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法作品褚遂良《倪宽赞》,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

《倪宽赞》跟《大字阴符经》一样,即使是否是褚遂良写的真实性存疑,却也都属于水平极高的作品;其次,这两个墨迹版的书写味道很不相同, 除了美女簪花似的一步三摇有点类似,在用笔的力度感、笔画上的小动作、习惯的走势和方向上存在很多差异,感觉像是两个人写的——也许,褚遂良就有这样的水平,能写出风格迥异的作品?

临《倪宽赞》

倪宽赞的写法很有意思:

第一是结构。如果把它的用笔细节去掉,光看结构,后世的颜真卿确实跟它很像: 稳重,匀称,舒朗,修长。有比较好的颜体功底的,写此帖在结构上不会感觉困难。当然,也有考据说这是宋人仿写的,那就是仿写人有很强的颜体功底了。不管怎么说,颜真卿在书法上是吸取了褚遂良的营养的,所以不管谁在前,两者之间的关系都说得通。

第二是笔画的曲线。说褚遂良的摇曳多姿,主要是说他的笔画,《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倪宽赞》都是这样, 所有的笔画都是 S 形,大 S 小 S 长 S 短 S 粗 S 细 S 明 S 暗 S,各种 S 不一而足。如果把笔画写成直线,甚或只写出单纯的弧线,都不是褚遂良。

第三是独特的笔画姿态—从隶书而来的。尾巴出尖的横笔;出尖的点;细若游丝般的撇;由尖细到厚重的捺笔—这些姿态构成了倪宽赞的独有趣味。

第四是极致的唯美追求。通篇仿佛宫装纱裙簪花美女过凉殿,头顶花瓣轻颤, 身上纱裙轻飘,不需忸怩作态,自然一步三摇;写时气息不得一丝过粗,否则就会破坏那种静谧的美感。


▶图文来源《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

进行“百日百贴”活动,对蓝霖不仅仅是对北京大学120周年的献礼,更是一个挑战,他想看看自己能应对多少种不同的书写趣味;同时也是借机对历史名帖进行一个一定规模的通读、泛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