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清阳虚、阳郁、气郁
中医里面很多人会辨别阳虚、阴虚,并且按照这两个大方向开方,一般都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其实,在临床上,还经常碰见第三种情况,有的时候是第四种情况。
有阳虚,就有阳郁,还有阴虚,只不过没有阴郁,但是有气虚,还有气郁,这几个概念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阳虚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来说,阳虚的人伴随着明显的四肢冰凉、无精打采、睡不醒等症状,脉象上有双尺脉沉,舌质淡,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常见的阳虚会导致各种功能衰减。中医对于阳虚证,一般都叫做少阴病,属于肾中火不足,所以治疗上一般会扶阳,用肉桂、附子等温热性的药物。
如果说阳虚是被动型的怕冷,那么阳郁则是主动型的怕冷,阳郁的患者一般都有四肢冰凉,但是又有舌质红,这种人一般都是阳气并不虚的,但是被阻滞在体内无法四散开来。阳郁之人一般还伴随着胆经的问题,性格上偏向于多疑多虑。
针对阳郁的情况,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就进行过专门的辨别,同样是四肢冰凉,但是有的是因为肠胃虚导致了无精打采,所以需要用附子之类的药物补阳;而有的则虽然有四肢冰凉,但是精神很好,人一般比较瘦,这种情况下就会使用四逆散等含有柴胡疏肝理气的方剂。
如果说阳虚是心阳不足,导致肾阳也不足,中医认为心为火,肾为水,如果火不足,就不能下降入于水中,肾阳自然就不足;
那么阳郁就是胆少阳的升发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了肝胆郁热证,气机出现了故障,阳气升降出入无法正常发挥,产生了阳郁。
气郁则是没有明显寒热症状的条件下,气的升降出入气机被阻塞,所以会有各种不适。所以阳郁其实有热象,但是气郁则有寒象。
朱丹溪所谓的郁证其实是气机升降失常的总括,调节气机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调理中焦,“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正是因为郁证多半有气不能升,则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所以会有太渊脉把脉时出现飘忽不定的情况。
郁证又分为六种,气、食、痰、血、热郁。
在现实生活中,气郁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疾病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抑郁症。所以在辨别抑郁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考虑越鞠丸,或者使用朱丹溪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