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
受若伊爸爸委托,写“牵”字,当然,他也没有要求让写“牵”的什么,为什么要写“牵”。那么,还是从字形、读音和意义来写。
牵,是牛部字,说文解字解释说“引而前也”,就是拉着往前走叫“牵”。小篆字形如下:
牛字上面的部分,有绳子,有支架,大概是农业发展到了精耕时代的造的字吧。
“牵”的对象是牛,那么在使用的时候,首先肯定是牵活物的用法。有时候牵牛,有时候牵羊,还有时候牵人,当然现代还有牵蜗牛的。流行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牵的就是蜗牛。
牵牛的用法,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要为帝王师,每天用各种比喻把王引入彀中,以劝说帝王行仁政,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次是拿一件道听途说的事情说事,说,我听胡龁说,近臣拉着一头牛去祭祀,您在堂上看到牛因为恐惧而发抖,心中不忍,就用羊替换了这头牛,有这事吗?齐宣王说有。孟子就通过这个推断,齐宣王有不忍之心,盛赞。
这里牵的就是牛。著名的故事还有肉袒牵羊,顺手牵羊、牵黄犬等,还有牵人的:《三国志·蜀书》张飞义释严颜的故事:“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日:'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动词词义的变化,一般是由宾语变化引发的,比如,牵,开始只能牵活物,后来宾语变了,可以牵无生命物了,比如:侍妾买珠还,牵萝补茅屋;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牵丝、牵红线……词义就越来越泛化了。还变得越来越抽象,可以牵挂的对象越来越多,牵挂一个人,其实是内心的一种牵系,已经跟上文讲的义释严颜里的牵,完全不同了,牵字里隐含了绳子,这种绵长、不绝如缕的感觉,在牵挂一个人的时候尤其明显,魂牵梦绕,这个牵、绕都含有糸,丝丝缕缕,斩不断理还乱……
动词有主动的用法,还有被动的用法,有些被动用法会用不同的字来表示,比如受、授,有些就施受同词了。牵就是施受同词的字。被动用法就是被牵。被牵着就会累,不自由,就有了牵累、牵扯、牵绊等各种不得已——人生本也不自由,名利、俗务各种牵绊,柳永因为要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惹怒了主上,换来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隆恩,从此没了俗务,当然也没了舒适……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吧,人生大概就是忍受各种牵绊,戴着镣铐跳舞吧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