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堃:秘传丹道功讲座五——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中
读者须知
李锡堃先生,年青时,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当时,就曾拜师学道;五十多岁以后,又从朱馨斋老先生研习道家内丹养生功法。头五年祛掉身体一切杂病,体质加重;第二个五年,得到水火相济,阴阳相交,又名大小周天;第三个五年,得着胎息还丹;第四个五年,坐到浴沐养胎,“物吾双遗”。从此,免医而得道矣。著有《丹道养生功》。
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中
李锡堃
丹胎图第三步上线,即温养炁胎线,发展的结果是胎圆,从此可脱胎、立法身。胎圆就是胎神圆满,即佛教所谓的“见性”。佛学认为,“见性便是佛”。道家认为是得道成仙,成为“神仙”。所谓“神仙”,就是无思无欲,心情舒畅;体快身轻,静动自如;有之不嘻,无之不恼;智慧广大,无所不知;登山如平地,身轻如鹅毛。当然,一闭眼就能进入胎息,就没有凡呼吸,即没有口鼻呼吸时,已可算是得道成仙;因为,胎息是仙凡的分界线;但,这只是成为地仙,能长生不老,但还未成为神仙。《伍柳》说,灭尽定时,“二炁俱无,食脉两绝。……昏沉尽绝,散乱俱无。……方为纯阳果满之胎神,而已入于神仙之域矣”;又说:“绝无动静起灭,即是胎圆,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未成我,而未分精炁与神之时。正《入药镜》所谓'终脱胎,看四正’而得者。”“四正”是指一天中子午卯酉四正时。大周天开后,自然每天于四正时给你进行沐浴;到时,你会感到全身有温温之热;而其余时间,如不练功或不在活子时中,则无此感觉。胎圆后,体成纯阳,一天二十四小时,全身都在温温之热中,反而不感觉有四正时的沐浴了。所以,《伍柳》注解“终脱胎,看四正”这句话时说:“看四正者,验四正工夫之有无也。有,则胎尚未圆。以其有,乃养胎之工也。无,则曰灭尽定,而阳神成就矣。”初结胎时,神尚在阴,为阴神;胎圆时,才成阳神。胎圆时,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呼吸绝而魔无。
引文中所引“胎圆,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伍柳》用道家“顺生人,逆成仙”的基本理论来说明炁胎和胎息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伍柳》说:“夫人身,初时只二炁合一为虚空中之炁而已;无胎也,亦无息也。因母呼吸而长为胎,因胎而长为息。及至胎全,妙在随母呼吸而为呼吸;所以,终日呼吸而不逼闷。此缘不由口鼻呼吸,只脐相通;故能似无气息一般。此正真胎息景也。离胎而息即断。无母脐与子脐相通,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即与胎中呼吸同而暂异其窍耳。逆修返还之理安得不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还为胎中息耶?!凡返还呼吸时,以口鼻呼吸之气而复归于胎息之所,如处胎息之时。渐渐炼至胎息亦真无。真无者,灭息定之义也。方是未生时而返还于未有息,未有胎前之境界,不落生死之途者矣。”《伍柳》又说:“人从禀受,性命原是一团。盖人受胎之时,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点灵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谓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谬也。”这两段的大意是说,人最初是由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与自然所给的“一点灵光之性”(元神),三家和合成的混沌一团。那时,无胎无息,性命不分,即元神和元炁不分。后来,随着胎的形成和生长,才有胎息;性命才分开,即元神和元炁才分开。出生后,由胎息变为口鼻之呼吸(凡呼吸)。道家逆修就是先由凡呼吸返还为胎息;然后,再由胎息返还为无胎无息,性命合一,神炁合一的混沌状态。这也就是胎圆的状态。胎圆时,炁圆、炁满,没有炁波,全身哪儿都不动。这时,道圆、胎圆、炁圆,统称为“三圆”。
胎圆以后,就可以脱胎。脱胎就是炁体脱离肉体。脱胎时,先感觉有两个身体;——肉体和炁体;以后,只感觉有炁体,不感觉有肉体;整个成为一个炁体,像一个炁球飘浮着。炁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比肉体大,能包住肉体,把肉体中的阴浊之气化掉;直到化完,体成纯阳,才能脱胎,才能出阳神。阳神不要出得太早,让富富有余才出;出后,才易成长。就如生小孩,足月生,好养活;月不足而生,则难养活。脱胎的条件有四:(1)全身炁满;(2)八脉开,百脉开,各处炁都通;(3)静笃时,即静极时;(4)不能从肾中脱,因肾中有浊气;最好,从天门脱胎。脱胎另有秘诀,到那时才教。不能提前教;否则,可能导致提前死亡。脱胎时有光。顶上出气而无光,是排脑中三尸阴浊之气,不是脱胎。道家认为,肉体可烂可臭,是假身;炁体永远不灭,是真身。
胎圆时,就能入大定:一定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还很舒适。入定时间长短依道衡(即功力大小)而定;到时,自然会觉醒,眼自然会睁开。静生慧,定生神。
