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三方大乱斗

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隆庆朝的内阁成员很多,厉害的人物也不在少数,但要论其中的翘楚人物还要属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大神级人物。这三位大神级人物我就不一一多说了,因为懂的人自然懂。接下来的内容,我就直接进入正题,好好聊一聊这史无前例的神仙级三方大乱斗。

历史记载“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这三位大神级人物之间是有恩怨纠缠的。是什么造成这种极深的恩怨纠缠?说到底还是来自于权利的欲望。

第一次对决。这次对决来自于徐阶和高拱,他俩的恩怨始自于嘉靖末期。徐阶使计造成严嵩垮台,严嵩垮台后,徐阶成为新的首辅。徐阶的执政风格与严嵩截然相反,徐阶的路子是以休养生息为主。徐阶点子也好,他执政的期间内,正好赶上了嘉靖帝身患重病,不怎么处理国事的一段时期,这就造成嘉靖帝很少干预徐阶,某一方面来说,徐阶算是半个皇帝。因为徐阶执政的风格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徐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徐阶

高拱有大才且是朱载垕最心腹,最倚重之人,在严嵩倒台后,高拱势必要往上走。嘉靖四十一年时(1562),高拱还是个礼部左侍郎,4年之后,高拱就光速入阁,这升迁的速度属实快的离谱。但高拱入阁有个学问在里头,那就是高拱这次的入阁是经徐阶推荐的,徐阶谈不上是高拱的恩师,但这次绝对有恩于高拱,毕竟这次是实实在在的抬了高拱一手。如果没有徐阶,高拱想入阁恐怕还要往后等几年。资历这东西,在历朝历代都是被极为看重的。

徐阶真有那么好心?咱们接着往下看。徐阶推高拱入阁有两个原因。第一,高拱的能力确实变态,高拱入阁可以分担徐阶一些工作上的压力。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全天下都知道朱载垕与高拱关系莫逆且朱载垕是早晚要继承大统的,到时候朱载垕登基,高拱势必是新朝的未来首辅。老狐狸徐阶并没有畏惧这来自于未来的压力,徐阶反而把这未来的危机视为一次良机,一个可以为自己铺路的良机。既然高拱早晚要入阁,那不妨让高拱提前入阁,这既可以分担自己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卖一个天大的人情给高拱,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这次推荐来交好高拱继而在未来保留住自己的政治资本。这就是老狐狸徐阶的道行,可谓是算到了骨子里。但徐阶做梦都没想到高拱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到纵观整个大明史都仅此一人。性格有缺陷的高拱根本没把徐阶放在眼里,就连推荐之恩也抛之于脑后。

在高拱的认知里,自己当首辅是早晚的事,生性孤傲的高拱根本没把徐阶的这次推荐记在心里,高拱认为徐阶这是在刻意的讨好自己,自视甚高的高拱反而开始鄙视徐阶。徐阶沉稳且低调,高拱凌厉风行且快人快语,这不搭边的性格与处事风格注定徐阶与高拱不能共事,这时候,两人的矛盾就已经产生了。论治国能力,我个人认为高拱要强于徐阶一筹,在议论朝政、制定政策方案时,徐阶与高拱的意见更是大相径庭,这就让两人的矛盾开始激化起来。最要命的是盛气凌人的高拱常常让年老的徐阶下不来台,这就让两人的矛盾逐渐转化为恩怨,总要有一人倒下。徐阶和高拱的恩怨沸腾点来自于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弹劾高拱的一封奏疏,胡应嘉的弹劾来自于徐阶的指使。胡应嘉这次的弹劾掀开了一个大序幕,徐阶方的势力纷纷登场开始攻击高拱甚至在南京闲的没事干的言官也开始攻击高拱以此来支持徐阶。根基尚浅的高拱没有强有力的外援来支持自己,面对这巨大的舆论压力,高拱于隆庆元年(1567)五月辞官回家。重点来了,朱载垕是强忍眼泪同意了高拱回家,这时候刚登基的朱载垕也未必斗得过徐阶。这一次,徐阶胜了,但徐阶也开启了一场不死不休的决斗。睚眦必报且有变态能力的高拱势必不会放过徐阶,高拱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徐阶这次的胜利看似是一场大胜,实际上却是为自己埋了一颗大雷,这是个足以摧毁自己的祸端。为什么这么说?朱载垕上台后,宫里的太监基本上全都来自于裕王府(朱载垕没登基前是大明的裕王),这些裕王府的太监们与高拱有很深的情谊,再加上徐阶在《嘉靖遗诏》与《隆庆登极诏》中频频针对宦官集团,不少大太监都被徐阶动了切身利益,所以在高拱下台后,这些太监们就开始酝酿一场反徐活动。在反徐活动中,大太监李芳起了决定性作用。身为朱载垕的大红人,李芳在高拱不在京的情况下硬是搞掉了徐阶,这足以显示出隆庆朝的风向标已经开始悄然转动了。徐阶的下台也离不开高拱的暗中操作,可以说徐阶下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高拱与李芳。

