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您成天“沾花惹草”,不累吗?
《延禧攻略》中,温文尔雅的富察皇后,艺高人胆大的令妃魏璎珞,不择手段的娴妃,她们倾其一生,只为一人——乾隆。
乾隆,也由此被戏称为“大猪蹄子”,成为历史上“沾花惹草”的皇帝。但是今天我们的要说的“沾花惹草”,可不是后宫的妃子,而是些真正的花花草草。
要细数康乾盛世的奇观,中西结合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绝对算是一个。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创造和经营之下,圆明园有了“万园之园”的美誉。
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自然少不了点缀的景观植物——清宫旧藏档案《圆明园内工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抄本就可以一窥圆明园中的花草树木。
当时,虽然清廷采取了闭关锁国的贸易封锁政策,但是西方传教士为了得到在中国传教的许可,总是会带来许多西方的珍奇,这些,清廷往往来者不拒地收下,就地装扮起了紫禁城和圆明园。
清 余省 《海西集卉》册之“瑞珠盘”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冠状银莲花
这些由欧洲人引入的新奇观赏植物,称为“海西”,清宫对“海西”花卉的大力引入也源于乾隆皇帝对西洋风格园林景观的兴趣,而乾隆早期的宫廷中有一位传教士——法国耶稣会士汤执中,看准了这一点,不断给乾隆皇帝各种惊喜。
清 余省 《海西集卉》册之“茜秋霞”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花毛茛
汤执中来华主要是为了传教,其次是为巴黎皇家植物园搜集中国的独有的植物标本和种子——荷花,苏铁,角蒿,翠菊,侧柏,槐树,臭椿等中国植物,经由汤执中进入欧洲,同时又把欧洲独有的植物引进给皇帝。
一次,他见乾隆心情甚好,便提出想进献两株产自欧洲的植物,乾隆爽快同意。待植物呈上,汤执中说,这种植物的叶片随触而动,不一会儿又会重新舒展,立即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极大兴趣,一试果真如此,乾隆为其命名为“知时草”,命宫廷画师郎世宁立即将其描绘下来,成了流传后世的《海西知时草图》。
清 郎世宁 《海西知时草图轴》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自此一有空就去触碰这颗神奇的植物,为了它因为自己的触碰而产生的互动欣喜不已,为此甚至还在郎世宁绘制的《海西知时草图》上留下了一篇诗。
诗前小序:
“西洋有草,名僧息底斡,译汉音为知时也,其贡使携种以至,历夏秋而荣,在京西洋诸臣因以进焉。以手抚之则眠,逾刻而起,花叶皆然。其起眠之候,在午前为时五分,午后为时十分,辄以成诗,用备《群芳》一种。”
正文:
懿此青青草,迢遥贡泰西。
知时自眠起,应手作昂低。
似菊黄花韡,如椶绿叶萋。
讵惟工揣合,殊不解端倪。
始谓箑蒲诞,今看灵珀齐。
远珍非所宝,异卉亦堪题。
据考证,“僧息底斡”,是意大利文“Sensitive”的音译——也就是含羞草。
清 余省 《海西集卉》之“朝阳凤”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旱金莲
“今看灵珀齐”这一句,是说含羞草的神奇,让乾隆想起了此前收藏的一块包有小草的琥珀,琥珀中的花草虽与空气隔绝,但是依然随着春夏秋冬一枯一荣——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这么神奇,但乾隆将灵珀视为祥瑞之物,而能与它看齐的,便是这株含羞草了。
清 余省 《海西集卉》之“檀罗结”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桂竹香
汤执中因为在培养含羞草时展现出的植物学素养,得到乾隆皇帝大加赞赏,命他到圆明园负责皇家园林的景观植物管理,鼓励他继续为宫中引入域外奇葩。
清 余省 《海西集卉》之“白香芸”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罗勒
于是乎,它们的形象就被当时的宫廷画师认真描绘了下来,集成《海西集卉》。有意思的是,册中的许多富有诗意的花卉名仅在此出现一次,乾隆朝之后并未沿用,让今天的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对应哪种植物。
清 余省 《海西集卉》之“晓云酣”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冠状银莲花
而像“万寿菊”、“紫茉莉”、“晚香玉”、“西番莲”这类名称直到今天还在被使用,这有可能说明当时进入中国的样品不是全部都繁殖培育成功了,随着部分昙花一现的植物的消失,清代文人对它也没有继续的记载,所以其最早的翻译名称也遗失在历史之中。
清 余省 《海西集卉》之“紫香芸”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称紫叶罗勒
这些本在欧洲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在有限的中西方交流背景下被引入清宫,虽然民间难得一见,却也真正地为“万园之园”注入了另一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植物审美。
绘画中的圆明园西洋亭与灌木迷宫
在长期的栽培观赏中,许多域外观赏植物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它们逐渐像牡丹、梅花等本土花卉一样,被海纳百川的中国人赋予了美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