胎息还丹就是金液还丹,就是结金丹,还金丹,是仙道中最重要的事。《伍柳》说:金丹“即丹田所炼成之炁,名曰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炼成”;“性在泥丸,命在脐”。命即元炁,藏于脐;性即元神,藏于泥丸。这就是说,金丹是元神与元炁接交合一而成的;简单地说,就是神炁相交合一而成。这恰好与上线温养炁胎而达“性命合一、神炁合一”是一致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上线与下线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
神炁相交的过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已经开始。我们在上文中说过:意守玄关(一窍)中,“找到它时,会有快意,而脑囟门也会有所感。”脑囟门就是泥丸。“有所感”就是有所通。也就是说,玄关(一窍)与泥丸那时通了;或者说,玄关窍之一炁(真阳)与泥丸之元神(真阴)相通了。阴阳相通,阴阳够数而平均,必然会接交而合一。不过那时交在下边,即天地之下交;而且神炁相交之量较少,不占主导地位而已。然而,这种“脑囟门也会有所感”的现象,随着功力的提高,则日益加强;特别是到第二步心肾相交中,更为明显。那时,无论意在炁穴、玄牝、会阴、玄关(一窍)、绛宫或黄庭;只要窍位找准了,不仅会有各窍位特有的快意,而且泥丸的感觉也特强。因此,这两者成为窍位是否找准的主要判据。意守下宫和中宫这些关键窍位,对产生真铅、真汞和大药(真正一炁)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对补充元炁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些窍位与泥丸相通也就是神炁相交的明显迹象;虽然,那时还不知道究竟通过什么渠道相通。后来,大周天开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通过督脉相通的。大周天由虚象发展到实象也就是神炁相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进入大周天实象(督脉这条“橡皮热管子”出现了),也就进入胎息,开始胎息还丹。
胎息还丹初期只结阳丹,不结金丹;而且,这段时间还比较长。开始结金丹以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不是每天都能结金丹,一年结几次,就不易;而那时,阳丹则每天,甚至每坐都能结。阳丹也是上品之丹,也是无为之丹,与金丹属同一类型。阳丹和金丹都是采大药而结丹;都是从炁穴开始,又返还到炁穴;都是后升前降转一圈;都是在泥丸“九转丹成”;丹成后,都要先归心(服丹),然后,蛰藏到炁穴(还丹);蛰藏后,都能形成人为的沐浴而温养全身、温养道胎。阳丹与金丹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结丹景象不同。结金丹反应很强烈,结阳丹反应较轻柔:结金丹生热较多,结阳丹生热较少;结金丹快意较强,结阳丹快意较弱;结金丹,眼前现金光,结阳丹,眼前现白光;结金丹时,“六根震动”,“虚室生白,龟缩不举”,……。但是,金丹必须在结阳丹的基础上才能结。阳丹与金丹似乎有渐变(量变)与突变(质变)的关系。这就是说,结金丹是在较长期结阳丹这个渐变和量变的基础上,在主、客观条件适宜时,才能发生突变和质变。因此,既然把金丹叫做舍利炁;似乎可以把阳丹叫做“准舍利炁”或“稀舍利炁”。
大药是怎样采到泥丸宫呢?采药方式有多种。要看药的老嫩和督脉通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当督脉不很通畅,炁已到尾闾上不去时,可以用“有意呼,无意吸”的方法,逐步引炁过后三关,进达泥丸。当坏景(迷糊中见异性)已现,精欲射未射,而大药即将走漏时,就应采用“青龙剑”:两眼微开,返视泥丸,全心全意守泥丸。这时,如果采成功,药的效力是很大;所以,把这个火候叫做“不老不嫩”。但这时才采,有较大的危险;一不慎,一时迷糊,就要造成大漏。所以,最好在坏景现以前就采;虽然得的少些,进度慢些;但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时,转大周天的过程中,大药自动分批送到泥丸;大药送到一定程度时,大周天自动停转。当督脉完全畅通时,可以用不采之采的方法;意守黄庭、炁穴或玄关(一窍),大药自行进达泥丸。这样,自行升顶的药劲足,补脑效力大;而意领上顶的药劲不足,补脑效力差。总之,大药来时,往往反应较强烈;这时,千万不能心忙意乱,心要稳定(准备紧急时采用青龙剑),静候其长旺,待旺极而刚回头时,才采(意采心得也是如此进行)。静候中力戒昏沉和散乱。当来药而不起阳,没有漏的危险时,就静候其自行化炁结丹升顶;千万不能乱采,不能把丹当作药来采,更不能连采;否则,可能使丹化为水而泄漏掉。
大药经督脉进达泥丸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净化大药,丹经叫做“炼金出矿”。因为大药产于下宫和中宫;其中必然含有肾炁和心炁。而肾炁和心炁并非纯阳,还有阴气和浊气。督脉通五脏六腑。各脏腑本身之炁的气质各不相同:有的阴多阳少,有的阳多阴少,有的半阴半阳;有的含浊气较多,有的含浊气较少。因为“同气相求”;大药经过督脉时,各脏腑分别将其中与自己气质相同的炁吸收去了,大药就净化了。大药至督脉上端到大椎以后,只剩下纯阳的一炁。用它才能补脑。如未净化,让不纯的炁入脑,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能导致各种神经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