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 川 渠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二十四

  川

  大名府

  衛河 源出河南衛輝府輝縣蘇門山東流經新鄉汲縣又東北由濬縣歴彰徳府之内黄入魏縣南界又東經大名縣東南又東北抵府城東又東北入山東館陶縣界即古清河也一名白溝亦名永濟渠亦名御河

  淇水東過内黄縣南為白溝水經注

  白溝逕問亭東即魏界也又東北逕趙城西又東北逕空陵城西又北逕喬亭城西東去館陶縣故城十五里水經注

  永濟渠即古之清河水經云淇水魏武自枋頭遏其水為白溝隋煬帝導為永濟渠一名御河今稱衛河者也禹貢錐指

  衛河源出河南衛輝府輝縣西北七里之蘇門山東流經新鄉縣北過衛輝府城北一里又東北入濬縣境謂之白溝隋大業四年又引白溝為永濟渠亦曰御河自是衛河専有御河之名由濬縣經内黄北魏縣東南又經大名府城南東北歴山東東昌府館陶縣西漳河合焉又東北流至臨清州西與會通河合方輿紀要衛河者即水經淇湯諸水合流以出者也過内黄合漳水大名府志

  漳河 有舊漳新漳二河舊漳自河南臨漳縣流經魏縣東南至府城西南閻家渡入衛新漳自廣平府廣平縣流經魏縣東北至府北界下流抵山東館陶縣入衛河

  馬頰河 在府城東五十里舊自開州北流經此濶約百步今雖枯竭故道猶存每遇雨潦輒流入山東朝城等界按此馬頰即通典所云出澶州清豐東北至平昌合篤馬河者非禹貢九河之馬頰也

  沙河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河南約長二十里東西濶二里許流常不定故亦名流沙河下流合於漳水方輿紀要

  雕馬河 在府西南宋時引漳水注此絶衛河而注城中復北出以入於衛今涸舊渠猶存

  硝河 源自河南濬縣之大齊村流經滑縣分為二道一由内黄入大名縣南界東北注於三角潭分十之三自飲牛口注衛十之七自梅家口注衞一由開州為馬駕河東北流經戚城又東滙為趙村陂至白倉北會傅家河又北逕清豐縣西北而注於南樂縣之岳儒固河濬縣北四十里有大齊村相傳亦黄河故道衆流所鍾盖即硝河上源也方輿紀要硝河以兩岸産硝故名舊志硝河自滑縣北界其一逕開州馬駕河東北注戚城東滙為趙村陂而西引王家潭口逕白倉北會傅家河北注岳儒固以達於束館鎮或北注於大名其一由石村瀠内黄東北逕大岩屯横腰大名縣南界又東北注三角潭而十之三自飲牛口注衛十之七自梅家口注衛間水溢硝河北注之勢不能直則一由石村分注開州火燒店逕清豐之秦村而?於岳儒固一由内黄城東逕南樂西近徳固復注岳儒固其水泄鹵下墊凡所經流數載不復芻牧計南北縱百六七十里衡或十數里少者二三里大名府志

  龍窩河 在南樂縣東四十里自山東觀城縣界流經本縣之英村至龍窠村而止唐開元十四年魏州河溢其決口謂之龍窩自宋以來縣為大河經流之道其後河既南徙餘流斷續不一因隨地立名云方輿紀要

  朱龍河 在南樂縣西南四里源自開州澶淵陂分流過清豐縣城北至縣西南趙家莊曲折南迴復入開州注黒龍潭

岳儒固河 在南樂縣北四里岳儒固村河西南自清豐界來經本縣近徳固村豆村迤東流至岳儒固滙為傅家潭東北注為方山固河又北為潘家河北入大名界即古金堤所障者河久枯竭夏秋水盛瀰漫里許冬春始涸南樂縣志]

  洪河 在東明縣東南三里西自河南滑縣衛南陂分流經縣界洪門村雲臺口又經南闗東闗又東北合濮河漆河入山東濮州界

  漆河 在東明縣北源自河南原武縣黒陽山流逕縣西漆堤北又東抵縣北闗外又東合於洪河

  濮河 在東明縣南即古濮渠也俗訛為普河源自河南封邱縣流逕長垣縣北又東逕河南滑縣南又東逕開州東南又東至縣南又東北合於洪河濮水上承濟水於封邱縣地理志所謂濮渠水首受濟者也其故瀆自濟東北流東逕匡城北又東逕蒲城北又東逕韋城南又東逕長垣縣故城北又東逕須城北又北逕襄邱亭南東逕濮陽故城南又東逕濟隂離狐縣故城南又東與濟同入鉅野水經注濮河俗訛為普河自縣南三十五里袁長官營東北流經袁旗營有橋跨其上又東北逕趙官營又東北合洪河東明縣志

