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当你所认为的不再正确
你一定有过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吧。
尤其是当你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东西似乎还不如以前的平价物品,你更是很难保持冷静。
举个例子:
小明花了差不多2000买了一副森海塞尔的耳机,到手之后迫不及待地拆开试听,结果发现和自己那副99元的耳机虽然还是有明显差别,可丝毫让他没有感受到那种震撼的音效。
感觉这点提升完全匹配不上它的价格。
这时,小明就陷入了自我怀疑:难道我花了血本买来的耳机就这点程度?这可是我看了好几十篇评测后才挑出来的我觉得最好的啊,怎么会呢?
不过他马上又安慰自己:好的耳机是需要煲的,现在不是很听得出效果,等我煲好了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小明发现他花了很多钱买的耳机效果远不如预期的时候,就陷入了矛盾,并马上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来让这个事实变得合乎情理。
这在心理学叫作:认知失调。
何为认知失调?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提出的。
它是一种精神不适(压力),具体来说,由以下几种情况产生:
l 个体同时采取了两种或多种相矛盾的行为;
l 脑海里同时有着相互冲突的观点,想法;
l 接收到了与原有价值观,信念相违背的新信息;
而这种精神状态也暗含了一种精神冲动,即:想要立刻改变这种状态,消除这种不适感。
然后人们就会通过改变行为或改变认知的方式来摆脱这种矛盾的状态。
刚才的小明采取的就是第二种策略。
为什么我们都会对矛盾难以忍受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最不喜欢的就是各种矛盾冲突,这些东西代表了不确定,而不确定意味着威胁。
所以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都能合乎自己的逻辑,能被自己合理地解释,这会让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
而认知失调在生活中也很是常见。
比如在两性关系里,若女方出轨了,她们一般首先会感到愧疚,觉得自己背叛了另一半。
而这件事以后,她们会更容易想起或在生活中更容易看到自己另一半身上大大小小的缺点,这会让她们心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合理解释。
因为他身上无数的缺点意味着:并不是我水性杨花才出轨的,是你臭毛病太多我无法忍受才出轨的。
如此一来,内心便再次获得了平衡,也就不那么愧疚了。
很多时候认知失调会让人变得不理性。
因为在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状态的情形下,我们会轻易地做出草率而绝对的结论
比如你一个要好的朋友如果突然不怎么想理你了,这可能就会与你之前对他的印象发生冲突:我们明明之前经常聊得热火朝天,他怎么就不想理我了呢?
你很疑惑,也很生气,于是,你就可能会武断地认为:看来他是不想和我做朋友了,那好,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谁还离不开谁了怎么的?
于是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对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过他不想理你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许是他妈妈生了一场大病,也许是他失恋了,也许是……
可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是获得了一个信息(他不想理我),然后自己就迅速下了定论(这是因为他不想和我做朋友),来强行获取一个认知上的因果关系却不管它是否正确,然后采取相应的行为。
像这种因认知失调造成的错误的主观臆断,在人际交往中就很致命。
那有什么应对措施呢?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过它确实很重要,说实话,能做到这点的人,80%的冲突都不会成为冲突。
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所以永远不要试图去将看到的事情,现象进行简单归因并深信不疑。
你要允许自己的心中存在不一致。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他们的心中可以同时存在完全相反的观点,事实,而他们并不会为此焦虑,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接受这些事物就是矛盾的,并且他们也愿意维持这种状态。
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包容的心态。
再亲密的伴侣也有背叛你的可能,再好的朋友也有出卖你的风险。
这些可能性虽很小,但不是0,所以一旦你的心中存在这种预期,那么,真正的绝望来临时,你也不至于跌得太深,以至于根本无法爬起。
作者:尚进
编辑:一碗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