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宗山水大师 ,山水作品20幅,绝美!
刘子久(1891—1975),原名光城,号饮湖,天津人。著名国画家,与刘奎龄、刘芷清、陆莘农(陆文郁)、萧心泉合有“津门画家五老”之称。1920年毕业于北平中央陆军测量学校高等制图班。
同年参加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受教于著名国画家金城,学成后曾任北京湖社画会干事和导师,十几年中先后培育了王颂余、孙克纲、刘继卣为代表的约400位国画人才。
天津当年的老画家中刘奎龄和刘子久并称为“天津二刘”,刘奎龄的工笔花鸟走兽称誉当年画坛,而刘子久的北宗山水则开创了当年天津国画山水的新时代,称雄于天下。
刘子久先生是国画大家、卓越的人民美术教育家、博物学家、天津美术事业及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在天津美术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天津当年的老画家中刘奎龄和刘子久并称为“天津二刘”,刘奎龄的工笔花鸟走兽称誉当年画坛,而刘子久的北宗山水则开创了当年天津国画山水的新时代,称雄于天下。刘子久的国画作品六法兼备,注重写生;章法谨严,笔墨苍劲;赋色沉静,借古开今。传统功力极为深厚,又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其用笔雄强稳重,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皀、戴进诸家。所画山石林木茂盛苍古,盖得力于盛懋、王叔明、王石谷等人。
在墨法上,刘子久兼用积墨、破墨、泼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融南北二宗于一炉。其花卉画面貌不一,有的属于重彩勾染一派,有的属于水墨淡彩,有的全以水墨写出,既有古人传统,又有个人风貌。就其总体绘画风格而言,侧重于布局谨严、用笔苍劲的“北宗”一路。其在建国初期的山水画与花卉画,破除了传统技法不能反映现实生活的陈规陋习的传统观念,一改变昔日片面崇尚古人的观念,大胆探索山水画的创新问题,借古开今。他带头走出画室,到祖国的各地写生,“收尽奇峰打草稿”,率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新山水画,被誉为新中国新山水画的开路先锋。
从1934年5月开始,刘子久先生在天津美术馆任秘书兼国画导师。按照馆内的章程,馆内共分三股,秘书兼第二股主任,除教学之外,主管鉴定、征集、调查等事项。对于美术馆的工作,子久先生感情投入,积极热情,对职责分内之事一丝不苟。就拿子久先生为馆里征集书画藏品这项工作来说,便充满艰辛。美术馆不同于博物馆,有其职能的约束、经费的限制,不可能古今中外一应俱全,必须按照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来进行操作,又要顾及藏品的质量,为此子久先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他主动将自己的一些藏品和个人作品无偿捐给美术馆,又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友朋关系,得到了不少湖社同仁的作品,除了将“琉璃厂内十大湖”的作品搜集齐全之外,还陆续征集了北京、上海等地许多画家的作品。同时也注重收藏本地画家的作品,往往不以名气大小为主要原则,除了像陈靖、张兆祥、陆文郁、马家桐、刘奎龄、陈少梅等大家之外,还包括李霞山、谈月色、周铁珊、黄逸儒等津地小名家的作品。凭其敏锐的眼光、超群的知识、公允的心怀和敬业精神,使美术馆的收藏和陈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对艺术品征集的宗旨非常明确,绝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明确提出要发挥藏品的社会作用,使之长期对外,公诸同好。
————————————
微信改版,不小心咱们可能就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