  賈魯河 在東明縣東南元至正四年河決白芳堤又決金堤水勢北侵安山沿入?通運河九年督漕運使賈魯以二?獻一議修北堤以制横潰一議挽河東行以復故道丞相脱脱題其後?十一年四月命魯為總治河防使發民十五萬軍二萬人供役十一月工畢河復故道南滙於淮東入於海其濬故道通長二百八十里有竒始自白茅長百八十里繼自黄陵岡至南白茅闢生地十里南白茅至劉莊村接入故道十里入山東界河防攷賈魯河在縣南六十里東明縣志

  灉河 在東明縣南五十里舊自黄河分流折而東北入山東曹州界今湮按爾雅河出為灉今東明之灉自大河分流東入曹鄆與禹貢所稱灉沮會同者道理差合而元和志以灉沮二水俱出雷澤縣平地似與爾雅之文不合或川源變遷今昔不同歟俟攷

  清河 在開州東二十里澄碧汪洋居民因造紙為業長數里

  淇河 在開州沮洳之山淇水出焉山海經淇水逕雍榆城南又北逕白祠山東歴廣陽里又北逕頓邱縣故城西水經注頓邱縣淇河在縣北五里上接清豐下入觀城界寰宇記淇水自濬縣合衛河支流復引而東流入開州又東北入内黄縣及清豐界方輿紀要

  白家河 在長垣縣東南三十里自毛家潭東經盛家橋入黄河

  淘背河 在長垣縣南三十里自河南封邱縣東流入至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紙坊集入黄河凡遇黄河汎溢即由此北行亦一要害

  五里河 在長垣縣北自河南滑縣流入經小務口抵樊相堡又東南流入於河又逯家河在縣東北三里亦自滑縣流入經小務口抵盛家橋至東明縣入於河二河盖皆濮水之支流也

  古濟水 在東明長垣二縣界濟瀆東過平邱縣南又東過濟陽縣北又東北逕寛朐縣故城北又東北與濮水合水經

  澶水 在開州西南古澶淵也一名浮水亦名繁泉今名為澶州澶淵在頓邱縣南今名繁汙春秋杜預註浮水故瀆上承大河於頓邱縣而北出東逕繁陽故城南張宴曰縣有繁淵春秋盟於澶淵即繁淵也亦謂之浮水焉水經注臨河縣澶淵在縣東南十七里黎州東北八十里寰宇記澶水在頓邱廢縣西南二十里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謂之繁泉明一統志澶州陂在州西南其水由州南界東北經城東二十里曰清河頭分為二流一注霸家河又東逕濮州入張秋河一流逕清豐縣東南界孫固城北滙為朱龍河開州志

大河故道有三其一自河南滑縣流入經開州西北又東北逕清豐縣北又東北經南樂縣西北又東北經府城東又東北入山東館陶縣界此西漢以前黄河經行之故道也

  元光三年春河水徙從頓邱東南流入渤海夏河水決濮陽漢書武帝紀河水故瀆東北逕戚城西又逕繁陽縣故城東北逕隂安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昌樂縣故城東又東北逕平邑郭西又東北逕元城縣故城西北而至沙邱堰水經河之故瀆則為北瀆王莽時塞故世俗名是瀆為王莽河也水經注貴鄉縣大河故瀆俗名王莽河西去縣三里昌樂縣王莽河西去縣十六里元和志大名縣大河故瀆在縣東三里俗名王莽河注水經云故瀆又東北逕元城西北至沙邱昔禹治洪水播為九河自此始也 徳清軍王莽河在城西南五里寰宇記

  一自滑縣流入經開州西南又東北經清豐縣南又東北入山東觀城縣界此東漢以後及唐宋時黄河所經之故道也河水東逕鐵邱南東北流而逕濮陽縣北為濮陽津水經澶州頓邱黄河在縣南三十五里清豐河在縣南五十里臨黄河南去縣三十六里元和志澶州有濮陽大韓大吳商胡王楚横隴曹村依仁大北岡孫陳固明公王八凡十三埽大名府有孫杜侯邨二埽景徳元年河決横隴埽慶歴八年決商胡埽皇祐元年合永濟渠注乾寧軍是謂北流嘉祐元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河不能容是夕復決五年河流派别於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自魏恩東至徳滄入海是謂東流神宗熙寧二年開修二股河東流八月北流閉而河自其南四十里許家港東決汎溢大名諸軍州境十年七月大決於曹村澶淵北流斷絶河道南徙東滙於梁山濼分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於淮一合北清河入於海元豐元年五月河復歸北四年小吳埽大決自澶注於御河八年三月河流雖北而漲水往往東出於是囘河東流之議起元祐元年張問請於南樂大名埽開直河并簽河分引水勢以解北京水患於是減水河之議起四年正月詔罷囘河及修減水河元符二年六月河決内黄口東流遂斷絶宋史河渠志

