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12 从一介布衣到六国封相的晋级之路

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资治通鉴》第二卷

公元前333年,东周王城洛阳城内,万人空巷,人们拥挤在城门外的驿道两侧,翘首以待。

一队旌旗飘扬的车队,渐渐地出现在驿道远端,进入人们的眼帘。那车队气派非凡,车马行李、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多不胜数,排场简直比周天子周显王出行时还盛大。车队中间,一位中年人端坐于豪车之上,意气风发。

这位中年人就是苏秦。

苏秦的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317年,家住洛阳,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如今却腰佩六国(燕赵韩魏齐楚)相印。这次来洛阳,只是路过,顺道回家看看。但当苏秦看到夹道欢迎的人群,看到周天子特地派来犒劳的使者,还是既震惊又悲哀——人性,不过如此。

想当初,自己是何等落魄?何等不受人待见?如今一朝功成,人们的态度又是何等的恭敬?

苏秦是鬼谷子的弟子,他从鬼谷子门下毕业后,满怀希望地前往东周王城洛阳找工作,可惜周显王极其手下的大臣都不识货,还没见面就拒绝了他。

被周显王无情拒绝后,苏秦决定西行去秦国,并向秦惠文王提交了自荐书。无奈秦国当时刚刚处死商鞅,对外来户极为排斥,秦惠文王暂时也无心东扩,于是便把苏秦的自荐书束之高阁。

苏秦不明就里,等待了好长一段时间仍不见秦惠文王伸出橄榄枝,便再次向秦惠文王递交了一封自荐书,结果仍然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苏秦还不死心,第三次、第四次向秦惠文王递交自荐书……如此递交了十次,秦惠文王终于受不了了,命人把苏秦叫到跟前实话实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

苏秦明白了真相,只好回家。

但在秦国呆了这么长时间,虚度光阴不说,连回家的路费也已耗光,故而苏秦只能徒步从秦国回到洛阳老家。好不容易回到家里,老婆不搭理,嫂子不做饭,兄弟不理睬……

苏秦倍受冷落、失魂落魄、欲哭无泪,感叹说:“一个读书人既已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何用?”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开始埋头苦读,学习困了,就拿锥子戳自己的大腿——这就是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图:苏秦锥刺股)

如此闭关修炼了一年,苏秦重出江湖,以合纵之术(战国中后期,秦国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苏秦于是游说六国联合抗秦,此为“合纵”。而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弱国的策略,叫“连横”)说动燕国,接着说动赵国、韩国、魏国、楚国以及齐国。

如今大功告成,苏秦成为六国合纵长,佩六国相印,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

苏秦的仪仗队途经洛阳,曾无情拒绝他的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害怕,赶快派人为苏秦的车队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回到家里,原本对苏秦不屑一顾的兄弟、妻子、嫂子更是俯伏在地,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

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嫂子赶紧匍匐到他跟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如今地位显贵了,有钱有势了啊。”

苏秦听到这话,感慨万千,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亲戚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还能佩带得上六国的相印吗?”

于是,苏秦当场就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报答所有以前对他有恩之人。当初,苏秦去燕国,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现在富贵了,就拿出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给那个人。

(图:苏秦六国封相)

苏秦的随从人员中有一人没得到报偿,就自己上前向苏秦讨要。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去燕国,在易水边,在我最困窘不堪之时,您却一再要离开我,所以我对您很有意见,把您放在最后。现在,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总之一句话,苏秦如今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大大地快意恩仇了一把。

苏秦以一介布衣之身,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六大诸侯,从而达到个人的人生巅峰,其游说技巧堪称经典,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他说服诸侯的过程中,始终紧紧抓住了人性中的两大心理:一、喜欢赞赏听好话的心理;二、追逐利益的心理。

除此之外,苏秦很善于根据不同的游说对象,采用不同的游说策略,陈述厉害关系;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各国国君的立场考虑问题,替他们的利益打算,这也是苏秦之所以能够顺利说服各诸侯国君的利器。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

苏秦命人把六国合纵盟约送去秦国,秦国从此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所以,苏秦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建设多国联盟,除了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外,在客观上为六国构建了一张抵御秦国的盾,对六国抵御秦国有一定的作用。后世有人说苏秦是纵横家,搞合纵纯粹是为了个人利益,是不正确的。

(0)

相关推荐

  • 《史记》:苏秦举一人之力,六国合纵!见赵王,会魏王访楚王

    "六国兴亡事系君",是唐人贾岛咏叹苏秦的诗句,虽说诗家之言,难免夸张,但还是能从中觉出,苏秦举一人之力,兴亡六国之事,实在不可小觑.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年轻时,游学齐国,曾追随鬼谷 ...