高拱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高拱王者归来,在这次归来中,高拱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可以说高拱的权势已经很大了。这次上台后,高拱对徐阶进行了猛烈的报复,毕竟朱载垕和高拱在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后已经能站稳脚跟了。高拱的报复很猛,徐阶那些势力几乎全被高拱打掉甚至高拱把徐阶的儿子都牵扯其中。朝堂之外的海瑞虽不是高拱的人,但徐阶家族的确做过不少违法之事且徐阶所侵占的田地严重影响了海瑞施政,公正不阿且为国为民的海瑞随即就对徐阶开炮了。这一次,轮到徐阶抗不住巨大压力了,徐阶给高拱写了封亲笔信来表达忏悔之意,并恳请高拱高抬贵手,放徐家一马。可以说徐阶的这次失败比高拱的那次失败要狼狈很多甚至可以说败相极其难看。在看了徐阶的亲笔后,高拱随即停止了反徐活动。高拱如徐阶一般,也没有赶尽杀绝,也算是徐阶给自己留了一个善果。

看到这,有些人或许会说“小编,你写的只是徐阶与高拱之间的斗争,哪有什么三方大乱斗”。别着急,我还没写完呢!在徐阶与高拱的初始斗争中,张居正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张居正既不偏向徐阶,也不倒向高拱,这明显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一种思想。张居正为什么敢在两位大神面前玩火?因为张居正是年少成名,23岁就中进士并且被选为庶吉士,张居正可谓是前途似锦。当庶吉士时,徐阶是教官,算是张居正的老师。张居正在国子监当司业的时候,国子监一把手是高拱。张居正也曾在裕王府混过,张居正与朱载垕也有一定的交情(高拱走了之后,张居正才进裕王府)。朱载垕、高拱、徐阶对张居正有一个统一的看法,那就是张居正能力过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是高拱,高拱在张居正身上能多多少少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所以在三人之中,高拱最为看好张居正。张居正与大明最有权势的三人都有极深交情,这就是张居正搞玩火的最大原因所在,他在等徐阶与高拱斗得两败俱伤之时,自己好捡漏。

在徐阶与高拱最初始的斗争中,张居正的确是看热闹的。因为更年轻的高拱下台对同样年轻的张居正是有益处的,但张居正知道以高拱的能力,他回朝堂是早晚的事,所以张居正只是在观望,他想看两方暴露出更多的实力从而好日后早做准备。但张居正又不能让高拱离开朝堂太久,因为徐阶一家独大对张居正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张居正在高拱王者归来这件事上发挥了不少作用。在这场大乱斗中,最狡猾的就是张居正,他一直在玩平衡。说句良心话,张居正这样的人与高拱是一类人,都不是甘于人后的主,为了权利,张居正与高拱势必有一战。徐阶呢?岁数属实有些太大了,张居正认为最大的威胁不是徐阶,徐阶只能暂时的影响局势,但并不能影响未来的局势,所以最大的威胁还是来源于高拱。所以在高拱的那次倒台中,处于观望状态的张居正摸透了两方的实力至少是摸透了徐阶的力量。

张居正

在高拱王者归来后,高拱的反徐活动也进入到高潮。这时候张居正发现不能任由高拱这么搞下去了,如果徐阶被压得死死的,让高拱彻底一家独大,那自己也很难捞到好处,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需求,所以张居正不能看着徐阶就这么轻易倒下。张居正还有远见的一点,那就是徐阶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如何借着这次机会把徐阶的势力接盘继而成为自己的政治资本,这是张居正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究竟登不登场与高拱斗一次?值不值得冒这个险?这都是张居正需要权衡的因素。在利益的驱使下,张居正决定这一次站出来,不能在观望了。张居正登台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张居正内心其实也不满独断专行的高拱。何时切入战场?这是个学问。但这对于聪明的张居正来说都不是个事儿。张居正选择切入战场的时机很有学问,他选在了高拱对徐阶儿子下手这个敏感节骨眼上。在高拱对徐阶儿子动手后,很多人都觉得高拱太狠了,很多人都觉得高拱要赶尽杀绝,很多人都对高拱有了微词。张居正在人心惶惶的时候站出来为徐阶求情,这自然博得了徐阶势力的好感,就连中立的大臣们也觉得张居正这次做的很义气,认为他有贤者之风。张居正的这波操作圈了一大波粉。但高拱却开始怨恨起张居正,高拱认为张居正与徐阶走到了一起。高拱这个人比较偏执,既然他认定张居正是敌非友,那高拱就肯定不会放过张居正。紧接着高拱门客就捏造了一个故事来对张居正发难,高拱门客造谣说张居正曾接受了徐阶儿子三万两白银的贿赂,这才为徐阶求情,高拱随即就借着这件事开始打压张居正。张居正自然斗不过高拱,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下去,张居正很可能就步徐阶后尘了。转折点来了,高拱最后查明了真相,证实那则谣言是有人故意捏造的。性格孤傲的高拱令人惊讶的跟张居正道歉了,这真是世纪性的一个画面。史书后来记载,高拱能查明真相也离不开张居正的“帮忙”。能让高拱道歉,这里面没有学问,打死我我都不相信。徐阶在这次下台中之所以能顺利脱身,除了那封亲笔道歉信外,张居正也有莫大的功劳。张居正在后来取代高拱的过程中,徐阶的人也起到了不少作用,这就是张居正所要的局面。

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之间的这场乱斗属于聪明人之间的游戏,看似云淡风轻,实际上则是暗潮涌动,处处蕴藏杀招。

(0)

相关推荐