  開州河舊經城南宋所開商胡六塔渠故址皆在州境明外史地理志黄河故道在開州南正統十三年河決陽武循故道至開州南一百二十里東流抵濮州過張秋入海其流奮擊聲聞數十里俗名響子口明志一自河南封邱縣流入經長垣縣南又東經東明縣南又東入山東曹州界此宋南渡以後黄河所遷之故道也

  曹甸都巡河官總東明埽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以開州之長貳提舉河防長垣之令佐勾管河防事金史河渠志蘭陽儀封之河舊出其縣北與長垣東明分水元至元中河屢決汴梁遂出蘭陽儀封之南而長垣東明界中無河矣禹貢錐指

  長垣縣南六十里廢東明縣南五十里皆有黄河故道明一統志

  按黄河自金明昌五年南北分流元世祖至元時會通河成河始全入於淮不經府境明萬歴五年荆隆口決而長垣東明復被河患盖亦一時潰入之水非河之正流也

  瓠子河故道 在開州南元光之中河決於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輒復壊於是久之不事復塞後二十餘嵗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天子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於河令羣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寘決河卒塞瓠子而導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蹟史記河渠書濮陽縣北十里即瓠河口也漢元光之年河水南決武帝元封二年塞瓠子口築宫於其上名曰宣房宫故亦謂瓠子堰為宣房堰而水以瓠子受名焉平帝以後未及修理永平十二年顯宗詔王景治渠築堤景乃防遏衝要疏決壅塞瓠子之水絶而不通惟溝瀆存焉水經注

濮陽瓠子口在縣西南十七里河津是也寰宇記

  瓠子口在開州城西南二十五里明一統志

  屯氏河故道 在大名縣東南自塞宣房後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經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廣深與大河等元帝永光五年河決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絶漢書溝洫志

  大名縣屯氏河俗名毛河寰宇記大名東南有屯氏故河明外史地理志

  六塔河故道 在清豐縣東南三十里詳大河故道

  西湖 在開州西南舊時河流滙入積而成湖夏秋時瀰漫甚廣後漸淺涸然猶渟流蕩漾周數百畝方輿紀要

  張家澤 在大名縣東二里魚藻繁衍冬夏不涸昔有縣令張珩者結廬讀書澤上因名方輿紀要

  長羅澤 在長羅縣北吳祐年二十每牧豕長羅澤中後漢書吳祐傳長羅縣有長羅澤即吳季英牧猪處也水經注

  髙雞泊 在元城縣界唐中和末宰相王鐸出為義昌節度使過魏塗刼之於髙雞泊即此

  胡栁陂 在開州東南五十里接山東濮州界五代梁貞明四年晉王存勗與梁軍大戰於湖栁陂即此

  西渠 在府城西大名縣西渠唐開元二十八年刺史盧暉移通濟渠自石灰窠引流注於城西夹水製樓百餘間以通江淮之貨故有西渠之名寰宇記

  雞爪渠 在清豐縣東宋紹聖初河決内黄吳安特請開清豐口雞爪河以洩水勢即此

  鳯溝 在長垣縣西四十里

  蓮花池 有四一在大名縣東二十里一在南樂縣東十八里一在南樂縣西北三十里一在開州城内儒學後

  三角潭 在大名縣東十五里方塘百畝嵗久不涸或以為龍湫也建龍王祠於其上禱雨輒應

  白水潭 在大名縣西五里

  大名縣白水潭林樹交?菱荇縱横為近郊之勝名勝志

  白龍潭 在魏縣西漳水滙流處

  乾寧三年李克用自將擊魏敗魏人於白龍潭五代史唐紀

  傅家潭 在南樂縣西北四里周約二里許

  黄龍潭 在清豐縣南三十五里斷堤之間約二十餘頃

  余家潭 在東明縣東十里北曰長潭南曰圓潭相去一里許

  黒龍潭 在開州西南大旱不竭俗稱龍湫又有蓮花潭在黒龍潭南三里方五六頃每秋水泛溢則二潭水相通

  閻家潭 在長垣縣東南六十七里明正統十四年河水決入縣境迴流衝嚙因成此潭??治五年築堤環之潭西七里曰牛家口東三里曰大岡皆築堤以防決溢處又毛家潭在縣東南十五里

  寒泉 在開州南即衛風所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也通典泉在濮陽東南濮陽廢縣在今州西南二十里

  御井 在開州治南御井泉極甘洌宋真宗駐蹕時所飲之井

  琉璃井 在長垣縣荆岡集年久磚近水者色如琉璃故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