  • 苏秦:那个靠嘴吃饭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 / 子玉 寒窗数载,苏秦自以为这么多年的博览群书一定会使自己在天下诸侯面前一鸣惊人.可现实却狠狠地敲了他一闷棍,求职几年,他不仅没有谋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却完全沦落为一个标准的"犀利哥&q ...

  • 即便它杀人于无形,你又能奈何?

    <文艺众家> 做有温度的自媒体 有人把金钱比喻成魔鬼,比作是潘多拉魔盒上的钥匙.它把人类的贪婪.自私.虚荣.嫉妒等一切丑恶都释放出来.钱这东西啊,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但是,人们对他的喜爱 ...

  • 人穷衣服破,说啥都是错

    穷在长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虽然残酷但社会现实就是如此. 古有我的洛阳老乡苏秦,游说秦王失败,连个村长也没当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路讨荒要饭回到家中.迎接他的是"妻不下杼,嫂不为炊, ...

  • 战国风云46 利令智昏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曾三次担任赵国宰相.平原君与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同为战国四公子,有贤德,好养士,投奔到他门下的宾客也有数千人. (图:影视剧中 ...

  • 战国风云45 孔子六世孙为何只当九月魏相就辞职不干了?

    孔斌,字子顺,孔子六世孙,贤明有见识,曾在魏国为相.但孔斌在魏国只当了九个月国相,便主动辞职不干了,为什么? (图:孔子画像) 一.受聘为魏相 魏王(指魏安釐王,下同)听说孔斌贤明,便派使者携带黄金绸 ...

  • 战国风云44 名士虞卿:为朋友,视名利如粪土

    虞卿,战国名士,为人洒脱,才能出众,赵孝成王在位期间,曾担任过赵国的国相. (图:影视剧中的虞卿) 虞卿第一次见赵孝成王,潇洒得简直掉渣.他脚踏草鞋,肩搭雨伞,径直走进王宫面见赵孝成王.还好赵孝成王不 ...

  • 战国风云43 齐襄王到底是精明人还是糊涂蛋?

    齐襄王,本名田法章,战国时期齐国的最后第二位君王,从公元前283年即位到公元前265年去世,在位19年.在这19年的时间里,他既依赖田单之力收复河山,治理齐国,又处处提防着田单.齐襄王田法章,到底是个 ...

  • 战国风云41 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与白起.李牧.王翦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我以为,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原因有二: (图:廉颇画像) 一.缺乏战略眼光,战力平平 公元前2 ...

  • 战国风云38 战国名将乐毅两受离间,为何能大难不死?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因为受到别有用心者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与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等.而那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又往往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 名将乐 ...

  • 【缅怀袁老】叶茂 || 一介布衣国士身,杂交水稻敢求真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叶茂,原名叶继根,江西萍乡籍,1957年8月生人,骨科学专家,主任医师兼职教授,一生爱诗喜词,有<八所诗集>待印. 缅怀袁老 · 小辑 ...

  • 做一介布衣,过一世逍遥

    一袭布衣,质朴无华, 载世间大道,成傲骨无双, 素衣麻缕,觅半亩方田, 桃林诗画,寻一处安居. 传统概念中,衣着代表身份, 比之绸缎皮草,布衣是粗劣的, 如草芥般,难登大雅之堂. 因此,它的主人大多身 ...

  • 纪录片《战国风云秦灭六国》2小时完整版,建议收藏观看

    纪录片《战国风云秦灭六国》2小时完整版,建议收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