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丨脑后音到底是啥,你知道吗?

“脑后音”其实是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

一般的发音,气是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而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

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关于“脑后音”唱法。

“脑后音”其实就是头声的感觉, 正是这种高位置的发声方法, 使声音上下贯通, 具有很好的混合共鸣效果。

“贯于顶”, “顶”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指的是声音的共鸣焦点或集中点。

高位置要求演唱者在所有的声区里唱每一个音与每一个字时, 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 有头腔共鸣的色彩音响, 即“头声”。

声音的位置越高, 头声的成分越多, 音色越优美, 音质越纯净, 演唱越省力, 获得“头声”能永葆声音的青春。

如《锁五龙》中单雄信“不由得豪杰笑开怀”的“杰”字, 是“乜斜”辙的字, 字音很不好发, 如不用高位置头声的方法来演唱, 很容易唱横。

而用挂头声的方法来演唱,同时把字尾收在高位置上, 这样声音就有发挥的余地, 同时达到字音纯正的效果·

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歌曲在演唱时都会加入一些戏曲元素。使得脑后音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