,以自嘲而嘲笑那些与他一样虽有才能而不被重用的人,实则为这些人而鸣不平,从而讽刺唐玄宗任用淫邪之徒,埋没人才。
李白的这首借古讽今之作,千年过后,我们依然能从他有趣的文字背后听到深沉的感叹,它使人能联想到很多社会问题,肉食者的荒淫、知识分子的渴求。当权者玩弄着多少人,又迷惑着多少人,耽误着多少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